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能否正确理解和贯彻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关键在于能否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论点对于长期以来的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认识是一个重大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新时期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作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是一个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它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展示了全面改革的科学蓝图。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在我国这样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中建立真正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关系到亿万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它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更好地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越来越多的社会财富,建  相似文献   

4.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决定》中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举措有许多创新,我们应在认真学习原文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5.
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协调发展,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从社会主义改革实践中发现并科学地揭示这个规律,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一个伟大贡献。这一重要思想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坚决贯彻。经济体制改革的程度决定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度,政治体制改革的力度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要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这是当前经济政治生活中的重中之重,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也是综合性、系统性和战略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坚定不移、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 ,决定着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得失成败。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有许多重大突破。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明确肯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明确指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的讨论中,有的同志提出,要充分发展商品经济,必须从思想上破除资本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最高阶段的传统观念,树立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最高阶段的观点。我们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最高阶段的提法是不妥当的,是不利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  相似文献   

8.
正确认识和处理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对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就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问题,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9.
我国学界不少人认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并认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改革发展的“瓶颈”。这次四中全会《决定》,虽然不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专门决定,但这个决定却包含着政治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要内容,它体现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向着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方向大大向前发展了。第一,理顺党政关系,实行党政职能分开,既适度分权,又形成合力。社会主义国家传统政治体制的主要弊端是权力过分集中,党政不分,以党代政。邓小平说过,它是产生官僚主义的总病根。这次全会《决定》对党政职能分开问题作出新的规定。例如在领导经…  相似文献   

10.
结合总结改革30年的历史经验,提出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之间只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互动;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架构内互动;在党的领导下互动;在思想解放的推动下互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互动;在法治的保障下互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微观经济体制改革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农村微观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历程 中国农村改革是以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1979年9月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为起始标志的。22年来,整个农村改革的基本内容包括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改革和农业技术改革等。 中国的改革是以农村为突破口,农村的改革是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先导和主体,而农村经济体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从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是阻力最小、震动最轻、代价最小、获利最多的。  相似文献   

13.
制度特别是经济体制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带来的制度创新,离不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正确选择。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就是市场与政府合理定位的过程。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新时期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在市场与政府的角色定位上又取得了新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期的协调式政治动员有其独特的动员机制。形成结构上看,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动员的主客体之间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认同度的构建促使了动员功能的发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期的动员机制对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新时期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作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16.
处理好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使两者同步发展,这是深入改革的关键。其理由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定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互为前提,必须同步发展;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决定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密不可分,必须同步发展;从改革的实践看,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人民法院司法行政体制改革探讨刘水金党的十四大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目标,一四届三中全会又把改革、完善现行司法制度作为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目标写入了《决定》,这就要求人民法院应建立一套新型的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又符...  相似文献   

18.
以国有企业为重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骨干和主导力量。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键在于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我们要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在于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我们要在21世纪...  相似文献   

19.
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推动文化创新的根本出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以下称《决定》)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促进文化资源优化配置、文化活力竞相进发的新体制和机制方面作出新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 比较落后的文化生产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基本矛盾。我国文化资源丰富,人民富于创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本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改革的牵引作用,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等等。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尤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系列要求和部署,是铜仁市实现科学发展、后发赶超,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铜仁"中国梦"的关键前提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