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世杰 《理论探索》2005,3(1):12-14
邓小平作为我党第二代领导核心 ,他不但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风的杰出倡导者和实践家。其学风思想主要体现在 :一、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 ,即“老祖宗不能丢” ;二、要抓住马克思主义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 ,要学以致用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即“学马列要精 ,要管用” ;三、“应该准确地、完整地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四、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五、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 ,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科学 ,即“要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发展研究中心、天津“香岛旅游村”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休闲旅游前景展望研讨会”日前在珠海举行。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路明,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市物资学院副院长王之泰,著名的经济学家何伟、于祖尧、李成勋以及宋光茂、张宇燕、朱广俊等20余位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天津“香岛旅游村”有限公司董事长彭爱萍也出席了此次研讨会。 这次研讨会是我国首次召开的以休闲旅游为议题的学术研讨会。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光英,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万国权分别为此次研讨会题:“发展旅游经济、促进改革开放”、“祝中国休闲旅  相似文献   

3.
刘春玲 《学理论》2008,(8):59-6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人”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越来越深入我们的生活,“经济人”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其意义的核心在于阐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活动中的个人为了获得“自利”而最终带动整个社会进步的一种假设。当今的许多学者和个人过分夸大“经济人”假设中的“自利”因素.把“自利”与人性自私论混为一谈,这实质上是割裂了“经济人”与社会的联系。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中,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眼光审视“经济人”及其假设,吸收其假设中有利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4.
卢周来 《党政论坛》2013,(18):51-51
经济学家在中国越来越成为被讥笑的群体,这既冤枉又不冤枉。冤枉的是,中国经济学家群体毕竟为中国市场化改革尽了绵薄之力,作出了应有贡献。要说不冤枉,是因为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环境因素,不少中国经济学家仍然凭着几条定律“包打天下”,所提出的对策性建议也就驴唇对不上马嘴,贻笑百姓。专家也就成了在媒体尤其在网络上挨拍的“砖家”了。  相似文献   

5.
《求知》2007,(8):48-48
日前,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就中国经济热点问题发表演讲时称,“1998年亚洲发生经济危机,泰国受到的冲击最大.因为泰国的货币是自由兑换的”。他认为,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争取成为第六个硬通货。  相似文献   

6.
戴柏茂 《各界》2013,(11):65-66
管仲(管子)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杰出的经济学家。作为齐国的宰相,他辅佐齐桓公制定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方针策略,统一铸造,管理钱币,制定捕鱼、煮盐之法,对外采取“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后人将其言行著作收编成书,名为《管子》,内容极丰,尤以经济论述见长,对生产、分配、交易、消费、财政等均有论述,是我国古代典籍中不多见的经济文献。  相似文献   

7.
《瞭望》1995,(49)
改革、发展、稳定,孰轻孰重?时下颇为流行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没有给出答案,也不曾见诸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针对这一广大干部群众和东西方经济学家普遍困惑的问题,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指出:发展是硬道理,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在处理这三者关系时,要“从整体上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内在关系,做到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倡导者和推,行者。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1942年2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召集的干部会议上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的命题。  相似文献   

9.
刘宇 《党政论坛》2014,(12):4-5
国家创新体系的内涵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要求。要正确理解国家创新体系的内涵,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创新”。创新的概念最早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其名著《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  相似文献   

10.
近日,“中国发展道路研讨会暨《中国梦与中国道路》新书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梦与中国道路》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作者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天勇教授。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从本质上说,就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复杂现象一次又一次地提醒我们,把坚持改革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有机地统一起来,是一项需要花大气力进行的工作。产生这样一个难题有其特殊的原因:第一,改革即是探索,改革中的许多具体问题无既定章程可循,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也很难找到现成答案,于是有些同志由此而产生了误解,以为马列主义“不行了”、“过时了”,从而把坚持改革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对立起来。第二,改革需要创新,尤其需要进行观念更新。近年来,观念更新之声不绝于耳,然而究竟什么叫做观念更新,  相似文献   

12.
《党政论坛》2011,(8):44-44
经济学家警告说,如果油价保持目前的高位,那么全球经济将再次面临动荡的前景。汇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简世勋认为:“油价在此时上涨真是糟透了。”他警告说,全球经济衰退而非通胀是危险所在。  相似文献   

13.
李大钊不仅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与传播者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更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苏俄为榜样的中国赤色工运的倡导者与引路人。本文对李大钊为赤色工运在中国的初步发展与开启、及在工运实践探索与认知积累下形成的工运理论与方略作了简略的追溯与总结。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国企改革大致经历了扩权让利、承包经营、制度创新与机制转换、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阶段。近两年,关于国企产权改革的争论日渐激烈,其中包括郎咸平与顾雏军在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上交锋,“反思经济学家”与“主流经济学家”之间的论辩。  相似文献   

15.
李向清 《学理论》2009,(1):25-29
三十年前,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气魄和胆略,从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开始,以整顿为突破口,萌发改革思想,成为我国改革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相似文献   

16.
如何理解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是当前的“热点”问题。日前,我们为此走访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国光。 “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认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而不断丰富、发展和深化的。”刘国光在他的办公室里,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向我们阐述了他的看法。 他说,现在有“两化”要反对,一是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一是反对思想僵化。这是由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所决定的。思想僵化是改革、开放的重  相似文献   

17.
当前,许多专家、学者在反思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为什么始终摆不脱“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的时候,提出了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的基本思路。为了使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真正达到预期目的,必须确立“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目标模式。确立这一目标模式的三个基本依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科学设想、世界各国政府改革的发展趋势和解决我国当前政府改革困境的有效出路。要实现这个理想的模式,必须从三个方面作出艰辛的努力:将国有企业塑造为独立的市场主体、积极培育“第三部分”以及进一步强化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丁凡 《党政论坛》2010,(4):13-13
2009年初,英国女王访问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时候,曾经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当初就没有一个人注意到(世界金融危机)呢?”陪同英国女王访问的经济学家,没有一个能够给出答案,数月过后,英国经济学家郑重其事地以书面形式向英国女王道歉,表示就没有预测到金融危机的“时间、幅度和严重性”,  相似文献   

19.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相对过剩人口”的形式马克思主义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仅适合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分析,许多经济学家都始终坚持一个定论:“失业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然而,无论是理论或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的新作《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最近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这是我国经济学界的一件盛事。人们知道,创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是历史赋予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