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化”协调发展是未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推动“三化”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根本措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于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区域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地实现现代化建设。文中剖析了许昌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指明了其“三化”协调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进一步促进许昌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是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逐步进入加速推进城镇化的关键期,这也是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历史机遇。推进河南新型城镇化,要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广泛宣传动员;编制科学规划,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保障农民权益;提升中心城市发展水平,构建合理的新型城镇化体系;强化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三化”协调、“四化”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要求和历史任务,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要同步推进“三化”,实现“三强三保”。“三化同步”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是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  相似文献   

4.
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是河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中原经济区的主线与核心是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难点在于统筹协调,压力在"三农",潜力在城镇化,动力在工业化,出路在于找准"三化"各自的角色定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实现"三化"良性互动,避免相互制约或损害。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是由我国提出的,立足国情,把握国内外发展新形势,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新型城镇化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本文以泰安市为例,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制定实施科学规划;科学构建城镇体系;强化产业支撑;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城市;打造精品城镇;深化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6.
与单一的“造城运动”不同,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是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一体的城镇化。玉溪在地理上处于全国“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1))之中、滇中城市群发展格局的中心地区,因此,如何发挥地理优势,高质高效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苏州、重庆、成都和昆明的调研,分别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居民生活品质六个方面,运用GMM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客观计量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各项影响因子的影响权重及方向,通过城市间的比较,明确玉溪的优势和不足,以期为玉溪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其中一个战略就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新时代,新型城镇化更加强调高质量发展,学术界对新型城镇化的定义、一般特点、与传统城镇化的区别等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为河南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对于新时代河南如何更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重点任务研究仍需要进一步深化。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战略要求以及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积极探索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推动河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及全面推进河南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产城融合城镇化视野中的城镇化是人口的城镇化、市场的城镇化和均衡的城镇化。一方面,产业集聚是城镇化的前提与基础。另一方面,城镇建设又是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助推器。把湖北长江流域建设成为引领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产业密集带、新型城镇连绵带,关键是要促进产城融合。湖北长江经济带走产城融合城镇化之路,要以实现要素集聚集约、产城互动、人城互融为发展目标,以独特的主导产业推进长江经济流域产城互融的城镇化进程,以科学的城镇规划推进长江经济流域产城互融的城镇化进程,以强大的制度保障推进长江经济流域产城互融的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密切,无论是工业化滞后,还是城镇化滞后,都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近年来西安市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两者关系整体较为协调,但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仍存在着城镇化超前,工业化相对滞后的问题,为保证新型“两化”协调发展,提出了强化认识、统筹规划、产业先行、制度创新、人才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构建统筹城乡的新型城镇化支撑体系是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大举措之一。新型城镇化内涵丰富,对于实现"三化"协调发展具有关键意义,在实践中要以"四个重在"为纲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宜城市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十八大、争创发展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抢抓湖北“黄金十年”发展期和襄宜一体化的战略机遇,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加强新城新区、工业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奋力推进宜居宜业创新之城建设,努力打造襄阳大都市圈中的重要城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城市与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建设有一系列动力因素,同时受资源、环境、人口关系的脆弱性等因素制约,是我国转型期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天津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采取各种措施,重点解决农民"安居"、"乐业"和向市民转变的问题。政府要明确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角色,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与生态的管理与服务。  相似文献   

13.
在新时代,中国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建设。从"晋江经验"到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晋江市树立人民利益至上的城镇化价值理念,以人民利益最大化做为城镇化的出发点与归结点,统筹城乡建设,统筹经济建设、城镇基础建设、社会建设和市域生态建设,全面推进,朝着国际化、创新型、高品质的新型城镇化方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4.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不仅仅是一个人口集聚的过程,更是诸多因素和因子的共生催化过程,这就需要我们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新型城镇化建设。一是要以产业集聚为支撑,与工业化、信息化相适应;二是要合理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三是要重视文化建设,努力塑造城市特色和风格;四是要统筹城乡发展,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五是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镇。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前仍处在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期。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解析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期面临的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以及转型期的过渡性特征及困境,有利于在新历史条件框架内生成相应的制度供给,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中的过渡性特征集中体现在转型路径的空间分岔,其形成有深刻的政策背景和制度支撑:一是土地财政体制对经济弱势的农业转移人口的“推力”;二是超大城市对农业转移人口的“隐形排挤”;三是现行政策下中小城镇“拉力”不足;四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预期不确定。城镇化路径的空间分岔造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两大新困境:一是背离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的应有之义;二是中小城镇人口结构失衡,发展后劲不足。为此,必须积极寻求破解路径,聚焦“增权赋能”的理念和目标深入进行各项相关制度的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16.
2012年是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区建设加速推进的关键之年,在郑州都市区“六城十组团”建设中,管城新商城组团处在最核心的位置.如何抢抓机遇,创新发展理念,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做到,牢牢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增强建设新商都的信心;紧紧围绕“十二五”发展的主题和主线,明确建设新商都的任务;坚持“三量并举,三化协调,三保优化”的总体要求,等等.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委、省政府顺应当前国内外发展大势,立足湖南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着眼现实和未来需要,作出了推进"四化两型"的战略抉择,以建设"两型社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和着力点,以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为基本途径,强调的是又好又快发展,凸现的是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倡导的是资源节约、绿色健康的生产方式.因而,这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战略,是加快发展的战略,也是转型发展的战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全国生态省十几年建设的实践成果表明,生态省建设可以作为实施"四化两型"战略的重要抓手,助推湖南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德州市通过同步推进农村“居住社区、产业园区建设”,推动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步转变、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德州“两区同建”战略的经验是,新型城镇化必须基于规划引领,培育高效的产业支撑,处理好效率、平等和稳定的关系,并注重现代城市文明与传统农业文明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在战略转型期做出的战略抉择。如何在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的既有成就基础上,克服各种障碍,解决新老问题,从而提升城镇化的水平,并使新型城镇化产生最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效益,乃是城镇化的决策者、研究者都应思考的重要问题。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和上海行政学院学报主办的"中国城镇化的走向、问题和选择"学术研讨会,就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中国城镇化应警惕"短周期发展"风险,并在符合现代化规律的前提下,提升人文追求的水平和能力;新型城镇化应与产业发展相契合,而产业发展则应以自主创新为核心途径,并加强要素市场化改革;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在这一过程中,应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推动农民工的市民化;新型城镇化必然需要财政支持,这就要求建设公共财政配合高质量的城镇化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十三五"时期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要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引领,这是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培育发展新动力的关键。要认真解决制约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难点问题,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从需求和供给两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