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全国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不断引几深人。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关键在于带感情走基层,肩负责任转作风,心系读者改文风,务求实效。  相似文献   

2.
立场要正。新闻工作者持什么样的立场,是事关新闻工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忠实了准、为谁服务的根本问题。坚持“政治家办报”,不仅仅是过去的需要,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仍是新闻工作者的“生命线”。不论传媒体制发生多么深刻地变化,不论新闻工作者的构成结构、利益分配方式、从业形态发生多么深刻地变化,不论新闻监督的手段、力度和广度发生多么深刻地变化,但新闻工作始终服务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大局不会变,新闻传播业仍然承担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基本任务不会变,新闻工作者“铁肩担道义、落笔惊风雨”的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不会变。任何时候,新闻工作者都必须把党的事业、民族的前途、人民的生活安康放在首位。在大是大非面前,特别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  相似文献   

3.
诚信是先秦儒家伦理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同时也是先秦儒家所提倡并力求践履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孔子把“信”列为与“仁、义、礼、智”并列的五常之一;孟子认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荀子认为“养心莫善于诚”;《中庸》主张“诚为贵”。诚信是天地间的一种必然法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基本的交际之道。真实是新闻报道与新闻传媒的生命线,但是“客里空”作为新闻界的一种不实作风一直阴魂不散,先秦儒家“诚信”思想给新闻从业人员提供的一个重要启示就在于,无论何时都要坚持新闻真实性不动摇。  相似文献   

4.
作风建设已进入新常态,要夯实作风根基,须以“三严三实”取信于民。愚以为,领导干部不妨学点“先下蛋后打鸣”的“母鸡精神”,而不只是耍耍嘴皮子。  相似文献   

5.
1949年3月 ,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在夺取全国政权以后 ,要经得住执政的考验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十六大以后 ,新任总书记胡锦涛号召全党牢记“两个务必”意义深远。“两个务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6.
从群众视角出发发动群众,走好“亲民”之路。“三万“活动的实践证明,要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送物、送钱,群众有的可能是三天的兴奋,送温暖、送感情,群众将是一生的牵挂。一是要融人百姓,会说“农民话”。要摒弃官腔套话,用广大农民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宣传发动群众,用朴素的乡情、真挚的感情、满腔的热情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党的群众路线,在推心置腹的交谈中,  相似文献   

7.
<正> 人事干部为了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调动人的积极性,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在作风上应有一定的行为规范.人事干部的作风可归纳为“三大作风”,即:对人的作风、对事的作风、对己的作风.一是对人应具备知人善任,满腔热情的作风.人事干部是党政机关领导身边的参谋,是党的干部路线的执行者,为政之要,唯在得人.如何协调人与人、人与事的关系,是其工作的根本所在.用人首先要“知人”,要全面了解一个人  相似文献   

8.
今年,公安部向全国公安系统提出了实施“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工程的要求,怎样才能高质量地落实好这一工程,首先要从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着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给新闻宣传报道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指明了方向,拓宽了各级新闻媒体关注“三农”的宣传报道空间。如何做好新农村建设的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笔者认为,坚持新闻宣传报道的“三贴近”原则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2012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从调查研究、会风文风、出行警卫、新闻报道等各个方面都作了详细的部署与要求。这八项规定抓住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显示了整治沉疴顽疾的决心,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亲民、为民的执政新风。虽然该“八项规定”主要是针对工作作风而提出的,但是如果我们句句推敲,字字琢磨,不难发现其无一不关乎着整个执政党的作风建设和形象塑造。透过“八项规定”,我们会发现在党的作风建设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在继承前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之上,提出了许多新思路、新举措,体现出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犯罪心理结构"之争,已经集中在"犯罪心理"或"犯罪人心理"这个焦点上.反对"犯罪心理结构"者认为,犯罪心理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犯罪人心理在很多方面(甚至一切方面)同守法公民没有区别.因此,犯罪心理学实际上是一门研究"犯罪人心理"的学科.这是一种违反逻辑的、必将导致取消犯罪心理学的推论.  相似文献   

12.
《徽州女人》借助系列物象,积极使用象征艺术,"井"和"蛙"是系列物象中的两个代表。"井"之象征物象,不仅给主人公"女人"提供了活动平台,而且象征着她处境的封闭,生活的单调,思想的守旧;"蛙"之象征物象,类比"女人"形象,预示着其前途的暗淡和命运的忧伤。象征艺术的积极使用,提高了剧本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剧本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3.
新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增加了“意见”文种 ,文章从特点、分类、适用范围和制作四个方面对“意见”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中存在着"电子"与"政务"定位不合理的问题,这必将导致电子政务的职能和作用不能充分体现出来。正确理解电子政务的本质,摆正"电子"与"政务"的关系,改革政府机构的管理模式,将是现阶段发展电子政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贫困与富裕是一对古老的矛盾,贫困与富裕的矛盾处理得好,国泰民安,欣欣向荣;处理得不好,危机四伏,民怨四起。我国目前的区域贫困和部分贫困,已构成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充分认识"贫"与"富"的辩证关系,全方位建立由"贫"到"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前十年,毛泽东对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如何处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做了许多的思考。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大致经历了"利用和限制"、"改造和消灭资本主义"、"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和"使资本主义绝种"这四个阶段。毛泽东的资本主义观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毛泽东对资本主义认识的价值判断,也有他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判断失误,亦有国际因素的影响,还有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与生产力落后这一基本国情相矛盾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7.
冷福榜 《理论前沿》2002,(18):17-18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的两个基本问题。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致性的枢纽。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要求“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党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从十二大报告中提出的“两个文明”,到十六大的“三个文明”和十七大的“四个文明”,这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又一次突破和发展。深刻认识从“两个文明”到“四个文明”历史跨越的必然性,对于深入理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按照“四位一体”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厘清了村委会"海选"与"直选"的定义,阐述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并联系村委会换届选举实践,分析"海选"与"直选"的利弊.总体而言,海选更能体现民意,更具发展前景,但实行"海选"必须具备一定条件,要加强引导,避免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以德治监是以德治国方略在监狱工作中具体体现,依法治监和以德治监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要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就要在依法治监中渗透以德治监,在以德治监中渗透依法治监,要针对以往依法治监和以德治监方面的薄弱点加强建设,要对两者进行合理、恰当的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