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张何平 《台声》2005,(9):13-14
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的第九届海峡两岸及港澳新闻研讨会上,来自台湾、香港、澳门和祖国大陆的新闻传媒负责人及新闻院系的专家、学者,就大家所关心的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展开了既热烈又认真的探讨——增进两岸及港澳新闻界交流合作成为共识与会人士一致认为,两岸及港澳新闻界近年来各个层次的交流互访频繁,合作规模日益扩大。这一发展态势,对沟通两岸及港澳同胞的感情,加深相互间的了解、增进互信,对扩大两岸及港澳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都产生了重要、积极的作用。据统计,目前台湾记者每年约有1500多人次来大陆各地采访,到2004年底,…  相似文献   

2.
台湾有关两岸新闻交流的政策法规从制定立场到整体面貌,均蕴含着政治过滤的原则。在法规文本中体现为政治防范、资格审查、数量限制、政治立意等多重话语特征。这些法规一方面给予两岸新闻交流以法律保障,同时这些限定性特征也是导致两岸新闻交流失衡的重要原因。本文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为未来两岸新闻交流政策的制定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肖军 《台声》2009,(3):9-11
由全国台联举办的台胞青年冬令营至今已是第15届了,它已逐渐成为全国台联一个推动两岸交流的品牌活动。这项活动不仅为增进台湾青少年对祖国大陆的了解也为两岸青少年的情感交流措建起了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4.
张昆 《理论月刊》2007,(8):60-63
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和谐媒体的建设,新闻传媒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和谐健康的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但是当前省内新闻传媒与"和谐湖北"的目标存在着相当的落差。和谐传媒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依赖于五个重要的支点。要建设和谐媒体,服务"和谐湖北"的建设,作者建议:完善传媒宏观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传媒资产管理体系;推进传媒集团化,整合传媒资源;延伸传媒产业价值链;促进传媒与资本的联姻,加速传媒产业发展;协调城乡传媒发展,缩小信息鸿沟;重建新闻道德,推进行业自律,完善职业形象;加快报道业务的改革,提高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两岸关系》2007,(1):14-15
2006年12月15日,中台办副主任孙亚夫表示,两岸关系的未来落在两岸青年的身上,两岸青年决定着两岸关系的前景。因此我们主张,两岸青年为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搭起一座希望之桥。孙亚夫说,共青团中央和中国国民党青年团举办这次论坛,是落实去年四月国共两党领导人会谈共识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为两岸青年交流搭建一个新的平台。举办两岸青年论坛,有利于促进两岸青年的交流,有利于两岸青年之间增进彼此的了解,促进相互的友谊,也有利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尚道 《台声》2007,(Z1)
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新则国新。青年最富有理想、最富有朝气、最富有进取精神。青年论坛是一个载体、一座桥梁、一条纽带,通过这一平台的建设,更是增进两岸交流的一个新平台。把两岸同胞、两岸青年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促进两岸青年的交流与合作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尚道 《台声》2007,(1):90-94
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新则国新。青年最富有理想,最富朝气.最富有进取精神,青年论坛是一个载体、一座桥梁、一条纽带,通过这一平台的建设,更是增进两岸交流的一个新平台,把两岸同购、两岸青年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促进两岸青年的交流与合作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7,(17)
<正>8月2日,为纪念两岸恢复交流交往30周年,以"两岸记忆点亮创意"为主题的两岸新媒体创作大赛颁奖典礼暨2017两岸大学生新媒体研习营开营仪式在北京台湾会馆举行,活动由华夏经纬网、旺旺集团、台湾有道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来自两岸31所高校共60位同学参加颁奖典礼,同时正式开启他们在北京为期15天的新媒  相似文献   

9.
在理解台湾之前,先了解台湾;在读懂两岸之前,先关注两岸。作为大陆第一个以闽南方言为主的卫星频道——厦门卫视,自开播以来以传递两岸资讯推动两岸交流为己任,努力成为促进海峡两岸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陈键兴 《台声》2014,(1):16-16
<正>2013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北京会见了出席2013海峡两岸媒体前瞻论坛的代表。俞正声充分肯定两岸新闻交流取得的成绩以及两岸媒体为推动两岸关系改善发展、增进两岸民众相互了解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民众的共同愿望,两岸同属中华民族是两岸民众的共同认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两岸民众的共同心愿。这就是两岸媒体交往的基础。俞正声希望两岸媒体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善尽社会责任。以和平发展为  相似文献   

