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处于内外部多重发展压力下的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由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管理水平的提升不相匹配,现行的内部治理体系正涌现出复杂多样的体制缺陷和制度漏洞。强行政弱学术导致高校创造力萎缩迫切需要高校"去行政化",除在管理模式上平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资源配置以外,高校"去行政化"还可融入"贤能政治"的理念,利用高校多贤能人才的优势回归高效廉洁的行政管理水平,构建更为完善的内部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高校“去行政化”议题,是缘于高校的行政化问题而提出的。近年来,“大学的管理越来越像政府,大学的管理人员越来越像官员,大学的运行模式越来越像政府机构,进而不按照教育规律、人才成长和学术发展规律办事,用行政手段和思维来解决学术和教育问题。”①在这种状态下,大学中行政权力恶性膨胀和学术权力不断被挤压,教师被排除在大学决策程序之外,不再是大学的中心,  相似文献   

3.
杨洪波 《学理论》2012,(27):136-137,159
高校行政化的主要特点就是以行政权力为主导,校内的一切事物都是靠行政命令,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谁的权力大谁的话就是决定.高校按行政级别定地位、定待遇,日益蔓延的高校行政化现象所造成的后果致使不少教师千方百计挤进行政管理者队伍,把当官看成追求的目标,使教师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学术精神逐步丧失,高校行政化现象已日渐削弱了我国高校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去行政化"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必须实现在高校内部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学生权力的重新配置,约束和规范行政权力,提升学术权力,关注学生权力.同时,通过大学精神的培养、理念的变革、制度的创新重构大学内部的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7,(3)
高校干部人才选拔,对学校的稳定与发展、人才培养的管理与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校干部人才选拔呈现年轻化、博士化及选拔工作行政化等特点。选拔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校实际,主要表现为干部过于年轻化影响了高校发展、干部一味博士化影响了创新型人才培养、选拔工作行政化影响了干群关系。高校干部人才选拔应该放宽年龄,把真正懂得教育规律的人选拔到管理岗位上来;应该尊重人才,让博士充分发挥知识创新与传承的作用;应该实施去行政化改革,把选拔行政干部和学术干部选拔分开。  相似文献   

6.
关健 《学理论》2010,(19):202-203
教育部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标志着中国教育改革开始步入“深水区”,探求“去行政化”之路。在这种背景下探索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是当务之急,高校“行政化”已成为制约教育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桎梏,教育去行政化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7.
为突破城市社区去行政化改革陷入内卷化的困境,需要反思基于西方经验产生的理论指导中国社会改革的可行性,也需要重新审视社区居委会行政化问题与社区治理现代化改革的方向。从"条条"、"块块"、"国家"进社区三个维度去分析,研究发现政府职能社区化具有实践合理性,但这不必然导致社区居委会的行政与自治职能相互排斥与冲突。因为我国社区治理实践形成的是行政—半行政半自治—自治机制相衔接的链式治理结构,而非西方网式治理结构。因此,在转型时期我国社区治理现代化改革的重点不在于以政府与社区分权为核心的社区去行政化改革,而在于建设社区公共事务治理中行政—半行政半自治—自治机制之间的制度化支持与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8.
许青云 《学理论》2010,(29):274-276,303
大学"去行政化"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且进一步升温。从阐释"行政化"入手,列举了大学"行政化"的表征形式,分析了大学产生"行政化"的根源,据此提出实现大学"去行政化"几个方面重要问题的意见。概括为:抓住、铲除"行政化"的牛鼻子———政府、学校内部行政化倾向;解决好一个误区———取消行政化等于取消行政管理;要把握好一个度,渐进式推进,不要犯一轰而起的错误。  相似文献   

