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庭暴力是各国普遍关注而又屡禁不止的社会问题,反对家庭暴力已经成为文明国家的共识。家庭暴力作为社会暴力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危害家庭,也同时危害社会稳定的基础。因此,反对家庭暴力,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建立健康文明的家庭关系,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今年7月,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决议》,这一法规性文件的出台,必将成为我们反对家庭暴力的重要武器。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反对家庭暴力的历史是与社会正义观的发展紧密相连的。从以男性为评判标准的单极的、初步的正义观,到关注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所处的不平等地位、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的全面的正义观,再到发掘人性内容、注重现实防治效用的深化的正义观,家庭暴力的防治理念呈现出不断升级、进步的发展理路。本文正是对这一路径的分析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推论:家庭暴力法律防治理念正由抽象正义向全面的具体正义迈进。  相似文献   

3.
蒋月娥 《中国妇运》2011,(11):20-24
家庭暴力问题是一个长期以来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1995年,随着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将“家庭暴力”概念引入到我国,家庭暴力现象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禁止家庭暴力”明确写入国家相关法律,社会各界也在反对家庭暴力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新沂市政协举行界别协商座谈会,就"反对家庭暴力、维护妇女权益"进行专题协商议政。妇联界部分政协委员和部分特邀政协委员,市妇联、公安局、检察院、法院、民政局等反对家庭暴力联席单位负责人参加协商座谈。协商座谈会上,新沂市反对家庭暴力联席单位负责人分别介绍了近年来开展反对家庭暴力、维护妇女权益的相关情况。与会政协委员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围绕协商主题,就家暴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危  相似文献   

5.
蒋月娥 《人权》2011,(6):20-24
家庭暴力问题是一个长期以来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1995年,随着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将“家庭暴力”概念引入到我国,家庭暴力现象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禁止家庭暴力”明确写入国家相关法律,社会各界也在反对家庭暴力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直至目前,家暴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反而愈演愈烈,社会反映很大。  相似文献   

6.
《中国妇运》2007,(3):45-46
南通市公安局、市妇联联合出台了省内首部《反对家庭暴力报警投诉工作规范》,进一步加大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工作力度。该工作规范要求全市各级公安部门要全面建立“反对家庭暴力报警投诉中心(站)”,并对各“反对家庭暴力报警投诉中心(站)”的工作职责、制度、原则和程序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规范要求,各投诉中心要切实履行职责,及时受理家庭暴力报警投诉,  相似文献   

7.
家庭暴力在中国的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妇女的暴力已经和正在成为文明国家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建国50年来,特别是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后,我国在抑制家庭暴力,惩治家庭暴力犯罪方面已经和正在取得巨大的成果。但是,反对家庭暴力是我们在与几千年传统的、世界性的陈腐观念和行为作斗争,必然是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8.
1991年12月6日的加拿大.撒满枫叶的街道上走米一群表情凝重的男子。他们胸前系着的白丝带在风中微微飘动,那是反对家庭暴力的象征。自此,反对家庭暴力运动渐成气候。据统计,在中国32亿个家庭中有四分之一的家庭受到家庭暴力的威胁,其中的受害妇女更以千万计但由于受夫权、家丑不可外扬等观念的束缚,已成为一种社会公害的家庭暴力在中国仍有着广大的市场,许多妇女还处在敢怒不敢言的状态。 作为中国第一部反对家庭暴力的电视剧《不要  相似文献   

9.
"反对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城市社区干预"项目介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是全社会的责任."反对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城市社区干预"项目用行动研究的方法联合社区多机构参与,明确部门职责,整合社区资源,尝试在社区中建立起反对家庭暴力的社区支持网络联盟,为受家庭暴力伤害的妇女提供准确、及时的援助.本项目研究将对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社区反家暴干预模式作出探索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民发[2015]18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妇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妇联:为加大反对家庭暴力工作力度,依法保护家庭暴力受害人,特别是遭受家庭暴力侵害的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人身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现就民政部门和妇联  相似文献   