11.
白洋 《两岸关系》2009,(8):54-56
随着两岸教育交流的深入开展,互换学生成为两岸高校界公认的一种交流模式,“交换生”也因之成为了两岸教育交流的排头兵。本文讲述的是一位大陆“交换生”眼中真实的台湾大学。作者带着一颗发现和学习的心品读台湾大学和台湾社会的种种,并比较两岸的异同,为我们打开了了解台湾的又一扇窗。  相似文献   

12.
正无锡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江南名城,文化底蕴深厚,钟毓灵秀,人杰地灵,是太湖之畔一颗璀璨的明珠。无锡灵山,作为世界佛教胜地蜚声海内外,在两岸交流合作的进程中乘势而为,勇担两岸佛教文化交流传承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相似文献   

13.
《两岸关系》2012,(12):37
11月28日,国务院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杨毅回答了记者提问。希望民进党改变"台独"立场,为两岸和平努力凡是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利益的事,我们都持乐观的态度。如果民进党为台湾同胞利益着想,就应当停止干扰破坏两岸交流合作,调  相似文献   

14.
迅猛发展的博客现象引起了社会、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有人认为,在新闻传播领域,博客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新闻博客”将颠覆现有的新闻媒体,彻底改变目前新闻传播的范式和图景,成为未来的新闻传媒。但事实上,“新闻博客”仍然不能解决新闻的真实性问题,也无法保证平民的新闻传播权的实现,它体现的个体性和主观性与新闻的客观公正性存在着基本的冲突。“新闻博客”将颠覆传统新闻传播、成为未来新闻传媒的看法,是一种技术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5,(24)
<正>253.青年是两岸大交流的主力,也是未来两岸发展的动力。青年之间的交流应是更少的意识形态,更多的情感互动。两岸的青年应是两岸交流的光照和能量,真情携手,照亮前路。——北京格瑞搏贸易有限公司赵龙杰254.台北是一座千面的城市,诚品则是台北最优雅的那一面。店内宽敞明亮,气氛温馨,读者可以随意拿下一本喜欢的书,坐在干净的木地板上,享受一个宁静而充实  相似文献   

16.
台湾海峡是一无形的天堑,它阻断了海峡两岸骨肉同胞的来往。为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旨在加强两岸交流交往的民间机构——负有特殊使命、被称作“两岸之间一座桥”的上海海峡交流公司选于1994年应运而生。近日,在该公司喜庆3周岁之际,笔者专程前往采访。为促进两岸交流不遗余力海峡交流,一项神圣的历史使命。公司总经理汪东宁对此的理解是,正因为在沪上独一无二,更觉责任重大。90年代以来,台胞来祖国大陆探亲、观光、经商的逐年递增,但大陆同胞赴台却难上加难。为了打破这种格局,公司成立不久,就把加强两岸民间交流列为公司宗旨。…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7,(13)
<正>6月19日上午,论坛继续召开"青春力量助力成长·两岸短视频行业健康发展主题峰会"。峰会由台声杂志社、中国青年网、中国青年报社、中华文化促进会传媒中心、中国华艺音像实业有限公司,台湾《两岸民间交流》杂志、《远望》杂志、《两岸犇报》  相似文献   

18.
两岸教育交流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萍 《统一论坛》2007,(5):34-36
1987年,台湾开放民众赴祖国大陆探亲,两岸交流也随即展开。20年来两岸的教育交流持续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相对于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而言,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已经明显“滞后”,特别是教育交流与合作机制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事业向前发展的瓶颈.我们应该通过建立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的交流指导、交流研讨、协商议题、合作办学、先行先试等制度规范和搭建稳固平台,商讨重大问题、协调相关政策、发挥各自优势、整合各种资源,扎实推进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事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陈键兴  陈晔华 《台声》2013,(9):17-17
8月14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在北京会见了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率领的台湾媒体高层参访团。张志军高度肯定两岸新闻交流在改善发展两岸关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希望两岸新闻媒体深化交流、扩大合作,为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