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阳明心学体系中所蕴涵的“实心实学”思想,可以概括为:“本体工夫合一”的“实心”论,“实地用功”的“实功”论,“践履之实”的“实行”论,以及“爱人之诚心,亲民之实学”的“明德亲民”论。王阳明“实心实学”思想,是明清之际“实学”社会思潮的理论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2.
杨帆 《前线》2013,(1):90-91
“良知者,心之本体。”“心者身之主也,而心之.虚灵明觉,即所谓本然之良知也。”“夫良知即是道,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若无有物欲牵蔽,但循着良知发用流行将去,即无不是道。”这是在王阳明文集《传习录》里能找到的话语。近日,手头没离开这部影响后世颇为深远的大书,在字里行间,领悟着王阳明极具启迪意义的灼见,尤其对他的“致良知”思想印象颇深。  相似文献   

3.
王阳明心学的本旨着重于践行方面,有关“功夫”说的核心在“诚”一字上。“诚”要求把握内在诚慎信实的心态,并以此作为生命的本体;其与关联外在世界的“敬”侧重不同。当代社会需要从生命的儒学向生活的儒学发展,以使儒学重新植根于大众的土壤上,因此倡导“诚”的理念特别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任玉梅 《当代贵州》2011,(18):21-21
日前。省委办公厅读书会、贵州大学人文学院读书会联合开展“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当代价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重读《传习录》”“溪山论道”读书会主题活动。活动中。与会者重温了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探讨了“知行合一”思想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阳明是传统中国心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代表了朱子之后理学发展的又一思想高峰.他的心学思想的形成以贵州修文龙场的大彻大悟为标志,开始提出“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知行合一”等一系列学术观点.最有创造性的良知学说,如果追溯其前后渊源,其实也发端于修文龙场.从龙场悟道开始,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开始在不同的地域传播,最终席卷大江南北,影响日本、韩国,远播欧洲、美国,不仅在中国儒家文化内部成为与朱子学并埒的一大思想学派,而且也是东亚文明最能代表深邃生命体验和直观智慧的哲学理论,迄今为止仍在以积极的身影参与现代性思想文化的讨论与建设,以活跃的姿态步入国际文明对话的队伍或行列.  相似文献   

6.
“知行合一”既是一个哲学命题,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古训,它被看作是王阳明标志性的哲学观点之一,是王阳明关于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关系的重要论述。“知行合一”从古到今都是指导人们社会实践的重要思想,指导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领导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推动社会发展的功能,对于公众意识和领导活动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工农群众,在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政权建设的同时,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文化建设运动,从而“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苏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革命,带来了广大农村的社会变革,荡涤了封建文化和社会恶习,逐渐形成了革命新风尚。突出表现在家庭、宗族的嬗变,婚姻制度的改革和思想文化的变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泰州学派是王阳明去世后分化出来的一个规模较大、具有启蒙性质的平民哲学学派,其影响遍及全国。泰州学派的核心人物是“淮南三王”,即王艮、王栋、王襞。他们处于商品经济初步萌芽、社会比较紊乱的明代后期,但由于“淮南三王”有着不同的生活与学习经历,所以他们的思想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淮南三王”以讲学为主,不喜著述,但也留下了不少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其思想不仅在当时发生了重要的作用,在明代以后的思想界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朱松美 《理论学刊》2006,(6):108-110
由朱熹的“格物致知”,到陆九渊和王阳明的“返身内求”,再到戴震的“察分理”,儒家的求知理论在发展中完成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朱熹试图努力将原始儒家的“道问学”精神以及“格物”之路推延下去,但结果却是陆九渊、王阳明“尊德性”精神及“内求”功夫的崛起。明清之际,戴震对宋明理学进行了猛烈批判,但在批判之下却恰恰接续了朱熹的“格物”理论,并由此推动了中国近代科技思想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0.
“童心”是李贽思想的核心和灵魂,也是李贽哲学的本质特征。但是“童心说”的提出,并不是李贽孤立、突兀的思想结晶,而是他继承了前辈的思想成果,在此基础上的接力与再造。李贽“童心说”观点的提出,就是在综合了王阳明、罗汝芳和王畿等心学大师们观点基础上的独特创造,彰显了“童心说”深厚的心学渊源。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认为“计划经济”这个概念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预测未来社会的特征时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第3期刊登丁捷的文章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曾阐述过未来社会可以在经济活动中实行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生产的思想,但是,他们并没有使用“计划经济”这个概念。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生产是指在掌握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基础上计划性地办事。并不完全等同于计划经济。  相似文献   

