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从侦查基本理论范畴所具有的意义出发,“纯粹侦查学”和“刑事司法系统”为两种新的研究视角。通过区分事实和法律两个范畴,“纯粹侦查学”的研究视角认为侦查主要解决事实问题,“刑事司法系统”的研究视角对侦查的功能进行了新的界说。  相似文献   

2.
对女性主义法学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军 《理论导刊》2005,(5):45-47
国外女性主义法学研究与女权运动—样成绩显著。但是,在我国法律领域从学科系统构成的角度来论述女性法律现象的却甚少,要使女性主义法学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特征、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形成独立的学术风格,这是任何一门学科的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3.
在学科研究的层面,作案动机是侦查学、犯罪心理学、犯罪学、刑法学以及刑事诉讼法学等诸多刑事法学研究都无法避开的一个重要话题。作案动机对于侦查学来讲,有其特有的研究价值。虽然犯罪学、犯罪心理学、刑法学等学科都对这一问题有一定的研究,但是侦查学应有自己独特的学科性质和价值取向,一味不加扬弃地采用其他学科对作案动机的研究成果,对侦查学理论和侦查实践有时会起到误导的作用。鉴于此,侦查学关于作案动机的研究视角应置于侦查学学科之内,目的是希望通过一系列的论证,扫除传统观点对此问题设置的种种理论障碍,解决作案动机对于侦查破案的作用和意义,从侦查学的学科性质出发,科学地认识作案动机。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3,(34)
城市文明是人的文明,城市规划是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在城市规划研究中加入性别视角,可以拓展研究视野,使研究更贴近现实。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女性主义与城市人文规划的内在联系,探讨了女性主义对城市人文规划的潜在影响,结合女性主义理论,总结了当前城市规划中的人文诉求,提出了有利于未来城市规划的可行建议,以期对城市规划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
"侦查"概念是侦查学概念体系中的核心概念,是侦查学学科大厦构建的基础,因此,科学界定侦查概念是研究侦查学问题的逻辑起点.但学界对侦查概念的研究多集中和局限在侦查的字义、辞义、释义上.或比较"侦查"与"侦察"的异同,或分析"侦查"与"预审"、"侦缉"、"调查"的关系等.本文拟从司法体制和诉讼结构方面入手,探讨两大法系及我国侦查概念包含的要义并以此为视角界定的"侦查"概念.  相似文献   

6.
侦查工作是公安机关的重要职能。侦查学是研究侦查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公安学是法学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侦查学是公安学的二级学科。侦查学学科建设是公安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院校办学要高度重视侦查学学科建设,努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侦查学学科品牌,为人才培养与服务侦查工作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妮妮 《学理论》2013,(7):52-54
20世纪70年代中期,生态女性主义把环境主义关心的问题和女性主义第二次浪潮关心的问题结合在一起,探讨了西方文化中对自然的统治和对女性的统治之间的关联性,这就把社会性别视角带到了生态思潮中来。通过分析当代生态思潮中社会性别缺失的情形和女性主义对自然的态度转变,考察了社会性别视角进入生态思想的理论条件,并试图得出这样的结论:历史唯物主义反对抽象人性论的立场、女性主义者对妇女解放事业的关注以及当代环境问题的凸显,是生态女性主义产生的条件,也是环境生态视角和社会性别视角交叠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侦查工作近60年的发展历史,是一段同时代发展脉搏共同跳动、与我国经济社会共同进步的光辉历程,是一部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的历史史诗。追溯其历史发展的轨迹可以发现四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建立符合现代侦查客观规律的刑侦体制,二是新侦查技术带来刑侦工作模式的新突破,三是侦查学基础理论研究实现科学化,四是侦查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  相似文献   

