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群众工作是关乎党的兴衰成败的关键,是我们的力量源泉。"4·20"芦山地震发生以来,灾区广大干部职工迅速投入伟大的抗震救灾中并依靠自己的智慧完善和创新了群众工作,形成了典型案例,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今后群众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丰富素材。本文以灾区群众工作案例为分析对象,旨在介绍和分析芦山地震灾区群众工作的创新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
辛文 《青海人大》2010,(3):25-28
第1天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救人14日一早。青海省委省政府召开玉树抗震救灾紧急会议。会议对抗震救灾作出安排部署,成立了以强卫为组长的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和以骆惠宁为总指挥的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强卫说,现在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全力抢救生命,不惜一切代价救人。  相似文献   

3.
图片报道     
刘端强 《青海人大》2010,(3):F0002-F0002
“在这一困难时刻,我需要尽快赶回国内,同我国人民在一起,投入抗震救灾工作……”4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飞赴玉树地震灾区,慰问灾区各族干部群众,看望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和医护人员,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4.
《青海人大》2010,(3):6-6
4月14日上午,省委书记强卫主持召开十一届省委第92次常委会议,部署抗震救灾工作。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7.1级地震是青海近年来破坏性最强、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省委、省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了“青海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指导协调抗震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5.
《青海人大》2010,(3):58-60
4月17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全面部署当前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会议听取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关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严重地震灾情和抗震救灾工作情况的汇报。  相似文献   

6.
《青海人大》2010,(3):34-35
半个多月来,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科学、依法、统一、有力、有序、有效抗震救灾的总要求,百折不挠.顽强拼搏,取得了玉树抗震救灾工作阶段性的重大成果。主要表现在10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9,(2):F0003-F0003,F0004
2008年,乐山市规划和建设局按照中共乐山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坚持不懈地抓产业提升和城乡发展,坚定不移地抓惠民工程和抗震救灾,夺取了建设事业和“抗震救灾”的双胜利、双丰收。  相似文献   

8.
4月15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飞抵青海玉树地震灾区,考察灾情,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指导抗震救灾工作。他指出,当前,抗震救灾第一位的工作是救人。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要尽百分努力,坚持下去,决不放弃。  相似文献   

9.
《青海人大》2010,(3):49-50
青海玉树灾情发生后,全省各级人大代表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投身于抗震救灾中.涌现出了许多先进事迹。充分展示了人大代表的良好形象。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同志对此高度重视,马福海、刘晓、郭汝琢副主任指示要宣传好、报道好人大代表在抗震救灾中的先进事迹。张生东代表第一时间紧急组织抗震救灾志愿者队伍和大型机械设备、物资赶赴灾区,积极捐款捐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代表为人民”的承诺。  相似文献   

10.
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使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遭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一场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在青藏高原腹地打响。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18日来到玉树地震灾区,  相似文献   

11.
《青海人大》2010,(3):48-48
玉树发生7.1级强烈地震后,全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迅即行动起来,全力支援玉树抗震救灾工作。4月14日当天,省人大常委会在第一时间对机关参加抗震救灾工作作出安排。4月15日和19日,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两次召开扩大会议,  相似文献   

12.
言论短信     
《社会主义论坛》2007,(7):45-45
2007年6月5日《云南日报》一版本报评论员文章《高度负责 全力以赴》:6月3日普洱宁洱县发生强烈地震后,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灾情,关心灾区群众,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工作,齐心协力,全力以赴抗震救灾,体现出了党和政府对灾区人民的无限深情和极大关怀,  相似文献   

13.
《青海人大》2010,(3):21-22
4月18日晚,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召开会议.认真传达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玉树地震灾区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精神。省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组长、省委书记强卫主持会议并讲话。省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副组长、指挥部总指挥、省长骆惠宁传达了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玉树地震灾区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并部署了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14.
田建国 《理论前沿》2008,(16):14-16
这次抗震救灾不仅使当代青少年的精神和灵魂经受前所未有的激荡和洗礼,也直接检验了青少年教育效果。当前,我们既要把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作为青少年教育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材,也要反思青少年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5.
5月13日晚,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33小时,武汉市急救中心主任熊悦安接到卫生部、湖北省卫生厅紧急命令,要求立即奔赴灾区抗震救灾。市急救中心连夜组建厂一支由23名人员、14辆急救车组成的赴川抗震救灾紧急医疗救援队.14日上午9时赶赴宜昌.与来自宜昌、襄樊、荆州的救护车集结.组成一支51台急救车、109名队员的湖北省抗震救灾紧急医疗救援队。经过1480公里74小时的长途跋涉.救援队抵达重灾区四川省绵竹市。  相似文献   

16.
5·12大地震,中国受到严峻的考验。然而,世界被中国速度和力量所震撼,世界被中国毅力和大爱所感动。正是中国文化的力量迅速凝聚起十三亿中国人,使抗震救灾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本文主要探讨了抗震救灾中精神的力量、媒体的力量、以及诗歌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灾难发生后,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对这场突发性自然灾害,有力、有序、有效地展开科学救治,赢得了抗震救灾工作阶段性的伟大胜利。本文以各级政府和广大公务员抗震救灾的行为为视角,对新时期政府文化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8.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是对抗震救灾精神的高度概括、科学阐述和准确定位。抗震救灾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坚定了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为我国在世界赢得了广泛认同和赞誉,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史上极为重要、极为特殊的一年,在连续遭受雨雪冰冻和地震灾害的情况下,我们取得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阶段性胜利,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圆满落下帷幕。当前,抗震救灾工作进入安置受灾群众和全面恢复重建阶段,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进入关键时期。大家根据组织的安排,在这个时候到行政学院来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机会难得。  相似文献   

20.
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汇流的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崭新形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通过不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建设、制度建设、人格教育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输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