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缓刑是刑罚附加刑的一种,是指对判处刑罚的犯罪份子,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制度,在我国有两种方式:一是一般缓刑;二是战时缓刑。在司法实践中应适用缓刑,这样可以惩罚和预防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同时表明了国家对犯罪分子的否定,因而缓刑有助于更好实现刑罚的目的。但是由于我国的缓刑制度的立法比较晚,所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文将从我国缓刑制度的立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两方面来共同探讨缓刑制度的深入研究,以此来改革和完善我国的此类刑罚制度。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缓刑制度的完善江民才,欧阳顺乐我国刑法中的缓刑制度自问世那天起,便带有一定的先天不足。从立法的角度检讨我国缓刑制度所存在的弊端,并逐步加以完善,对于充分发挥刑罚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缓刑的社会效果应注意作为具体运用刑罚的一种制度,缓刑的适...  相似文献   

3.
缓刑,是指对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有条件地暂缓执行或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制度。当今在法制比较完备的国家,十分重视对缓刑制度的运用,几乎都单独制定了自己的缓刑法,对缓刑的条件、执行程序、更生保护等作出了具体规  相似文献   

4.
一、缓刑制度的由来和发展 缓刑是一种附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的制度。缓刑的特点是以被告人构成犯罪为前提的,一般是在被告人定罪以后才存在适用缓刑的问题。缓刑是一种刑罚执行的犹豫制度,因而以被告人已经确定的刑罚为基础。附条件地不执行是缓刑的本质特征,也是它与实际执行刑罚的区分。  相似文献   

5.
<正> 缓刑是对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依据法律规定,在一定时间暂缓执行的一种刑罚制度。这一制度自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首先确立以来,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一百多年中,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先后采用了缓刑制度。我国刑法也规定了缓刑制度,而且是我国刑法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我国的缓刑制度是预防犯罪,改造犯罪分子,实现我国刑罚目的的有效武器。为了深刻理解和正确适用缓刑,对中外缓刑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是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6.
缓刑是对判处刑罚较轻的犯罪分子,在法定条件下,暂缓执行或者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措施,它是一种附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的制度。缓刑作为一种非监禁处罚措施,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深受欢迎,在我国,缓刑制度虽然在司法实践中也得到了较广泛的运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但是,由于立法上的不完善,加上实践经验不足,措施不当,缓刑制度的作用未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7.
略论缓刑制度的适用郑培兵缓刑,是刑罚具体运用的一项制度。它是指人民法院对危害较轻的犯罪分子,有条件的不执行所判刑罚,但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刑罚执行的可能性,以达到刑罚目的的一种既宽大而又严肃的制度。它的主要特点:一是有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二是附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8.
段景勇 《法制与社会》2011,(18):122-123
缓刑制度作为一种刑罚执行措施,其已经被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广泛采用。我国刑法虽然也规定了缓刑制度,但是并没有对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缓刑的适用做出一定的区分,这不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现就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缓刑适用条件展开分析,以期推动未成年人缓刑制度的立法和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9.
<正> 缓刑与假释是两种不同的刑罚执行制度。所谓缓刑,就是判处一定刑罚而附条件的不执行的制度。所谓假释,就是对在执行刑罚中的罪犯,如有悔改表现,就将其附条件地提前释放的制度。一、缓刑  相似文献   

10.
缓刑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缓刑作为对犯罪分子在惩罚的前提下宽大处理的一种刑罚制度,现已为世界大多数国家刑事立法所采纳。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结合世界各国有关刑事立法,从缓刑的适用条件、监督考察、撤销、法律效力及其后果等方面加以探究,以期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缓刑制度  相似文献   

