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实施和发展网络实名制管控,必须具备相应的法律资源条件和成熟的公民隐私保护技术条件,才能达到网络自由与安全之间的平衡。虚拟社会中各种网络犯罪层出不穷,需要多元化的侦查模式。网络实名制管控融入网上侦查成为最有效的打防措施之一,但这并不是将它与传统的侦查模式相分离,而是将"网络实名制"的资源作为一大信息资源计入侦查信息查询中。研究网络实名制管控与网上侦查的结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迫切的现实意义。网上侦查应通过网上搜索查证、网上锁定人员、网上摸底排队、网上缉控、网上追逃等方法来创新办案模式。  相似文献   

2.
虚拟社会源于现实,也能动地作用于现实,并促使现实社会的转型发展。但它同样也是把双刃剑,很可能形成对现实社会的侵扰,破坏政府公信力与社会秩序。在网络迅猛发展的现实背景下,必须加快推进组织平台和管理”方式的创新,提升虚拟社会管理的科学亿水平。宁波江东的“社区网络发言入”队伍建设对于提升虚拟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极具现实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确引导舆情是信息化建设与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三项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信息化发展,由互联网等新媒体构成的虚拟社会已深入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也给社会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随着近几年"躲猫猫"、"喝开水死"、杨佳袭警案、贵州瓮安事件等一系列的涉警网络舆情在互联网上的炒作和迅速传播,更使公安机关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和创新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直面涉警网络舆情、加强涉警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物联网作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并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其与警务工作的集成、融合与应用,并通过传感器、视频监控、卫星定位、射频识别等技术,使所有治安管理元素从开始启用就给予其"生命轨迹",将迎来一场新的警务变革。基于物联网的社会治安管理模式,从基础工作最薄弱、最具难度的流动人口管理、出租屋管理、电动自行车防盗和防入室盗等"四大难题"入手,将人、车、房、场所等治安要素纳入管控的范畴,探索实践集全面感知、轨迹分析、智能控制为一体的基于物联网的社会治安管控模式,将实现社会治安管控从"简单粗放"向"灵敏精细"的非接触式虚拟管控转变,其在防范管控、打击破案、指挥体系建设、便民领域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虚拟社会管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当前,微信空间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成为不法分子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新型工具,如窃取微信用户隐私信息、利用微信传播有害信息、微信诈骗、微信赌博等。公安机关需要从加强微信空间舆情信息巡查、加强微信数据信息的采集和管理、强化微信违法犯罪研判及管控、提高微信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级别、拓宽微信管控主体范围等方面采取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8,(12)
当前,网络虚拟社会文化成分复杂,思想观念碰撞激烈,价值取向多元化,越来越凸显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凝聚力、树立网络社会共同价值的重要性,但是在网络虚拟社会中,核心价值观凝聚力增强面临着多元化的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现实社会转型中的社会矛盾引发的心态失衡与心理焦虑、网络主体自身的道德缺失与价值偏离等现象的阻碍。对此,应通过构造增强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的网络生态环境、培养网络意见领袖的主流号召力、推动媒体融合、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四个方面探寻有效对策,以增强核心价值观在网络虚拟社会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7.
近日出版的《中国青年报》刊发辜胜阻、李华撰写的题为《虚拟社会管理与网络舆论危机应对》的文章。文章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对于各级政府是一个新的挑战,如果领导干部不学会正确利用网络来构建电子政务平台,学会网络时代的应急管理,就会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加大对网络不良信息的监管与防控是当前社会信息治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健全的标准、法律及其严格执行是硬性基础,信息部门要依照网络管控技术设备的种类等制定科学的技术规范,将技术研发及应用纳入网络安全法律中,重视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网络信息生命周期技术监控是重要方式,要加强网络信息发布审核,提升网络监管过滤技术,加快制定网络信息分级制;采取辅助性措施推动网络净化式发展是必要手段,要增强网络服务商及网络公众的网络责任意识,增强网络用户的网络道德和法律观念,创建高效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网络虚拟社会有其内在的生成逻辑,人的虚拟化生存及其相应社会关系的形成、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方位变革分别是其形成的实践基础、技术机制和价值体现。无论是狭义上的界定还是广义上的泛指,网络虚拟社会本质上都是客观存在的能够展示人类大脑意识图景和虚拟构建及延伸现实社会中的真实场景的技术性社会形态。与以往的社会形态相比,网络虚拟社会体现出非聚集性、非独立性、非封闭性、非线性的基本特征,经历了连通的网络虚拟社会、共享的网络虚拟社会、感性的网络虚拟社会三个演化历程,并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其势必成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0.
胡臣友  尹琦 《团结》2011,(5):31-33
网络虚拟社会是现实社会的镜相,虚拟社会的种种问题都植根于现实社会。虚拟社会存在的问题1.公民政治社会心理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网络成为泄洪口。现在网民在网上凸显出来的需求,主要有几方面:一是维权需求,有的群众遭遇强制拆迁、讨薪无着、医疗事故、违法行政、暴力执法、掺毒制假危害消费者权益等不公平现象,由于信访、司法、舆论监督等维权手段  相似文献   