12.
人文关怀视域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是否达到“应然”状态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有效性”。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足,难以达到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由“实然”到“应然”的期望,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因此,走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足之困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之效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状态,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人文关怀理念的贯彻,在价值定位、目标制定、内容设计和方法实施上更多地融入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党建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稳定意蕴,并集中体现在其具体思想论述与社会稳定构建的互动上.这种互动的基本面主要包括:“关键在党”思想与社会稳定构建,“制度建党”思想与社会稳定构建,“党风关系生死存亡”思想与社会稳定构建,“关键在人”思想与社会稳定构建,“警惕右、重防左”思想与社会稳定构建.  相似文献   

14.
王升臻 《探索》2011,(5):124-126,131
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立以来,学界从社会哲学视野下对思想政治教育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些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施加论”、“转化论”、“需要论”等。而在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下,把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界定为“一定的阶级、社会与其成员,借助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介,进行思想政治交流互动,双方在吸纳、认同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自主建构思想政治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则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5.
黔学与心学     
郦波 《当代贵州》2023,(17):79-80
<正>在阳明心学的诞生过程中,具有文化独立意义的“黔学”随之伴生。因心学开黔学,以黔学促心学。一句“他年贵竹传异事,应说阳明旧草堂”,充分体现了王阳明的文化自信。500年前,在贵州创建了心学的王阳明,就已经预见到了这一切。当然,王阳明没有预料到的是,他所创立的阳明心学影响会如此之大,不仅影响了华夏文明的历史进程、推动了日本的明治维新,甚至在东亚乃至整个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指出,思想政治建设始终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带动其他方面的根本性建设。在新阶段,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建设。一、充分认识从思想上加强建设党的重要性。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社会,没有共同的思想意识形态为基础,是很难保持社会政治稳定的。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如果动摇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精神支柱,动摇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共同理想,就会导致思想混乱。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全党的…  相似文献   

17.
临江市委针对本市各级领导班子的实际情况,着眼于未来发展的需要,贯彻“三个代表”的思想,在实际工作中,研究探索了提高各级领导班子整体功能的五种新途径、新办法:一、抓“根本”,认真开展邓小平理论学习和“学做”活动,提高领导干部践行“三个代表”思想的必备思想政治素质;二、抓“措施”,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实施民主生活会制度、岗位目标责任制、组织和社会监督措施,规范领导干部践行“三个代表”思想的言论和行为;三、抓“关键”,加强选拔调整、教育培养、管理监督一把手的工作,提高一把手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带班能…  相似文献   

18.
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解决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新情况的基础、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新领域的根本、充实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新内容的关键。但是,当前在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如何适应所有制结构和经济陈分多样化、利益群体多样化,适应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多样化,适应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人们就业方式多样化,抵御“西化”、“分化”的图谋和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适应现代高新技术发展等方面的不足。为此,必须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手段、机制等创新上花大力气。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陈独秀在领导中国革命运动的实践中,曾提出了“多党制”的思想,并对国民革命时期我们党的活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研究陈独秀的“多党制”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价他在国民革命期间的是非功过,更全面地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教训。陈独秀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的主要仔务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多党制”的思想。中共“二大”后,陈独秀放弃了1919年12月他自己在(新青年)宣言中声明的“我们主张的是民众运动社会改造,和过去及现在各派政党绝对断绝关系”①的观点,提出要用政治革命和组织各…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站在世界现代化历史的高度充分研究了落后国家建设现代化的问题,提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对外开放理论和一整套系统的侨务理论,将启动侨乡优势和发展“海外关系”视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独特机遇”。在邓小平侨务思想的指导下,广东侨乡社会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机遇,侨乡模式成为广东现代化模式的重要特征,彰显了侨动力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独特意义。邓小平侨务思想不仅体现在对广东侨乡社会现代化的实践指导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继续推进广东侨乡社会现代化和当前广东侨务工作的启示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