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犯罪标记行为是指犯罪人为了满足某种心理上或情感方面的需要而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案犯实施的犯罪标记行为往往蕴含了大量的犯罪信息,认真、仔细、准确地分析该行为对侦查的顺利进行颇具价值。概括而言,在判断案件性质、确定侦查方向、串案分析并案侦查、提高犯罪心理画像的效度、辅助审讯等方面,犯罪标记行为分析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赵旭辉 《学理论》2010,(1):135-137
战争以正义之名将杀人行为合法化,但并不能完全消除人在战争中的心理创伤和犯罪心理。当战争的破坏性、长期性、不义性日渐突出,战争的正义性及合法性就会受到质疑。这种质疑将人的心理创伤和犯罪心理推向极端,促使士兵犯罪、自杀或自相残杀。美军士兵频繁自杀就是这种极端心理的现实表现。减少或避免这种极端现象需要将制裁犯罪与心理治疗结合起来,还需要慎战止战、以和拒战这样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3.
吴建华 《学理论》2012,(18):166-167
近年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校大学生犯罪现象引人关注,尤其是侵财犯罪急剧增加,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然而,对这方面犯罪心理研究的内容不是很多,本文从我国现阶段大学生侵财犯罪心理的特点,社会环境因素、不良文化因素、学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等方面,对大学生侵财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以期对防控大学生侵犯财产犯罪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犯罪嫌疑人供述犯罪后的心理感受是犯罪嫌疑人讯问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犯罪嫌疑人供述犯罪后的心理感受既有助于进一步固定犯罪嫌疑人的口供,防止翻供,又有助于确保犯罪嫌疑人真正认罪悔罪,坦然接受法律的惩罚和改造。对430名在押犯罪嫌疑人供述犯罪后心理感受的调查结果表明,犯罪嫌疑人供述犯罪后主要有20方面的心理感受,它们大部分属于"感到获得了精神解脱"、"对自己犯罪行为造成的危害十分后悔"等积极的心理感受,但也有部分属于"害怕法律惩罚"、"心理压力大"、"后悔自己供述犯罪"等消极的心理感受,此种心理感受的存在有导致犯罪嫌疑人翻供和抗拒法律惩罚改造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黄勇杀人的动机是为了体验杀手心理,其系列犯罪展现了杀手角色扮演的全过程,表现了杀手角色扮演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由黄勇案件可以看出,犯罪角色的扮演不仅可以激发犯罪动机的产生,而且也是支持犯罪人实施连续犯罪、系列犯罪的心理基础。因此,改变不正当的角色心理,可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朱诚亮 《学理论》2009,(31):140-141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各国十分重视的重大社会问题,本文从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影响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因素、青少年犯罪的防治对策三个方面对青少年犯罪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得出了初步结论,要遏制住青少年犯罪蔓延扩展的趋势,必须形成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的立体网络,建立预防为先、齐抓共管的社会系统屏障。  相似文献   

7.
流动人口犯罪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流动人口犯罪在人口学、犯罪行为和犯罪心理方面的特征,有助于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此有一个更为明确和细致的把握。通过述评相对剥夺感理论、文化冲突理论、挫折一攻击理论和社会解体理论对流动人口犯罪的阐释,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流动人口犯罪产生的复杂的心理原因和社会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司法防控、心理防控和社会防控三个角度分析了防控流动人口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犯罪状况是探求犯罪原因、制定犯罪对策的前提和基础.本文运用大量详实的数据从犯罪数量、犯罪空间分布、犯罪类型、犯罪危害、犯罪人与被害人情况六个方面揭示了我国知识产权犯罪的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为我国制定具有针对性、前瞻性、有效性的知识产权犯罪对策,提供了根本依据.  相似文献   

