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数千年来,高原与大山一直就屹立在云南人的灵魂最深处,赋予了云南各族人民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和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品质,这高原情怀和大山品质,就是云南精神。云南精神需要每一个云南人用行动去诠释,只有每个人都去践行,云南精神才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云南精神是云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社会发展的潮流和方向。高原情怀大山品质是云南精神的核心内涵,是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的产物,符合时代的要求;高原情怀大山品质根植于云岭大地,顺应民心所向,为云南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价值取向。高原情怀大山品质是解放思想的结晶,吹响了进一步解放思想的号角;是云南谋求新一轮大跨越、实现大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相似文献   

3.
树立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提倡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精神,既是我们谋求大跨越的强大动力,更是实现大发展的不竭源泉。弘扬云南精神,是云南人民推进各项事业更大发展、建设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4.
清华 《支部生活》2013,(6):2+57
每一项成绩、每一份荣誉的背后,无不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他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新时期劳模精神,体现了高原情怀和大山品质。作为云南省各条战线上的佼佼者和劳动群众中的杰出代表,他们拥有着激励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力量。相信在他们的感召下,全省广大职工和各族群众一定会继续大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群体是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主体,正确认识志愿精神的新时代意蕴,是高校引导广大青年学子自觉培育志愿精神、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的必要前提。新时代大学生志愿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大学生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转化为大学生进步性社会意识和公益性社交活动的具体体现,体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根同源,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向同行,体现了坚定的文化自信;志愿精神的利他性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高度一致,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高度一致,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高度一致,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情怀。  相似文献   

6.
在60年的发展进程中,勤劳、勇敢、智慧的兵团各族儿女在实践中培育、塑造、丰富了的兵团精神。未来发展视角下的兵团精神应该就是实现中国梦的题中之义:兵团精神是维系兵团各族儿女自我认同的"根"与"源";兵团精神是整合兵团各族儿女力量,实现中国梦的精神依托;兵团精神是驱使兵团各族儿女继续探索,深化全面改革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7.
《新湘评论》2013,(3):6-7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 在全省各地兴起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高潮,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际,"忠诚,担当,求是,图强"的"湖南精神"8字表述语正式向社会发布。  相似文献   

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是学校一项重要任务。经济全球化为高职院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新挑战。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两课"教学主渠道作用,通过人文素质教育等途径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
红色基因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清晰地向世人展示着近代以来我国爱国主义精神的实质与发展脉络。文章阐述了红色基因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指明红色基因是新时代大学生理解党的初心和使命的"红钥匙",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红内核",是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因库"。新时代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应从厚植情怀,打造爱国主义主题教育课堂;利用多渠道,搭建爱国主义教育新平台;加强保障,完善爱国主义教育机制等举措,将爱国主义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为培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求的合格人才提供精神引领。  相似文献   

10.
高校接收社会各类捐赠既有改善办学条件、升华大学精神的正效应,也会伴生捐赠追求片面性、功利化甚至商业化侵蚀大学精神、大学捐赠马太效应凸显的负效应,需要从完善我国大学捐赠制度、培养从事大学捐赠的专业管理人才、积极培育大学捐赠文化和全社会的家国情怀等方面提升大学捐赠的精神向度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1.
习主席多次强调,要大力弘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2013年2月习主席在视察兰州军区时深刻指出:"军区部队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孕育和形成了喀喇昆仑精神、贺兰山精神、老高原精神等特有的革命精神,这是军区部队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永远都不能丢的传家宝。""老高原精神"是我们青海省军区历代官兵牺牲奉献精神的凝聚和结晶,是老红军本色和延安精神在青海高原的生动体现,其灵魂是坚决听党话、铁心跟党走,实质是不畏艰险、英勇善战,  相似文献   

12.
革命精神认同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坚实根基。在意识形态安全视阈下,提升大学生革命精神认同凸显出重要的时代价值,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增进民族文化认同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要努力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革命理想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认同。当前提升大学生革命精神认同,需要围绕当下对革命精神的时代内涵进行新的提炼;需要情理交融助力大学生学好党史国史必修课;需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精神、革命精神和当代中国精神的整体优化;需要立足实际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大众解放。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爱国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培育家国情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从家国情怀的时代性、继承性与实践性出发,结合"00后"大学生个体、家庭及社会环境等特点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者应加强思想价值引领,以文化自信滋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强化学生情感体验,夯实家国情怀培育的基石;主导网络声音,增强学生对家国情怀的思想认同;引导学生明大志、谋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4.
罗凌 《当代贵州》2011,(34):46-46
在清华一个月的培训中,老师们强调的科学精神、创新品质、爱民情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这次培训,也使我对"工业化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发展思路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伟大建党精神体现着理想信念的旗帜指引、爱国情怀的精神驱动、人民立场的价值遵循和实事求是的现实指南的本质要义。伟大建党精神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的理论、情感、价值和实践的引领作用,是塑造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育赤诚爱国情怀、厚植坚定人民立场、投身国家建设实践要求的根本遵循与应然之义。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方法是实现伟大建党精神育人实效性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阿汝汗 《新长征》2010,(7):59-60
当前,松原正处在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市委提出了用三到五年的时间,着力打造实力松原、魅力松原、文化松原、和谐松原的发展规划。打造文化松原,就是要大力培育和弘扬"包容、大气、自信、创新"的城市精神,积极构筑底蕴深厚、内涵丰富、极富现代气息与时代精神的"松原文化"。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青海油田在传承弘扬以"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油而战的奉献精神"为精髓的柴达木石油精神的基础上,着力打造一批见证企业发展、展现发展成果、体现企业文化、具有纪念意义和教育价值的企业精神教育基地,为建设千万吨级高原油气田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一、整合资源,打造精神家园。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将企业精神教育基地建设纳入党建工作、精神文明、企业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相似文献   

18.
闽东苏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闽东苏区人民和各界进步人士共同创造、积淀的重要文化遗产。是闽东人民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闽东苏区红色文化的重大政治与文化价值在于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上,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闽东苏区红色文化构建了忠诚爱国的民族情怀;以勤劳勇敢为基石,闽东苏区红色文化培育了不惧艰难的坚强信念;以自强不息为动力,闽东苏区红色文化铸就了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以为民谋利为目的,闽东苏区红色文化体现了执政为民的宗旨观念。  相似文献   

19.
最近,杨善洲同志的事迹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让我深受感动。杨善洲同志一生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对党赤子般的忠诚,对人民大山般的情怀,对事业火一样的激情,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先后指出:"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对它的宣传和阐释,要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紧密结合起来;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这些论述,揭示了"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丰富了"中国梦"的精神文化内涵。人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物,不仅需要物质意义上的家园,而且需要精神意义上的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