11.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改变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式,并催生出继陆地、海洋、太空之后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社会空间场域——网络虚拟社会。以善恶评价方式来调节人们活动行为、实现自我完善的道德随着人的虚拟化生存"入驻"网络虚拟社会,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道德体系——网络虚拟道德。网络虚拟道德的生成有其特定的技术条件、社会背景和实践载体。网络虚拟道德本质上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在网络虚拟社会中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生活,与传统道德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关于网络虚拟道德的论域,其研究的主旨是重点关注个体道德的发展,涉及的领域属于社会公德的范畴,学科的归属为技术伦理学的分支。  相似文献   

12.
网络民意表达作为社会治理的新形式,在当今社会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因其生长空间虚拟、表达方式便捷、时效性强、成本低廉等特点,一方面为公民提供了广阔的言论空间,实现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二元互动;另一方面网络民意表达也存在着网络民意参与社会治理的无序性、民意表达不平等性和"沉默螺旋"效应等问题。因此,政府要积极主动转变观念,提升民意满意度;提高公民素质建设,跨越"数字鸿沟";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网络道德及文化建设,推进网络民意的有序参与,促使网络民意表达参与社会治理的良性发展,提高社会治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建设虚拟实验室是高等院校一种全新的教学尝试,对于提高老师和学生的学习科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从虚拟实验室的内涵、建设虚拟实验室的意义、建设规划和技术要求等四个方面加以论述,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如何在网络信息资源十分丰富的图书馆建设虚拟实验室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常谭 《党政论坛》2013,(7):36+1
常谭的"必须重视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一文指出,对造谣者要依法查处,公诸于众,并在网络上把诚信体系建立起来,要在虚拟社会管理中再出些实招。上海已建立了全国首家网络社会征信网站——上海网络社会征信网。  相似文献   

15.
张荣 《学理论》2011,(19):239-240
虚拟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交融共存,共同构成人类基本的生存环境。虚拟社会毕竟不同于现实社会,引发了一系列的网络社会的问题。要建立和谐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就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网络交往原则。  相似文献   

16.
网络舆论,是公众通过网络发表的具有影响力的、带有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网络舆论危机,是由于不利的或负面的网络舆论占领了舆论的主阵地.导致政府、相关组织或当事人处于危急关头,甚至对虚拟或现实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行为准则、社会秩序等方面产生改善性或破坏性影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胡献忠 《党政论坛》2012,(10):33-35,1
胡献忠的"虚拟社会管理二重性探析"一文指出,总的来说,互联网主要是在公布信息、引导舆论、集结公众、实施监督等方面提供平台,发挥基础性作用。如何引导新媒体客观、全面地反映事情真相,如何加强青少年网民的网络公德建设和网络行为规范,如何引导广大青少年网民通过互联网进行有序社会参与,是各国政府都在备加关注并努力为之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范威  孙宁 《学理论》2012,(20):264-265
网络虚拟社会和现实生活一样,存在着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通过对西安某大学1 000位不同年级大学生的随机抽样调查,发现电子类大学生网络文明尚存一些问题,应以通过搭建教育、服务、管理三大平台来加强大学生网络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作为"扒粪运动"的网络注脚,网络反腐在继承推进社会进步精神实质的同时,以其公众参与性、媒介多元化的特质创新着"扒粪"的现代表达。而作为政治与社会"合围"的结果,网络技术的发展、公民的广泛参与、政府的宽容对待,使得公共话语权得到重新分配,虚拟公共领域快速成长,扮演信息供给者与舆论生产者的网民奠定了网络反腐的群众基础。然而,面对网络反腐的"双刃剑"效应,加强基础性、基本性制度建设和当事人权益保障制度建设,加快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创造宽松的舆论制度环境等,仍然是保持其生命力的有效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20.
常林杰 《学理论》2015,(4):238-239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公德缺失成为越来越凸显的问题,网络语言暴力、网络色情、垃圾邮件、病毒木马、网络诈骗等充斥着虚拟网络世界,严重干扰并影响着网络社会的正常秩序,对人们正常的网络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欲从网络技术、网络社会特征、网络社会的法律法规等五个方面进行探讨引起网络公德缺失的原因,并剖析相应对策以减轻网络公德缺失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