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骆奎 《世纪桥》2011,(1):51-52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分析社会发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然而唯物史观自创立开始就被误读为一种“经济决定论”。对“经济决定论”的超越,以卢卡奇为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和以阿尔都塞为代表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分别走了不同的道路;早期西马的超越逻辑主要体现了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哲学路径,而阿尔都塞的超越逻辑则体现了科学主义的哲学路径。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决定论”的超越扩展了马克思哲学的讨论域,有利于回归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真语境;而马克思的历史观并不是把一切现象都还原成经济作用的历史决定论,它本质上是主客体统一的社会历史辩证法。  相似文献   

2.
如何理解经济决定论是关系到能否正确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理论课题.对在经济决定论理解问题上的几种误识进行分析与辨识,以期说明经济决定论并不是历史唯物主义拾取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牙慧",而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因此实现历史现上革命性变革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3.
作为第二国际时期左派理论家的重要代表之一,拉法格在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突出构建起了以经济决定论为核心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体系,深入其思想内部,可以发现他在阐释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对经济决定论的理解和运用与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决定论存在差别。因此,要准确理解拉法格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就必须透彻、客观理解作为思想核心的经济决定论,从纵向的思想发展路径和横向的历史时期的理论与现实比对两个方面交叉进行,为从整体上认识和理解拉法格的思想理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黄世虎  赵建梅 《唯实》2001,(9):27-31
在历史哲学中,卡尔·波普尔针对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提出了“反历史决定论“的观点.本文主要对波普尔反历史决定论中的历史规律虚无论和科技决定论两个主要观点加以剖析,并进一步指出了其理论错误的根源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在历史哲学中,卡尔·波普尔针对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提出了"反历史决定论"的观点.本文主要对波普尔反历史决定论中的历史规律虚无论和科技决定论两个主要观点加以剖析,并进一步指出了其理论错误的根源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温顺生 《唯实》2009,(2):36-40
波普尔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进行了误读并对其提出指责,否认社会历史有规律可循,否认历史必然性。从反驳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出发,在客观地承认波普尔批判的积极启发意义的同时,能更加清晰地对马克思历史决定论进行新的阐释,展示其历史的、能动的、辩证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评卡尔·波普尔的反历史决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世虎  赵建梅 《唯实》2001,4(8):27-31
在历史哲学中,卡尔·波普尔针对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提出了"反历史决定论"的观点.本文主要对波普尔反历史决定论中的历史规律虚无论和科技决定论两个主要观点加以剖析,并进一步指出了其理论错误的根源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评卡尔·波普尔对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尔·波普尔在一系列论著中抽取了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基石 ,否证了历史规律的存在乃至在此基础上进行历史预言的可能性 ,视马克思这一历史理论为“经济主义”、历史宿命论。在此 ,通过对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逻辑前提、基本内核及其理论功能的辩证 ,实现其理论和方法的逻辑力量。  相似文献   

9.
黄安 《新湘评论》2014,(9):62-63
在历史唯物主义创立初期,马克思和恩格斯曾集中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主要观点。但是,到了19世纪后期,以德国社会学家保尔·巴尔特为代表的一批资产阶级学者和党内机会主义者却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歪曲和篡改,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经济决定论,污蔑历史唯物主义否认上层建筑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这就造成一部分人思想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10.
两种生产理论的论争历史和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贵明 《探索》2000,36(4):41-46
本文对思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在历史上引起的论争过程作了分析,指出两种生产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补充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经济决定论。  相似文献   

11.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早期的李大钊在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时,着重关注唯物史观。在国内与国际大背景下,李大钊不断进行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产生了“决定论”与“能动论”的矛盾。此矛盾究其根本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知不清,李大钊在后期也纠正了这一认知,推进了唯物史观在革命中的传播与实践。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经典文本,剖析早期李大钊在“决定论”与“能动论”上的认知矛盾,及其之后在正确理解唯物史观基础上解决这种认知矛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非决定论通过否定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性,进而否定“两个必然”,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辩证历史决定论肯定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性,同时强调历史发展规律的特殊性。用辩证历史决定论的观点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进程,必然进一步肯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13.
余章宝 《探索》2007,(2):188-192
理智论哲学为现代主流经济学理论提供了理智决定论、普遍主义和数理方法三个方面的思想支持,并构成了主流经济学理论的基石之一。  相似文献   

14.
陈都 《世纪桥》2008,(3):78-79
科技迅猛的发展及应用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危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当代的人文主义劲旅一法兰克福学派对此予以了十分的关注。该派开写了许多救助“良方”,但其基调是“科技决定论”。批判地分析该派的“科技决定论”对于解决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是当代哲学具有重大争议的问题,机械决定论否认偶然性的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偶然性具有内在根据,否认偶然性对事物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非决定论否认必然性的客观存在,夸大偶然性的作用,否定必然性的作用。现代科学的成果证明了必然性与偶然性在客观存在基础上的相互依存关系,对事物发展作用的相互制约关系,在产生的根据上的内在与外在相互统一关系,应以可能域与概率性作为认识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的逻辑支点。只有用发展了的辩证决定论才能对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作出真实和合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含着具体而丰富的理论内容,其中国化是一个复杂艰难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首先要使其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即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以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国化统摄其它理论内容的中国化。当前,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国化至少要做三个方面的基础性工作:第一,重新阐释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逻辑和理论特质,这是实现其正确合理中国化的理论前提;第二,确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全新研究对象和内容,这是实现其中国化的主要路径;第三,重新建构一个相对统一的中国化的学理体系,这是中国化的基本理论目标。  相似文献   

17.
在什么意义上说马克思的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金福 《唯实》2002,3(1):3-7
以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解方式,仅仅是把 马克思的哲学归结为一种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从而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自然观 或物质本体论。本文提出,应当把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从人们的历史存在出发来解释人们的 观念的唯物主义哲学。这样,马克思的整个哲学,包括他的社会历史观、认识论、自然观或 本体论,就都是历史唯物主义。这样的理解才真正揭示了马克思的新哲学的实质。  相似文献   

18.
波普尔反乌托邦社会工程的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红 《唯实》2002,(10):8-13
波普尔对历史决定论和乌托邦社会工程的三个方面所进行的批判 ,有益地揭示了旧历史决定论和旧乌托邦社会工程的缺陷 ,同时也陷入到不能自圆其说的矛盾之中。他的反经验归纳的科学知识方法论和反历史主义的社会政治哲学有严重的逻辑缺陷 ,因此 ,他对历史决定论和乌托邦社会工程的批判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9.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性问题,也是研究文化课题的重要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其中,经济决定论、总体辩证法和多元决定论是阐释二者关系的代表性方案。但是,它们并没有真切地揭示马克思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理解。以马克思对该问题的阐述为理论脉络和分析依据,我们认为他分别在起源和内容构成、理论逻辑建构以及推进社会历史变革等意义上,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有着多维度的理解和界定,他所采取的是历史性和结构性相结合的辩证方案。辨析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对于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的思想背景、理论框架和价值规范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的哲学就是斗争哲学”这一命题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误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不能成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社会和谐的价值更加凸显,但也不能用“和谐哲学”来代替“斗争哲学”。为了防止对共产党哲学基础的简单化与庸俗化,并鲜明地表述其特征,应该始终坚持“共产党的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