11.
家庭暴力问题是近年来国内外对妇女、家庭问题关注的焦点之一。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对家庭暴力有明确的法律处罚条例,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还专门制定了反对家庭暴力的单项法律。本文首先阐述了家庭暴力的具体含义,分析了我国家庭暴力的民事责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正>家庭暴力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其他国家一样,中国存在家庭暴力问题,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和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多国的实践证明,制定专门的反家庭暴力法是防治家庭暴力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家庭暴力问题,已经启动国家级反家庭暴力立法工作。本文简要介绍中国反家庭暴力立法的进程和收获,以及全国妇联作为中国最大的妇女组织,在推动反家庭暴力立法中发挥的积极有效的作用。反家庭暴力立法概况中国政府重视对公民人权的保障,采取包括立法在内的各种措施积极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  相似文献   

13.
整合力量 推进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的研究与行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整合力量,推进反家暴的研究与行动是中国法学会"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对策研究与干预项目"①的重要工作.2001年11月9-10日,该项目在北京召开"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问题研讨会暨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纪念会".来自全国10个省、市、自治区的项目参加人员、反对家庭暴力京内外网络组织成员、家庭暴力受害者等约150人,围绕政府和司法部门的工作经验、反家暴项目调查与干预、反家暴理论研究、中国反家暴实践和理论等4个专题进行研讨,反映了近年来在反家暴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方面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妇女“以暴制暴”犯罪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妇女犯罪中,妇女“以暴制暴”犯罪,系因家庭暴力引起的。一方面妇女受暴后得不到及时的司法救助;另一方面,受暴妇女为保护自己或家人的人身安全而实行自救时,却受到法律的严惩,这有失法律的正义。妇女“以暴制暴”犯罪的深层次原因,是她们没有得到社会的有效支持。因而,预防“以暴制暴”,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反对家庭暴力的力度,促进对妇女合法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亲密与伤害:美国家庭暴力中受害妇女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暴力是与婚姻关系中的文化观念和权利分配不公平息息相关的。幸运的是,在妇女运动的推动下,世界开始变化。在美国,反对家庭暴力的呼声和行动日益增强,为家庭暴力的受害妇女提供救济的途径越来越多。社会各界开始关注家庭暴力问题,并给妇女权益保护运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政府也开始意识到家庭暴力问题的严重,通过立法的方式对施暴者严厉制裁,从而维护受害妇女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将"性暴力"作为独立的家庭暴力行为类型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共识,也是不同学科的共识。现有准法律文件中承认"性暴力"是家庭暴力的行为类型,应当总结该司法实践经验,将其上升至立法的层面。"性暴力"不仅是对家庭权利束的侵犯,还是矫正绝对家庭自治的突破口,理应成为家庭暴力的行为类型。因此,在反家庭暴力立法中应明确界定身体暴力、精神暴力和性暴力,并增加一款"反对一切形式的家庭暴力",以宣示公权力对家庭暴力介入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重新审视家庭暴力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郝艳梅 《前沿》2001,(9):62-65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增加了有关禁止家庭暴力方面的规定。本文旨在探讨家庭暴力内涵 ;分析家庭暴力发生原因 ;提出预防制止家庭暴力对策。倡导公众群体、服务机构、执法机关改变已成定势的“清官难断家务事”传统观念。消除家庭暴力重在社会参与  相似文献   

18.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就进行了反家庭暴力的实践.其主要形式包括:强行遏制家庭暴力行为;冲击性别歧视观念;引导妇女争取经济独立;在婚姻制度改革中纳入反家庭暴力的内容.四种实践产生了直接与间接两种效应,出现了被动收敛和自主收敛两种收敛类型.间接效应与自主收敛类型是其实行治本性质的综合性治理实践的必然结果.启示是对家庭暴力实行综合性治理不仅是人类社会反家庭暴力的有效形式,而且能够强化反家庭暴力与人类社会改造和进化实践之间的互动与和谐,党的领导是对家庭暴力实行综合性治理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权保障工作,反对一切形式的家庭暴力,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宣传、教育等手段,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干预家庭暴力的工作局面。在我国,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相似文献   

20.
家庭暴力问题可以说自家庭这个社会团体的出现便存在,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概莫能外。家庭暴力问题已经成为构建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的大敌,是造成社会不稳定、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家庭暴力的特性、加害人和被害人的互动关系、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和控制模式等方面进行探讨,有助于对家庭暴力问题的系统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