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群 《人大研究》2023,(1):41-4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单独一部分进行阐释和部署,指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同时在报告第七部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特别强调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1]。公众参与立法是立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要义,也是新时代推进民主立法的必然要求,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民主立法”议题的“思想交汇”和“实践交集”。然而,立法是系统性的专门法律法规的立废改释活动,公众参与立法仅是立法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张媛 《人大建设》2007,(1):17-19
随着民主法治进程的推进,从“闭门立法”到“开门立法“已是大势所趋。近年,立法听证会逐渐成为立法民主化进程中的普遍事件,“听证”开始成为百姓耳熟能详的词汇。  相似文献   

3.
我国防灾减灾法制具有单行立法成规模、综合立法较基本、立法形式较完备等特点,但也存在立法综合性程度仍然不够、部分环节立法薄弱等问题,需要我们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东风",不断推进其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高一飞  田宝帅 《前沿》2023,(1):94-101
立法队伍作为法治专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力量。新时代立法队伍建设的重大成就主要表现为立法队伍建设向地方延伸、立法人员职业准入机制正在建立、立法人员选拔渠道不断拓展。新时代立法队伍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有立法队伍编制与结构不合理、立法人员准入机制不科学、立法人才培育机制不健全等。新时代立法队伍建设的完善路径是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惩治立法腐败,推进立法队伍革命化;制定“立法官法”,实现立法队伍设置根据正规化,合理确定立法队伍编制,实现人事管理规范化,推进立法队伍正规化;健全立法人员资格准入和选拔的专业标准、立法专家顾问机制和立法人员培训机制,推进立法队伍专业化;以聘任制公务员的形式招聘高级立法专员,建立立法人员专业技术职务序列及工资制度,完善职业荣誉制度和表彰奖励工作,推进立法队伍职业化。  相似文献   

5.
吴斌  赵代根 《中国人大》2000,(20):18-19
李鹏委员长多次强调,立法要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一些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法律草案,在制定过程中应当公布于众,广泛征集意见”。委员长的论述阐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实行公众参与的“开门立法”,有利于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立法决策机制,增强立法透明度,不断推进立法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相似文献   

6.
路榕 《人大论坛》2009,(7):27-27
6月1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调研组在贵阳召开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调研座谈会,贵州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卫华主持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7.
张建 《群众》2023,(2):46-4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科学立法是实现善治的前提。随着形势的发展、时代的前进,新实践新问题不断出现,立法工作也必须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研究丰富立法形式,可以搞一些“大块头”,也要搞一些“小快灵”,增强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做好地方立法工作,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丰富和创新立法形式,加快探索“小快灵”立法,更加精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伟民 《人大建设》2008,(4):34-35
2003年以来,十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推进的立法行动,显示出对公民权利、百姓疾苦史无前例的关怀,使得“改革”和“民生”——这两个最鲜明的时代标签奠定了最近五年中国立法的基调。  相似文献   

9.
<正>一、基层立法联系点设立的逻辑:提高立法质量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写入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回顾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的逐步确立过程,大致经历了“地方探索—中央试点—地方展开”这样“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功能扩展”三个发展阶段。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作为民主立法制度的创新,始于2002年甘肃省人大常委会设立的“地方立法联系点”探索[1]。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健全向下级人大征询立法意见机制,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  相似文献   

10.
推进地方立法民主化,是近期各地人大的热门话题之一。如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大力推进地方立法民主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全面实施河南发展“十大战略”,离不开坚强的法治保障。2021年,河南省人大常委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寄予河南“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殷殷嘱托,围绕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秉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原则,持续推进重点领域立法,审议通过《河南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河南省教育督导条例》《河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用法治力量护航现代化河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12年,是中国法治建设全面推进、稳健发展的一年,也是法治亮点频频出现的一年,“全面推进”这个词比较准确地概括了2012年中国法治进程的主题。首先,党的十八大报告奏响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主旋律,提出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十六字法治方针。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治国理念和手段。它与“两型”社会有着一致性:“两型”社会不仅是它的本质特征,又是它的内在要求。而绿色立法能对“两型”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和制度保障。因而,推行绿色立法至为关键。在立法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的中心工作,借鉴、移植国际立法经验,敢为人先,推进制度创新,以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修改时也将“依法治国”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条款写入宪法。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实现铁路企业的“依法治企”,进一步体现出“依法管理”的理念,对于实现和谐铁路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改革涉入无法“摸着石头过河”的深水区,社会转型、矛盾凸显的新时期,地方立法正处在直面改革难点、破解立法难题的攻坚时刻。一方面,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相关立法的指引,而多年遗留下来的一些立法盲区大多触及深层矛盾和冲突,形成诸多立法掣肘。另一方面。随着民主法制进程的推进,人民群众对于立法的期盼以及参与立法的热情不断高涨,  相似文献   

16.
曾蔚 《人大论坛》2014,(10):32-33
“完善人大工作机制,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立法途径”,是今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专题组承担的一项重点改革任务。省人大常委会根据改革任务要求,结合年度立法计划,边立边改,边改边立,推进和创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工作机制,以多种形式拓宽公众参与立法之路。 注重听取利益相关群体的意见成为新常态。开门立法、尊崇民意,关注利益相关群体的意见,是精细化立法时代背景下,增强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重要命题。在今年的立法工作中,省人大常委会始终注意倾听法规调整和规范的利益群体的声音,尤其是“不同的声音”。  相似文献   

17.
安正康  向波 《人大论坛》2009,(10):24-25
依法开展财经立法是省人大财经委的一项重要工作。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省地方立法在历届人大常委会的努力下不断得到推进、完善,人民群众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现实生活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期待和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这成为摆在人大财经工作面前重大而紧迫的课题。而就地方立法工作的实际情况而言,主要问题不是“有没有”法律法规的问题,而在于立法质量“高不高”。因此,从提高地方经济立法质量出发,笔者认为应当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你们都是金融领域的行家,上海的金融立法。特别要听听您们的意见。请献计献策,畅所欲言,我们来共同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5月16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412会议室里,清风徐徐,妙语珠玑。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定华第一次约见代表的座谈会正在这里举行,约谈的主题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及上海金融立法”。在座的11位代表中,有8位来自金融领域,很多都是行长、总裁这样的重量级人物。座谈会上,杨定华首先介绍了正在开展的《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立法的背景及进展情况。这已是杨定华和财经委员会第5次就金融立法听取各界的意见了。  相似文献   

19.
《天津人大》2013,(1):47-47
把立法听证会“搬”上网,是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扩大听证范围、深度,进一步推进“开门立法”的创举。《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条例》从2012年11月28日听证开始到12月4日晚,整个网上听证会点击量累计为1135.39万,参与听证会投票和发表评论的网友累计达到6170人次。有关专家表示,  相似文献   

20.
行政程序法、公务人员财产申报法、举报人保护法、信息公开法……在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等单位主办的“反腐败法制建设国际研讨会”上,如何通过推进法制建设遏制腐败,与会专家对国家立法方面的一些建议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