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论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思维方式变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正处在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之中。回顾历史,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它以牛顿力学理论的广泛应用为前导,以纺纱机、织布机等工作机的出现为起点,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实现了从手工工具到机械化的转化,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的“蒸汽时代”。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它以法拉第——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建立为前导,以发电和电动机的产生为标志,导致了工业生产的电气化,开拓了人类历史上的“电气化时代”。现在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则开始于本世纪40年代,它同前两次科学技术革命…  相似文献   

2.
人类文明史经历过对人力、自然力的野蛮掠夺时代。这就是恩格斯所说“贪欲和权势成为历史发展杠杆”的时代。这个“以恶为历史动力”的时代到20世纪中叶已经走到了终点。它的顶峰与末路就是希特勒法西斯主义和日本军国主义在欧洲和远东的大屠杀。人类为此付出了几千万生命的代价。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总理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政治家和战略家,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沿,时刻关注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发明创造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重大变革,并审时度势,把这些发明创造付诸实践,造就人类福扯。当原苏联于1954年建成世界上首座原子能电站,标志着原子能时代到来之时,周总理就敏锐地指出:“科学技术新发展中的最高峰是原子能的利用。原子能给人类提供了无比强大的动力源泉,给科学的各个部门开辟了革新的远大前途”,“我们必须要掌握原子能”。但是,核工业是技术和资金密集的尖端行业,创建它应以先进的基础工业和雄厚的资金以…  相似文献   

4.
论“科教兴国”战略与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杨海征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思想,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和创新精神,它将成为我们今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一...  相似文献   

5.
杨寿堪 《新视野》2002,3(4):53-55
当我们欢呼人类进入新世纪的时候,人们的心灵却被一种沉重、焦虑的阴影笼罩着:生态环境的恶化,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艾滋病在全球急剧蔓延,人们越来越多地陷入“恐艾症”之中;恐怖主义的猖獗,成为当今世界人们的“公害”;核武器竞赛,把人类推向生死存亡的险境,如此等等。面对严酷的事实,如何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阐释人类生存的问题,显得特别重要。一科技发展的悖论 科学技术是人类得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但科学技术又可能使人类生存与发展陷入危险之中,这就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悖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  相似文献   

6.
木夫 《党课》2013,(16):99-103
或许,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悲惨的一次屠杀,因为它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一个现代文明几乎传播到地球的各个角落,一个资讯和交通手段都已经十分发达的年代,一个已经发明了“人权高于主卡义”理论的时代……然而,大屠杀还是发生了。在长达3个多月100多天的腥风血雨中,上百万无辜的平民被杀害了。这就是发生于1994年的卢旺达大屠杀。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知识经济的角度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谈了几点体会:一是论断是对知识经济本质最深刻的理解,它包含着意义深远的预见,即人类必将走向以科技发展为动力的新时代,这个新时代就是知识经济时代,为我们迈向科技进步的知识经济时代作了思想准备;二是论断中的“科学技术”侧重指立足现代、面向未来的高技术,“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是科学技术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基本途径,是走向知识经济的必然要求;三是科学技术的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技术异化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科学技术统治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控制形式",科学技术的价值属性成为人类社会争论的焦点。技术理性与统治理性之间的联姻为现实人类的生存发展构建了新的张力网,人的自由与解放有了新的时代困境。马克思站在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形成的科学技术思想对科学技术的本质、价值性与异化现象等做了阐释,为正确看待与处理现代科学技术与人的生存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价值参考,对思考现代人的解放与发展之路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络的普及应用,已经让网络生活在不经意之间悄然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言之,迈人当今信息网络时代的人类社会生活,事实上已经叠加上“网络生活”的丰富内容,因此,在人们谈论网络社会及其健康发展的话题时,显然要把“网上生活”与“网下生活”的密切关联包容在内。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总书记在纪念建党80周年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这一充满睿智的论断,把对科学技术的热情,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融入到了深刻的理性之中。这一论断不仅是对人类发展史上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互动关系的深刻理解,更是对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刻把握。一、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地位和作用的最新科学认识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基本范畴,它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人的因素是…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作为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强大思想武器,它既引起自然界的变化,也引起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①并且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②。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而且也促进了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进步。邓小平科学技术与社会进步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理解和学习邓小平的科技思想,将使我们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获得更为深刻的认识。一、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2.
扈海鹂 《唯实》2009,(7):75-80
由于乡村社会被嵌入了工业化、市场化的轨道中,中国乡村建设中的“秩序”与“乡村文化”建构问题重新被提出来。中国已经步入了“利益时代”,让农民合理得到“秩序”中的公共资源,是对社会秩序设置的挑战。支撑“秩序”的乡村文化也面临新的建构。它应该包括对传统文化的再认同,包括对以制度公正、公民尊重为基础的公民文化的认同,包括对以差异性为基础的乡村社会多样性发展的认同。  相似文献   

