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冬花之歌     
冯玉祥有一首咏唱李冰父子建都江堰的诗:“李冰不过一太守。治水跟着大禹走。不作大官作大事.芳名千古永不朽。”作为赫赫有名的将军.能从李冰父子治水的业绩中悟出“不作大官作大事,芳名千古永不朽”的道理。实在是对今人的一种引导。他的这种“作大事、留芳名”的悟性尤为值得今人去学习和景仰。  相似文献   

2.
冯玉祥有一首咏李冰父子建都江堰的诗:“李冰不过一太守,治水跟着大禹走。不做大官做大事,芳名千古永不朽。”作为赫赫有名的将军,能从李冰父子治水的业绩中悟出“不做大官做大事,芳名千古永不朽”的道理,他的这种“做大事,留芳名”的悟性值得今人学习。  相似文献   

3.
冯玉祥有一首咏李冰父子建都江堰的诗:李冰不过一太守,治水跟着大禹走。不做大官做大事,芳名千古永不朽。作为赫赫有名的将军,能从李冰父子治水的业绩中悟出不做大官做大事,芳名千古永不  相似文献   

4.
何京 《共产党人》2005,(15):52-52
可能这么说,世人,大都怀有一腔干大事“芳名千古永不朽”的理想壮志。这种想做大事的一腔热血,实在是可贵的,因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相似文献   

5.
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芸芸众生源于水,浩渺乾坤活于水。公元前256年,蜀郡守李冰父子率众河工于岷江上游"深淘滩、低作堰",修建了福庇  相似文献   

6.
引子缺水盼甘霖,大汛祈太平。这是人们对水的渴望与恐惧。水能造福人类,亦能毁坏众生。于是,便有了水是生命之源,水利是千秋大业的警鸣。于是,古往今来人们视水为挚友,又视其为天敌。治水,便成了亘古的事业。远有大禹治水、李冰父子修都江堰之壮举,近有建国后整治黄河、淮河的盛大工程。炎黄子孙,一代一代不懈地与水抗争,也与水结下不解的情缘。当时间伴随着古老祖国怀抱中的江河湖水奔流到今天时,在我们眼前,又出现了一位情系治水的硬汉,他就是北京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颜昌远。一石激起千层浪1982年,年仅43岁的颜昌远走马上…  相似文献   

7.
芸芸众生源于水,浩渺乾坤活于水。公元前256年,蜀郡守李冰父子率众河工于岷江上游“深淘滩、低作堰”,修建了福庇万代、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相似文献   

8.
"里面一地的瓦砾,最中央的李冰塑像却安然无恙,李冰还坚定不移地站在那里。我想,李冰当年是为了抗灾来到成都的,因为当时四川有水灾,他降服了水灾,建造了如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今天,它又一次挺过了这场灾难,还像过去一样灌溉着受伤的土地。"——余秋雨  相似文献   

9.
《先锋队》1994,(9)
都江堰千古不淤水利专家一朝揭谜世界水利学界公认,由于存在清除泥沙和防御洪水这两大技术难题,一般水利工程的寿命只有几十年。而我国闻名世界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从古到今己经“活”了2250周年。远在2000多年前的蜀郡守李冰,是怎样破解上述两大难题的呢?我国...  相似文献   

10.
每年清明时节,都江堰都要举行传统的放水仪式。在盛大的纪念活动中,人们缅怀李冰父子的功绩,祈祷巴山蜀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天也意味着都江堰结束了一年一度的岁修,开闸放水,灌溉川西平原千万亩良田。都江堰位于岷江出山口。从群山中奔流而来的岷江水,由此进入川西平原。由于急流变缓,容易使泥沙淤积,堵塞河道,因此都江堰必须在每年十月下旬开始淘滩作堰,疏通河道,加固堤防。年年如此,称为岁修。20世纪上半叶,由于疏于管理,加之岁修经费被大量挪用贪污,导致都江堰十多年没能大修,灌溉面积逐年缩小。到1949年春天,“水旱从人”的都江…  相似文献   

