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台湾加入 WTO以后 ,台湾当局四处游说 ,试图与美日建立自由贸易区 ( FTA)。本文认为台湾的“自由贸易区战略”既是近年来两岸经贸快速发展的催生物 ,也是台湾当局坚持“台独”路线的新反映。但是从两岸经贸发展的前景、台湾对美日与大陆经贸依存的此消彼长、大陆较之台湾对美日等国的重要性以及人心向背来看 ,“自由贸易区战略”成功的希望非常渺茫 ,即便成为可能 ,也会使台湾当局作茧自缚  相似文献   

2.
经济总体优势:不在台湾而在大陆[台湾当局某些领导人长期以来一直宣扬的“台湾优势论”。这种所谓优势论,包括经济优势论和政治优势论。他们把它当做阻挠两岸统一大业的挡箭牌,因而所谓“台湾优势论”已成为制约两岸统一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为让世人特别是台湾人民了解...  相似文献   

3.
台湾外资立法与政策沈乐平一、台湾吸收外国投资立法概况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台湾岛包括附属岛屿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1800万。台湾经济较发达,但属于“外向型”或贸易型经济,经济发展的较大要素是出口,虽然台湾当局也重视经济的均衡发展。战后台湾经济发...  相似文献   

4.
马来西亚的外劳问题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小健 《当代亚太》2002,(11):49-53
本文主要分析马来西亚外劳问题、政府的对策及其对马印(尼)关系和国内经济的影响.作者认为:结合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探讨和解决外劳问题,是摆在发展中国家面前的新课题,在外劳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应处理好输入外劳与社会成本、使用外劳与经济转型,以及外劳纠纷与区域协调等关系.  相似文献   

5.
变化中的中国—东盟关系(续)曹云华三、影响中国—东盟关系的几个因素1.台湾因素。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在今后的走势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台湾与东盟关系的影响。台湾与东盟和东南亚的经贸关系一直非常密切,去年,台湾当局推出所谓“南进政策”,使中国与东盟和东南亚...  相似文献   

6.
台湾“南向政策”与建立“亚太安全体系”主张之关系余世喜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因应世界局势及亚太地区形势的变化,台湾当局在亚太地区特别是东南亚各国加大其推行务实外交的力度,分别提出建立“亚太安全体系”的主张及有关加强对东南亚关系的“南向政策”,意欲从东南亚...  相似文献   

7.
美国国会涉华联线体制分析——以西藏问题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植荣 《美国研究》2007,21(2):101-111
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国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多元层次的复杂系统。美国国会涉华联线的出现,就是美国国内多元政治的具体产物。本文主要以国会的涉藏联线为例,分析美国国会涉华联线体制成立的背景及其在对华决策中的影响。本文认为,涉藏联线是美国国会通过涉藏决议和议会活动,监督政府推动西藏问题国际化的基本势力。在涉藏联线议员的多年推动下,国会对西藏人权问题的“关注和监督”,出现了机制化趋势。国会通过涉藏的两个报告和一个政策法案,加上国会在其他议案中附加的西藏条款,这些因素将是西藏问题在美国或国际上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还认为涉藏人权联线和台湾联线的成立,标志着美国国会关注、影响和干预中国内政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也反映出台湾问题和西藏问题的“国际化”趋势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8.
台湾拓展越南投资的现状特点与趋势茵明近年来,台湾当局为减少对大陆的经济依赖,分散对外投资风险,加强与东南亚各国的实质关系,采取多方面策略措施,大力拓展对越南投资,并把越南列为“南进政策”的首要目标。分析台湾在越南的投资特点及其采取的策略措施,对我了解...  相似文献   

9.
20世纪50年代初期,台湾当局展开了旨在谋求与西德"建交"的一系列活动。台湾不仅动用了其在欧洲、美国等地的"外交"资源,还谋求获得美国的协助。最终,西德出于"单独代表权"、不愿卷入中国问题的争论以及对中国大陆市场的兴趣等考虑拒绝了台湾的提议,而英美等国际因素和中国对德政策也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影响。台湾当局的"建交"活动虽然失败,但在这一期间的对德工作并非一无所获。  相似文献   

10.
台湾“南向政策”在越南进展缓慢周良彪,罗景斌两年前,台湾当局积极推行"南进政策",其中对越南的投资增长最为明显。如今,由于各种原因,这种投资势头已大为减弱,"南进政策"在越南实施已进展缓慢。一、台商无法适应越来多变的政策越台商流行一句话,"越南、越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