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创造》2001,(1)
大理州“九五”成就辉煌  在省、州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州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九五”期间,大理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计划提出的各项目标基本实现,为跨世纪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九五”末,全州国民生产总值可达 133 5亿元,比 1995年的 71 27亿元,增长 87 3%,按可比口径计算, 5年年均递增 9 4%。财政收入达 19 1亿元,比 1995年的 11 35亿元,增长 66 1%,年均递增 10 9%, 5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06 65亿元,年均递增 17 5%…  相似文献   

2.
《政策》2006,(6):F0002-F0002
“十五”期间,枝江市坚定不侈地走“一主三化”之路,大力实施“工业立市、项目强市”战略,实现了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转变:“十五”时期,枝江市委、市政腐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尤其是狠抓工业项目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9亿元。南辉电子、奥美纺织、迅达科技等一批投资过亿元的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成为市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2005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9.8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实现财政收入4.95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2亿元,比上年增长38.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3家,完成总产值51.1亿元,比上年增长43.9名,全市三次产业比重由“九五”期末的26.4:33.1:40.5调整为“十五”期末的19.3:46.5:34.2。2005年,枝江市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2005年度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3.
“十五”发展成就“十五”期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坚持以邓小平理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消除贫困、富民强州”和“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两大历史任务,大力实施基础优先、资源转换、中心城市发展、开放带动、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州六大战略,着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进程,坚持发展不动摇,加快改革不松劲,创建和谐不走样,保持稳定不懈怠,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2005年,海西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4.34亿元,年均增长16.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00美元,尤其是工业经济,总量扩大、效益提高,200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90.13亿元,年均增长18.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7.1%。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地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0.15亿元,年均增长29.5%,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6.16亿元,年均增长22.9%。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五年累计完成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343亿元。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人口与汁划生育、社会保障、民族宗教、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十一五”发展思路“十一五”时期是海西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加快小康进程的重要时期。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确定了“把握一个主题,围绕一个目标,坚持六个原则,实施六大战略,实现四个翻番”的基本思路。把握一个主题:牢牢把握发展与和谐这一主题。围绕一个目标:加快发展工业、全面建设小康,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海西,力争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投资发展环境取得新改善,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效,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和谐海西建设形成新局面。坚持六个原则:坚持又快又好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坚持资源的综合开发、有效配置与循环利用,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坚持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根本,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坚持改革开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坚持科技进步,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坚持“五个统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六大战略:实施资源转换、基础优先、中心城市发展、开放带动、科教兴州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四个翻番: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比“十五”末翻一番;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比“十五”末翻一番;全地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6%,比“十五”末翻一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0亿元,比“十五”末翻一番。  相似文献   

4.
廖晓军 《江西政报》2006,(20):42-43
今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泰和县按照“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以及“科学发展,和谐创业”等战略思路,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全县经济社会步人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1—9月,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9401.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054.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4.1%、21.9%;全县3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0.11亿元,增长31.4%;实际利用外资1857万美元,同比增长92.6%;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55.3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085.4元,同比分别增长8.1%、11.49%。站在新的起点上,谋划“十一五”发展宏伟蓝图,泰和县将牢牢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按照“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发展规模化”的要求,大力发展六大特色经济,努力培植新的增长点,力争到2010年,全县GDP达65.4亿元,年均增长12%;财政总收入达5.059亿元,年均增长17%,基本实现“实力泰和”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5.
黄植培 《人大研究》2001,(1):112-116
“九五”期间,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一是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内生产总值由“八五”末的40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64亿元,年均增长11.1%;财政收入由2.46亿元增加到4.27亿元,年均增长11.7%。二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增加值由20.6亿元增加到24.91亿元,年均增长5%;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迈出了较大步伐,粮经比例由72:28调整为52:48;全区农村基本实现小康目标,开始向宽裕型小康迈进。  相似文献   

6.
《当代广西》2010,(21):28-28
今年以来,自治区工信委以“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为主线,以项目建设和做大做强做优产业为重点,深入开展“工作落实年”活动,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1-8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67.34亿元,增长22.24%,比全国高5.64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总产值5661.52亿元,增长38.37%;工业投资完成1537.52亿元,增长30.36%;技术改造投资完成1225.62亿元,增长2813%;制造业投资完成1213亿元,增长35.6%。  相似文献   

7.
今年1至4月,嘉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73.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0%以上,其中限额以上工业投资总量列全省第一位,增幅居全省第二。一季度全市工业生产性投入在建项目1531项,完成工业生产性投资119.45亿元,同比增长7.28%,环比增长5.85%。  相似文献   

8.
数字浙江     
(1)11.8% “十一五”时期,浙江全省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1341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7227亿元,年均增长11.8‰。(2)503亿美元 “十一五”期间,浙江省实际利用外资503亿美元,共有90家世界五百强企业落户。同时,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累计新增境外投资63.6亿美元,境外机构数和投资规模均居全国首位。  相似文献   

9.
刘光华 《江西政报》2007,(19):46-47
《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江西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由2005年的2293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4816亿元,五年累计投入将达到1.83万亿元,投资需求巨大,融资任务十分艰巨。如何筹集巨额资金以满足江西经济建设需要?唯一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江西全省上下加大融资工作力度,想方设法筹集建设资金。  相似文献   

