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2012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人社厅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0.98万人,完成计划的87.1%。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4%,比上年同期回落0.06个百分点,控制在4.5%的预定目标内。  相似文献   

3.
2002年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宣布:2002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左右,低于4.5%的计划控制目标。2003年,全国劳动保障部门将全力以赴贯彻落实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力争新增950万个就业岗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世界难题。特别在有着13亿人口的我国,就业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复杂,扩大就业的任务比任何一个国家都繁重。扩大就业,任重道远;扩大就业,刻不容缓。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目前,全国多少人有工作?答案是7.4亿。其中5年来,全国累计有…  相似文献   

4.
《求贤》2013,(2):40-41
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引起了社会极大关注。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2年就业工作的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什么是“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质量提高是否意味着劳动密集型岗位的减少,“中国制造”是否会因此丧失成本优势,大学生和农民工在其中又有哪些机遇?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  相似文献   

5.
今黔动态     
我省今年城镇将新增就业人员十七万 1月5日,全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确定今年我省就业和再就业目标任务: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7万人,其中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5万人,大龄困难就业人员再就业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左右。  相似文献   

6.
民生     
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41.2万人 7月12日,省就业局公布,上半年我省就业形势整体平稳,城镇新增就业41.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9.14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34万人;6月底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7%,控制在目标内。下一步就业工作将突出坚持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把扩大内需、灾后重建与促进就业相结合,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与形成新的就业增长点相结合,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7.
本埠     
《求贤》2013,(2):46-47
今年天津市新增就业48万人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 出席天津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天津市人大代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孔长起表示,今年天津市新增就业4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继续扩大就业稳定就业,以增加群众收入为重点做好民生工作。  相似文献   

8.
东西南北     
今年宏观调控四大目标 曾培炎3月6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2003年宏观调控主要有四大预期目标:经济增长率7%左右;新增城镇就业岗位800万个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外贸进出口总额增  相似文献   

9.
杨晶 《实践》2007,(3):5-9
200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财政总收入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新增城镇就业2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幅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最大的难题之一。中国就业的整体形势可以这样概括:总量上压力大,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首先,总量上压力大。近几年是我国劳动力供给的高峰期,每年新增劳动力1200~1300万人。即使只计城镇人口。2004年底城镇登记失业率已达4.2%。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新增就业岗位980万个,  相似文献   

11.
《理论与当代》2008,(4):53-55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了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国际收支状况有所改善。为实现这些目标,报告进一步明确了今年工作的主要任务,针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一系列改善民生的举措。在两个半小时的报告时间里,代表委员40多次报以掌声。这掌声,是肯定,更是期望。  相似文献   

12.
今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8%左右 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 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进出口基本平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预期实际分别增长6%和5%左右。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增长 12.5%。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最近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了2009年就业工作的目标任务,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50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尹蔚民是在举行的2009年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作出上述表示的。  相似文献   

14.
国家提出三项措施确保今年新增就业岗位900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不久前宣布,国家将强化三方面的措施,以确保《政府工作报告》刚刚确立的今年新增就业岗位900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这一就业目标的如期实现。2005年全国高校招生政策新变化教育部不久前颁布了今年招生工作规定,按照规定,今年考生档案中首次增加了考生诚信记录,高校预留计划减少到1%。  相似文献   

15.
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  相似文献   

16.
群众普遍反映,经过先进性教育.党员干部跟群众更贴心了,对群众更关心了,服务群众更热心了。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全市共落实帮扶资金12.6亿元,结成帮扶对子35.4万个,走访慰问困难群众54万余户,慰问钱物折合人民币3.9亿元。306万重灾民、11.85万“五保”老人、19、2万户农村特困户等成为了社会救助体系的受惠者。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0.9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2%,新增就业岗位多于新增劳动力。700万农民享受到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378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得到了免杂费教育,初步解决了121万人的行路难、107万人的饮水难、86万人的用电难……经测评,群众对我市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满意率为93%,基本满意率为6.89%。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宏观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为年均7%左右,到2005年按2000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万亿元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400元。五年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各达到4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18.
领导视窗     
在2004年12月17日召开的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宣布了2005年就业和再就业的主要目标:新增就业900万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郑斯林要求说,要把2005年就业再就业的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省、市、县,直到街道社区,加强指导和督查,加大再就业实效的考核力度,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再就业补助资金的分配办法。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他说,各地要继续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进一步落实小额贷款政策,…  相似文献   

19.
就业乃民生之本。我国在2003年首次将“新增就业”列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体现了政府对就业问题前所未有的重视。200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GDP增长9.5%的带动下,全年实现新增就业980万人,超额完成了年初提出新增就业岗位900万的目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827万人,登记失业率4.2%,虽然只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却是近10年来首次出现下降。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都会面临十分沉重的就业压力。面对仍然严峻的就业形势,各级政府应该进一步明确职能,千方百计解决好就业问题。第一,要在我国的长期发展战…  相似文献   

20.
据统计,当经济总量保持在6%以上的增长水平时,GDP每增长1%,失业率随之降低2%。解决再就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经济发展。1998年为实现我国GDP增长8%和城镇登记失业率3.5%左右的宏观调控目标,各级政府要把扩大就业和再就业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充分运用财政、金融、税收等宏观政策与调控手段,积极培植再就业增长点,促进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同步发展。第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广开再就业门路。据有关部门测算,第三产业产值每增加24%,就业则可增加1%;第三产业就业比例每提高1%,则增加就业150万人;今后4年我国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