11.
“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要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的要求。如何处理好“当大官”与“做大事”的关系?的确是摆在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历史上发生了无数次王朝更替,有众多的封建统治者登上将相的宝座,可谓“当大官”,但是,有的大官当了一辈子,却连一件象样的事也没干成。而像屈原、司马迁、李白、李时珍……这些先贤伟人,却做出了惊天“大事”,因而留名千古。可见,每个人的道路由每个人自己去走,人生的价值也由自己去创造。立志做大事,才能做好大官…  相似文献   

12.
清流涤官     
舒炜 《廉政瞭望》2013,(7):18-21
"水能兴邦,邦能兴水。水运系乎国运,国运系乎水运。"辞赋大家何开四认为,自李冰之后,治水清流这条暗线,贯穿了一部古代四川清官的编年史。谁是四川历史上的第一个清官?算来算去,川主李冰似乎可以够得上。治水、煮盐,颇有政声,不过史书中并未有他个人品行清廉的记载,李冰似乎更偏向史书上所描绘的循吏。清官的概念本是儒家思想的产物,直到战国时期,四川这块地方才和中原文化开始接触。这里本身自然条件好,很适合农作物生长,这在农业社会无疑是巨大的优势。有人  相似文献   

13.
2264年前,当秦蜀郡太守李冰修建都江堰时,他不会想到在千百年后,这个因其水利工程而得名的城市,会因为一场灾难成为一片废墟,他更不会想到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山东消防”成为了当地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相似文献   

14.
丁宝祯在成都逝世。山东父老悲恸、惋惜,恳请将他归葬山东,为他立祠祀奉;四川人民在都江堰的二郎庙为他立起一尊雕像。为官之道是为人之道的体现,山东和四川人民对他的思念,说明为民造福的事业不朽。  相似文献   

15.
刘立祥 《唯实》2014,(5):81-83
<正>李固(94~147年),东汉人,字子坚,汉中城固人,司徒李郃之子。历任议郎、荆州刺史、太山太守、将作大匠、大司农、太尉等职,是享誉千古的忠直耿介名臣。李固在同以梁商、梁冀父子为首的外戚势力作殊死斗争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凛然正气、坚定决绝和义无反顾,彪炳史册,震烁千古。一、力劝梁商交出权柄东汉王朝是"娃娃的天下"——从第3位皇帝汉章帝刘炟到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刘协全是娃娃。其中,除刘炟是18岁  相似文献   

16.
“要立志做大事,而不要立志做大官”,这是孙中山先生的至理名言,今天读来,尤感亲切。“要立志做大事,而不要立志做大官”,关键是“立志”二字。所谓志就是志向,就是理想。“立志做大事”,是进步阶级的理想,是有识之士的志向。而“立志做大官”则是剥削阶级腐朽意识的裸露。由于资本主义、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在我们的革命队伍中,只想“立志做大官”的人,还不是个别的。他们离  相似文献   

17.
正"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诸生之宗室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中国古代哲学典籍里,关于水的描述不胜枚举。水作为一种资源,不仅是生命的源泉,也是文明的摇篮,水因其承载万物、利物不争和生生不息,更被视为"故几于道"和"君子比德"的文化载体。从大禹治水到李冰修筑都江堰,再到潘季驯发明"柬水冲沙法",中国几千年来  相似文献   

18.
治国必治水,千古之垂训。 毛泽乐同志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战略家,而且是当代之大禹,治水之元勋。  相似文献   

19.
正治水,一直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话题和兴国安邦的大事。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精彩的治水兴水文明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新老水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方针,进一步深化了水利工作内  相似文献   

20.
独有的江源文明岷江是古蜀人最早开发的经济文化区域,古称"江源",为江、淮、河、济"四渎"之首。江源文明是中国水利文化的源头,大禹治水使用的"岷山导江,东别为沱"的分洪方法,就是古蜀人治水经验的产物。它创建出成都平原扇形水系的文化,发展为"乘势利导,因地制宜"的上善若水的治水精神,创造出都江堰无坝自流引水灌溉的世界奇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