11.
曾志伟 《法制与社会》2011,(18):12-14,16
缓刑是刑罚具体运用的一种制度,它既是刑罚裁量制度的基本内容,也是刑罚执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缓刑执行处理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对适用缓刑的裁量及对缓刑制度的社会评价。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缓刑制度是对罪行较轻、社会危险性较小的罪犯,在一定条件下,宣告暂缓执行原判刑罚,在规定的考验期内,如不再犯新罪,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以鼓励犯人自新,实现刑罚目的的一种制度。建国初期,我国司法工作中即已采用缓刑制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缓刑制度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立恒 《中国司法》2007,(12):21-23
秉持刑罚轻缓化、个别化之现代法治理念的缓刑制度被认为是“当代刑罚制度的宠儿”①。目前缓刑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法律所规定的刑罚制度。在我国,缓刑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周礼》中记载:“若邦凶荒,则以荒辩之法治之,令移民通财,纠守缓刑。②”1910年清政府颁布的《大清新刑律》中始有现代缓刑制度的规定。我国目前的缓刑制度见于《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中,这两部法律对缓刑的适用条件、缓刑的考察机关、缓刑的撤销等内容作了规定,建构了我国缓刑制度的基本法律框架。在我国,缓刑是指在具备一定的法定条件时,对被判处一定刑罚…  相似文献   

14.
郑高键 《政法学刊》2006,23(2):57-59
缓刑作为一种代替监禁刑的刑罚制度,其本质体现了刑罚的特殊预防功能,这一特殊预防功能的社会效果促进了缓刑的产生和发展,同时,缓刑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又可以充分体现刑罚的人道性在刑罚特殊预防功能方面的社会效果。缓刑作为一种代替监禁刑的刑罚制度,其存在自然有着合理的正当性理论根据,且应当在刑罚整体正当性理论根据的基础上产生,并与刑罚整体正当性理论根据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5.
缓刑是各国刑法普遍采用的一项刑罚制度。目前,它在整个刑罚体系中的地位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因而对缓刑制度内容的研究也愈加趋于深入和细致。本文仅就缓刑的撤销条件作一初步比较研究。缓刑撤销条件,是指足以宣告撤销缓期执行刑罚的事项。设立缓刑撤销条件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敦促受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间认罪服法,积极改造,以便改恶从善,重新做人。由于缓刑撤销条件具有以刑罚作为后盾的强制性质,带有一种威慑力量,对受缓刑人的心理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撤销缓刑的条件,如果规定得过于  相似文献   

16.
正确掌握适用缓刑的条件于洪起缓刑是对判处剥夺自由刑罚的犯罪分子,遵守所附条件就不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刑罚制度。这种制度是我国刑法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的具体表现。新修订的刑法规定了宣告缓刑的条件和考验期限,如何正确掌握适用缓刑的条件,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  相似文献   

17.
王玮 《山东审判》2012,(4):78-82
缓刑(suspended sentence),即暂缓适用或者执行刑罚,是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一定期间内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刑罚制度。①2011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八)》)将刑法第72条、第74条、第76条和第77条有关缓刑制度的规定予以修改,丰富和完善了我国的缓刑制度,这将会促进我国刑事司法更好地实现刑罚个别化、行刑社会化、避免短期自由刑弊端、刑罚矫正机能和宽严相济刑事  相似文献   

18.
王占洲 《时代法学》2009,7(6):90-93,99
缓刑是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刑罚制度,就其自身的制度设计而言已经比较完善。但其存在于刑罚制度的综合体系中,不可避免地要与其他刑罚制度发生关系,其中也出现了一些衔接不畅的情况。如缓刑考验期内如何适用减刑和自首、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同时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计算问题等等。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刑罚制度的整体完善。  相似文献   

19.
缓刑是指这样一种制度——在宣判刑罚时根据情况把执行延缓一定的时间,倘若经过缓刑期而不犯新罪,就认可刑罚权的消失。自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建立缓刑制度以来,司法实践中开始大量适用缓刑,而且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就缓刑立法的本意而言,缓刑的适用无非出于下列动机:一是消除短期自由刑弊病的消极的职能方面;二是  相似文献   

20.
缓刑是各国刑法所普遍采用并日益受到重视的一种刑罚制度,这一制度在我国刑法中也得到了明确的规定。在确立了适用缓刑的正确条件的基础上,设立妥当的撤销缓刑的条件,对缓刑制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国刑法第70条明确规定缓刑的撤销条件是在缓刑考验期内“再犯新罪”,但是对缓刑的撤销条件及其适用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仍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