9.
专业自主权是大学教师学术权力系统的基本权力,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矛盾是专业自主权实现的主要障碍。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实现过程就是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博弈的过程,同时也是大学去行政化过程中利益组织的分化过程,职称体系是这种组织分化的重要表现场域。去行政化使学术权力地位上升,进而使大学管理决策权逐渐下移,这对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12)
新型农村社区不仅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着力点,更是创新基层民主制度的重要平台,旨在打破具有行政依附性的传统农村治理体制,为农民自主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提供制度保障。探讨了新型农村社区自治管理行政化的表现,分析了导致新型农村社区自治管理行政化的原因,提出了新型农村社区自治管理去行政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社区居委会去行政化改革的悖论及其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社区居委行政化和社区负担过重的问题,新一轮的社区治理体制创新改革普遍采取“社区工作站模式”,将行政职能从社区居委会中剥离出来,让居委会回归社区自治功能.但是社区居委会去行政化改革在实践中却产生了居委会被边缘化、制度化交易成本增加和居民参与不足的困境,即产生了无法实现居民自治的悖论.产生悖论的原因为城市社区体制改革的手段和目标不匹配,这是由于误解了城市社区和居委会的性质,没有区分冗余行政与基础行政以及行政与自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公益性事业单位在长期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行政化倾向,这是由一系列因素共同造成的,包括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自身治理结构缺失以及制度缺失等。公益性事业单位行政化对组织自身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都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去行政化改革,可以从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治理结构、加强监管、实现管办分离等方面进行改革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由于历史及体制的原因,中国工会更多地被当作政治功能体而不是社会功能体存在,带有准政府组织的行政色彩,欠缺社会组织应有的独立性和社会基础,工会组织的转型也相对滞后于经济社会结构变迁,亟待推进以"去行政化"为核心的改革。工会去行政化改革须处理好党与工会、工会与政府(行政)、工会与职工、工会与其他社会组织这四个基本关系,加强群众化、民主化、职业化、社会化、法治化建设,凸显工会作为群众组织、职业团体、社会组织的多面向。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一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不仅如重锤般深深的震撼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更是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学术探讨与反思.当传统的教育体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已然成为共识之时,提倡高校去行政化,不但是切实改变违背教育规律的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侵蚀,更是实现大学精神的回归.虽然这场变革的成败与否暂无定论,却是大势所趋,是身处全球一体化时代的中国高校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向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现代化转制,向着时代一流高校迈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行政论坛》2019,(6):84-89
社区行政化具有复杂的实践内涵,"过度"和"不合理"的行政化对基层治理具有消极影响,合理的行政化则是基层治理的组织属性和治理属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街居体系在应对包括行政任务在内的治理实践中结成分工协作的"街居治理共同体",通过"应付—默许策略""适度博弈策略""梯度治理机制"等内在机制共同完成基层治理。"街居治理共同体"的形成是城市基层治理转型的结果,是基层充分进行组织动员、资源动员和社会动员,合理配置正式与非正式治理资源,简约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和进行社会治理,同时策略性地规避风险的运作机制。城市基层治理体制改革并非简单化的去行政化,而应以强化基层积累非正式治理资源的能力为基础,提高基层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基本单位,是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场域,如何处理好行政职责下沉与社区自治职能履行之间的关系,成为基层治理实践中的重要命题。以历史发展为主轴,探析建立在政府与社区互动基础上的城市社区变迁脉络和轨迹路径,发现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演变经历了政府主导社区治理的“行政化”阶段、社区自治功能回归的“去行政化”阶段,正迈向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新格局阶段。行政化阶段,城市社区经历了从单位制、街居制再到社区制的沿革,行政功能冗余而自治功能弱化。去行政化阶段以“社区减负”为直接目的、以“回归自治本位”为基本目标,面临社区自治空间建构困境。在“共建共治共享”背景下,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中政府发挥治理优势,凝聚合力,基于多主体形成关系网络,从情感、利益多维度路径助推政社互动。  相似文献   

17.
刘敏 《理论导刊》2014,(3):24-27
以广州市F街志愿服务为例,研究志愿服务行政化问题发现,志愿组织行政化主导、志愿方式行政化动员、志愿参与同质化构成、志愿发展空心化困境是目前志愿服务行政化通病。去行政化的根本路径是回归志愿本义,通过自觉的制度建设、组织建设、机制建设和文化建设,实现行政化向社会化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8.
谢艳 《学理论》2013,(6):238-240
"大学去行政化"和"教授治校",这是近年来教育界热议的话题。从高等教育行政化趋向的现实状况出发,对"教授治校"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做了深刻诠释,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的教授治校模式进行了探讨,试图构建教育学术民主、回归学术本位、完善法律和制度、营造民主环境的高校教授治校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工会行政化现象是工会体制改革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严重制约了工会维护职能的发挥。文章从探讨工会组织行政化的历史根源出发,分析基层工会和基层以上工会组织产生行政化问题的原因及其弊端,并提出去行政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高校毕业生的增加,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重心已由单纯的数量追求转向质量标准,由规模走向内涵。提升大学教育质量成为迫在眉睫的急务,而教授作为大学的关键资源,是"教学、科研与服务"三大教育职能的保障者和实现者。在我国高校尚处于行政权力模式的国情下,教授治学的办学模式应运而生,它促进了学术自由和学术民主,为高等教育质量提供了环境保障;确保了学术权力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满足了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主体动力要求;学术委员会规范入会教师资格及权责,抑制学术腐败现象;使学术管理"去行政化",治学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