9.
在侦查学学科性质的问题上众说纷纭 ,观点不一。本文赞同把侦查学归属于刑事科学 ,并具体探讨了刑事科学的概念和根源与将侦查学归属于刑事科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侦查学史的实践性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几千年的侦查史和百年的侦查学历程中,侦查实践毋庸置疑充当了一个幕后人角色,在推动侦查功能的强大和侦查学史的向前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侦查学史的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发展的进程,是顺应犯罪发展的步伐,沿着侦查实践轨迹走向侦查学的自我丰满与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崔海波 《学理论》2009,(20):31-33
父权制概念和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可谓几起几落。从家庭领域的“家父权”向社会生活领域扩展,从“父权制”向“社会性别”的转变,不同研究者站在不同视角对父权制理论进行改造和重新建构。到目前为止,对于很多女性主义研究者来说,父权制理论依旧是分析性别关系的一个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2.
王卫华 《学理论》2010,(4):149-150
盖尔·奥斯丁认为,女性主义批评研究戏剧有诸多优势。可用于戏剧分析的女性主义理论来自四个研究领域:文学批评,人类学,心理学,以及电影理论。她对女性主义人类学中盖尔·鲁宾、卡尔·马克思、列维一斯特劳斯和西蒙·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了论述,并运用盖尔·鲁宾的“妇女交易”理论、塞基威克的“男性同性交际欲望”理论以及吉纳尔的“色情三角”理论分析了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证明女性主义人类学运用于戏剧领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18世纪法国大革命后,西方女性主义逐渐兴起,经过近3个世纪的发展,女性主义研究的成果对全世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为发展中国家之一的中国也受其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女性主义迅速发展起来.从比较中西方女性主义研究的基础、内容等方面,浅谈中西方女性主义研究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进而说明女性主义研究产生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教育对于人的社会性别形成关系重大,一些女性主义者相信教育可以在消除性别不平等上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从最初的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关注的两性平等到后现代女性主义致力于女性的话语权,教育成为女性主义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后现代女性主义教育对西方国家的教育改革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对我国的基础教育也具有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既可以营造公平的思维模式,也为当今的教育改革提供了观念上的支持。本文旨在运用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理论分析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6,(9)
社会工作在普及社会性别视角、维护女性权益、推动平权运动有着重要的使命和任务。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进行有选择性的批判和借鉴,是仍处在发展阶段的中国社会工作的必经之路。文章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查阅整理,对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起源、发展历史、服务模式进行梳理,结合当前社会工作实务实践经验,对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特点进行总结梳理,以期为国内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一、"性别派"的观察视角女性主义国际法方法的视角具有独特性。女性主义学者的这种独特观点涉及国际法的性别敏感性问题,与纽黑文学派不同的是,其"观察立场"不是为了人类共同利益,而是具有派别性的立场。这种"派别性"在于批判性地考虑到谈论某个主题时需要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而不从客观和中立出发。反而,其出发点是由女性所属的集体以及作为女性的性别条件来理解和决定的。女性主义者们认为,首先,男性具有支配地位的制度应该被破除,而女性的经验、情感等特性要得到重视。其次,国际法律体系中需要女性的声音。再次,"受害者论"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7,(9)
优势视角是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社会工作领域内兴起的一种新的研究策略。认为个人、团体、家庭和社区都有优势,所有的环境都充满资源,近年来,优势视角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社会工作甚至更多实务领域,但是,相比较而言,大多数文章都是在优势视角理论下研究实务领域的一些问题,而关于单纯的优势视角的理论性研究并不多,所以笔者主要对优势视角的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系统性的介绍和说明。  相似文献   

18.
王霞 《理论探索》2013,(5):48-51
生态女性主义者从性别的社会建构出发,通过性别隐喻,将社会中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同人对自然的压制相等同,并将西方科学对自然的认识视为从"男权"出发对自然女性的一种侵犯。生态女性主义者要求重新审视社会性别角色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女性的视角批判现代西方机械自然观,消除人与自然二元对立所带来的生态困境,倡导有机论自然观。生态女性主义有机论自然观是对古代自然观的适度回归,其核心就是要恢复自然自身的价值,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控制"转向"敬畏"。  相似文献   

19.
女性形象作为以男性文学想泉与价值取向的产物,长久以来被定义为附属品.它作为女性主义批评所关注的焦点之一,同时也是女性作家文学作品中典型的代表,然而,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在两性文学作家的笔下却截然不同.试图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去重新诠释女性形象,对传统男权社会被歪曲的女性形象范式进行拆解和重望,构建女性真实的自我.  相似文献   

20.
女性制度主义作为女性主义政治学与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相互融合的产物,在跻身新制度主义前沿领域的同时,还为制度分析增添了性别维度。发端于女性主义第二波浪潮与社会性别理论的女性制度主义研究动向,在新制度主义异军突起的理论背景和性别平等举措全面开展的现实背景下确立为重要的分析途径,日益得到众多具有制度分析取向的女性主义学者的积极推动,并在多领域与多学科的交织脉络中不断发展演进。女性制度主义将浸染社会性别特征的政治制度作为研究起点,致力于协调现实政治生活的结构性要素与能动性要素,通过阐释性别体制、制度变迁以及制度性抵制的复杂关系,对性别化的权力体系及其动力机制予以深入探讨。基于女性制度主义所涉及的学术身份认同、学理资源汲取、学派交流融汇、学科议题嬗变,可以对该分析途径的贡献、不足以及前景进行系统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