9.
犯罪情节测试法(Guilt Knowledge Test简称GKT)是依据侦查、勘查、检查鉴定等获取的案件信息,编制若干组题目,对怀疑有可能作案的人进行心理测试的一种方法。本文从犯罪情节测试的科学性、使用条件、作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交我国有组织犯罪的特点及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组织犯罪被联合国大会宣称为"全球性瘟疫",我国刑事立法已予以确认.本文从侦查学角度精要论述了世纪之交的特定历史时期我国有组织犯罪在犯罪主体、犯罪时间、犯罪地点、犯罪对象、犯罪手段方法等诸方面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趋势作了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潘琪 《学理论》2013,(12):212-213
大学生犯罪有鲜明的特点,总体上看主观恶性低、以盗窃罪和伤害罪等的轻型犯罪为主,犯罪的主要原因与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和个体的价值观念、法律意识、心理素质密切相关,要有针对性地做好犯罪预防措施。从高校的角度主要应在犯罪预防宣传、品行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等方面加以改善以达到更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2.
犯罪心理测试的系统构建主要包括测试主题的确定、测试结构的构建、测试结论的综合推导等核心内容。这三个方面是犯罪心理测试的基本构架,确定测试主题、构建测试结构是综合测试结论的前提和基础,综合测试结论是确定测试主题、构建测试结构的目的和归宿。本文在汲取国外(如美国、日本)成熟犯罪心理测试理论和做法的基础上,对国内近20年犯罪心理测试的发展进行了概括,系统地阐述了犯罪心理测试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对环境犯罪这一新兴社会现象现行刑法并未作明确规定,已有的环境犯罪并非法律概念,而是学派众多的学理观点,且因观点定义的时间背景所限,因此在突出生态保护这一人与环境关系的宗旨方面有不足,这已在现行刑法中有所表现,极大地影响了对环境犯罪和环境违法的认定和处罚,需要根据所存在的不足注重相应内容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转型期社会矛盾的加剧,近年来个体恐怖犯罪数量呈上升趋势,但直到目前我国还没有将个体恐怖犯罪列为单独罪名,并缺乏对这一犯罪的界定,这导致该犯罪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制.以制造社会恐怖为目的,是个体恐怖犯罪的本质.其成立要件包括:犯罪主体方面,犯罪人具有相对剥夺感,并将被剥夺感归结为他人或者社会,犯罪人通过自身努力难以改变不平衡心态;犯罪动机方面,犯罪人出于不平衡心态、报复社会或者基于其他缘由而实施恐怖活动;犯罪对象方面,其侵害的对象无特定目标,针对的是整个社会,具有不加选择、滥杀无辜的特点;犯罪手段方面,具有手段的残忍性.  相似文献   

15.
尚金萍 《学理论》2010,(15):73-75
造成女性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育、就业、参政等方面存在的性别不平等,削弱了女性追求其人生价值的合法途径的取得,增强了社会能量的紧张程度,加之制度规范的缺陷不能有效化解这种紧张,致使女性犯罪增多。减少女性犯罪需要减少性别不平等现象,改革不合理的社会性别制度。  相似文献   

16.
何丹  周铁金 《学理论》2012,(35):130-131
洗钱犯罪是目前我国常发性犯罪,也是常见的国际犯罪,这类犯罪危害大,且犯罪手段隐蔽,侦查难度大,给我国政治经济健康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害。而我国对洗钱犯罪的立法化经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法制化进程的不断深化,我国在打击洗钱犯罪方面,无论是立法层面还是实务层面都有长足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尽管我们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还是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17.
社会各个领域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在学习、社交、情感、就业等方面心理问题也呈现多层次复合型,大学生因心理危机引发的休学、退学、自杀、犯罪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高校心理教育的效果微弱,因此,探索行之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温建辉 《理论探索》2012,(1):133-136
目前关于犯罪本质的认识主要包括法律本质观、政治本质观和社会危害性本质观。关于犯罪本质观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犯罪本质不宜由其他现象来界定,不宜由社会危害性来界定,也不宜用关系属性来界定。关于犯罪的本质,应该从三个层面把握:犯罪的本质是一种不见容于社会的心理态度,犯罪的本质属于心理的"自我"层次,具体犯罪的本质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9.
任伟 《各界》2009,18(1)
本文认为目前我国在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认定上存在的问题是,对于行为人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持不同的心理态度情况时无法认定其行为和在客观结果危害程度上如何认定的弊端.那么认定环境污染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根据危害行为还是危害结果.笔者认为这一问题应该从犯罪构成要件的主观方面、客观方面以及二者的有机结合等方面进行综合认定,这样才能较为科学认定现实生活中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相似文献   

20.
心理测试技术是运用心理测试仪探查测量人的心理痕迹的一种科学鉴定技术手段.要进行一次成功有效的心理测试,首先就要编好一套科学、客观、公正的测试题.编题的方法有许多流派,但通常测试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犯罪情节测试法;二是紧张峰测试法;三是准绳问题测试法.在我国多用犯罪情节测试法,在美国则应用准绳问题测试法比较多,紧张峰测试法一般都用的比较少.但笔者通过实战与大量的实验测试认为,紧张峰测试法在案件侦查、审讯中,对于扫描、探查、发现未知线索以获得证据和辅助分析案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