13.
2000年 6月 26日,美、英、德、日、法、中六国科学家一起向全世界宣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绘制完毕,草图覆盖了基因组 97%的空间, 85%的基因序列已被组装起来, 50%以上的序列接近完成图标准, 20%的序列已经达到完成图标准,已有数千个基因被确定,数十个致病基因被定位。这意味着生命科学的研究实现了历史性的“阿波罗登月”,是达尔文时代以来生物学领域最重大、最杰出的突破。它给人类带来吉祥的福音,也拉动了以基因为载体的新型经济。一周内,我国沪深股市异动,一批与基因或多或少沾边的股票,如新黄浦、海王生物、复星实业…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即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分配和消费之上的经济。它是一种全新的基于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它对传统的会计工作提出了挑战。传统的会计工作模式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它是建立在传统的手工操作基础上的,因此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很不适应。知识经济对传统会计工作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1)知识经济提升人力资源会计的作用。传统会计模式下,企业根本不需要在会计系统和财务报告中单独反映人力资源的成本和价值,即使对人力资源方面投资也不进行资本…  相似文献   

15.
在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资本论》的第一卷中,马克思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用自己敏锐的眼光和独到的思维全面系统地揭示了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内容,尽管劳动价值理论至今仍然闪耀着不可磨灭的思想光辉,但是在130多年后的今天,也出现了它所无法解答或者当时并没有涉及的问题:第一,马克思建立劳动价值理论所处的时代是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当时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主要是指以体力劳动为特征的直接生产过程的劳动。现在,已经是后工业化社会、信息社会,生产劳动的领域已大大扩展,生产社会化程度已大大提高,科学技术工作…  相似文献   

16.
从“国际分工”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突破陈锦希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就在于它论证了社会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  相似文献   

17.
社会公德是人类在不同社会形态下形成的为了维护人类社会公共生活的一种道德准则。它是人们必须遵守的最起码的行为规范,是对我们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由于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变化的时代,经济体制正由传统的计划经济逐步转变为市场经济,相应地,社会公德也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首先,社会公德的评价标准被重新确认。过去,在“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年代,“假”、“大”、“空”的政治宣传广泛渗透于道德,甚至代替道德。社会公德中非阶级性的内容,常常被贴上了阶级性的标签,把非阶级性的内容的社会公德硬当成是阶级性的思想政治觉悟.在这…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深刻领会其含义,对加深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具有深远的意义。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2种对社会发展影响较大的社会技术,即狩猎技术、农业技术和工业技术。今天,信息技术已经作为第四种社会技术显示出它对社会的巨大影响,从生产力变革和智力开发两个方面推动着社会文明进步。信息技术的核心是电子计算机(网络)。其本质是促使社会由工业…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这是江泽民同志近几年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问题,说明了党和国家对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度重视。深入探讨发展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于我国ZI世纪的崛起与繁荣富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高新技术产业与知识经济的关系知识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它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传播、使用为基础,以富有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其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高新技术产业化。那么,知识经济与高新技术产业之间究竟构成了…  相似文献   

20.
近年,出版物有效需求的不足,在我市乃至全国出版物市场上都表现得十分突出。一方面,它说明这些年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出版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了短缺经济时代社会对出版物的需求;另一方面,它也确实反映出在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以后,出版业已经开始面临一个“资讯时代”的转型期。如果说在短缺经济时代是以解决“有与无”、“多与寡”的问题为主要特征,那么,在“资讯时代”,是以满足“精与专”、“快与新”的需求为基本要素的。这两个重要的不同,要求我们置身新闻出版管理的人,及早领悟并及早对策。转型初期存在的普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