10.
数字     
破百亿 今年一季度,海南全省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09.5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26.8%,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1.1%,顺利实现了“收入超序时进度、同比增幅超20%”的双超目标。  相似文献   

11.
张捷  郭利平 《江西政报》2007,(10):45-46
一、工业生产增速加快,产品产销情况良好 1—4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450.80亿元,增长24.3%,副比加快2.8个百分点。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是:①非国有企业发展较快。1—4月份,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79.64亿元,增长14.1%。非国有企业发展较快,1—4月份,私营企业实现增加值137.16亿元,增长32.8%;  相似文献   

12.
李国强 《江西政报》2006,(14):43-44
“十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领导和科技部指导下,我省科技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取得重要进展,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00年的39.8%提高到4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2.55%。2005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30家,实现总收入350亿元,是“九五”末的2.9倍;高新技术产业创出口交货值46.3亿元,年均增长42.6%。“十五”期间全省承担各类国家科技计划761项,获经费资助3.4亿元.相当于“九百”的7.2倍。  相似文献   

13.
《前进》2013,(3):F0002-F0002
长治高新区是山西省首批成立的省级高新区,规划面积9.3平方公里,辖区常驻人口10万。该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秉承“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办区宗旨,深入实施“一二三五五”发展战略,以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为目标,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带动,充分发挥高新区在转型跨越发展中的带动作州。2012年科工贸总收入达323亿元,同比增长15.4%;工业总产值283.6亿元,同比增长15.7%;工业增加值168亿元,同比增长15.8%;财政总收入突破30亿元,达到31.3亿元,同比增长11%;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4亿元,增长38.81%;同定资产投资完成30亿元,增长100%。  相似文献   

14.
曾开宏 《当代广西》2006,(16):61-61
“十五”期间,田阳县工业获得了快速、健康的发展,全县累计开工建设投资5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94个,计划总投资40亿元;竣工投产项目64个,完成投资7.5亿元。200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亿元,比2000年增加4.7亿元,总增长109.3%,年均增长15.85%;工业增加值4.32亿元,比2000年增加2.93亿元,总增长210.8%,年均增长25.47%;利润总额7200万元,比2000年增加8430万元,扭亏为盈;一、二、三产业比例为35∶41∶24,第二产业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经济结构实现历史性的突破,工业化开创了新局面。在实施“工业强县”发展战略中,田阳县始终以工业项目为核…  相似文献   

15.
2001年我省为了确保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在经济稳步增长同时,继续加强了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全年预计为96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7%;全省国有单位1-11月累计完成投资46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2%。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10.2%;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7.6%;房地产投资增势强劲,增幅达30.9%。  相似文献   

16.
“九五”期间,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楚雄州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0年,全州国内生产总值达1055亿元,年均增长97%,高于全省、全国同期增长水平,提前7年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第二步战略目标,粮食总产量达103亿公斤,年均增长33%,人均占有粮食达409公斤,实现了粮食供求平衡;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达1404亿元,年均增长361%;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274亿元,年均增长107%,财政收入达1755亿元,年均增长1%。经济结构调整迈出较大步伐。一二三次产业的比重由1995年的371∶362∶267调整为2000年…  相似文献   

17.
略谈开平市“八五”的成就与实现“九五”目标的措施黄广汉(一)开平市在"八五"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95年与1990年相比(下同).全市国内生产总值50.4亿元(199年不变价,下同),净增36.8亿元.增长2.71倍,年均增长30%;工农业总产值...  相似文献   

18.
《当代广西》2007,(16):F0003-F0004
百色市右江区为何能够连续两年进入全区十佳县行列?区委书记杨明刚说:这是实施开放带动和项目带动战略.不断加强招商引资力度的结果。在获得2006年度全区“十佳县”殊荣之时.今年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再创新高.一季度实现生产总值19.11亿元.同比增长24.7%.总量在百色市排名第一。今年1—6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9.97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7.1亿元.  相似文献   

19.
人才资源:云南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尔煜 《创造》2000,(11):7-9
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省委、省政府始终重视人才资源开发。在资金较紧的情况下仍不断加大投入,仅“八五”期间,各级财政对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经费累计达152亿元,年均递增19%。全省人才数量大幅度增加,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规模、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  相似文献   

20.
集两江精华,借三峡机遇,乘直辖东风,铸涪陵辉煌。自重庆直辖及涪陵新区成立以来,涪陵人民继续发扬“团结求实、文明诚信、艰苦创业、不甘人后”的涪陵精神。与时俱进,创新实干,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快速发展。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1年GDP达到76.3亿元,比1996年增长77.5%,年均递增13.O%。工农业总产值79.4亿元,比1996年增长94.1%,年均递增1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达126亿元,年均递增20.0%,占改革开放以来累计投入的67.7%。财政总收入12.05亿元,比1996年增长1.4倍,年均递增19.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58亿元,比1996年增1.7倍,年均递增21.4%。经济结构渐趋优化,区域特色更加突出。三次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