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瞭望》2003,(43)
·事件· 为期3天的朝鲜与韩国第十二次部长级会谈17日在平壤结束,双方一致同意继续为扩大和解与合作而努力。 据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17日报道,以色列总理沙龙表示,驱逐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不符合以色列的利益。这基本上排除了以色列近期对阿拉法特采取行动的可能性。 为期两天的第十次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17日晚在马来西亚闭幕。57个成员国的首脑和代表、国际和  相似文献   

2.
《瞭望》2002,(27)
·事件· 以色列内阁在23日的例行周会上正式批准了在以色列和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自治区之间建立安全隔离墙计划。 美国总统布什24日在白宫发表讲话,宣布了一项中东和平新计划。他表示有条件地支持巴勒斯坦首先建立一个临时性国家,公开扬言必须更换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并敦促以色列结束对巴勒斯坦领土的占领和停止修建犹太人定居点。 美国电信业巨头世界通信公司25日承认,该公司在去年全年和今年第一季度将38亿美元的经营开支记到了资本开支账户上,从而使该公司这一期间的经营业绩从巨额亏损变成了赢利15亿美元。  相似文献   

3.
《瞭望》2003,(7)
事件●据以色列媒体1月31日报道,以色列拒绝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将其总部搬往加沙的要求。●南斯拉夫联盟议会两院2月4日分别以多数票表决结果通过“塞尔维亚和黑山宪章”,从而标志着从即日起“塞尔维亚和黑山”正式宣告成立,南联盟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4.
《瞭望》2001,(42)
●俄罗斯西伯利亚航空公司的一架图-154客机4日在从以色列特拉维夫飞往俄新西伯利亚市途中爆炸,飞机坠落黑海,机上有65名乘客和12名机组人员。 ●以色列总理沙龙4日在特拉维夫批评美国为了实现其构建国际反恐怖联盟的计划,不惜牺牲盟友的利益。 ●10个北约候选国(保加利亚、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和阿尔巴尼亚)元首10月4日至5日在索非亚举行峰会。会议通过的《索非亚文件》表示了它们要求加入北约的决心以及坚决支持打击恐怖主义的立场。  相似文献   

5.
《瞭望》2001,(28)
●正在华盛顿访问的以色列总理沙龙6月26日提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要进入“米切尔报告”所建议的为期6周的“冷却期”,双方之间必须在此之前保持10天的“绝对平静”。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7日将联邦基金利率和贴现率分别下调了0.25个百分点,以刺激经济增长。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土耳其共和国27日宣布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27日成功发射了一枚RS-18洲际弹道导弹。  相似文献   

6.
《瞭望》2001,(17)
●以色列总理沙龙4月10日重申了他在以巴、以叙和谈关键性问题上的立场,即以色列不会撤除犹太人定居点;不会从戈兰高地撤军、不会就耶路撒冷地位问题谈判,反对巴勒斯坦单方面宣布建国,并将对这一单方面行动采取回应性措施。●荷兰议会一院(上议院)4月10日通过“安乐死”法案,从而使荷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韩国政府4月12日召开“日本教科书歪曲历史对策小组”会议,决定采取一切手段,迫使日本重新修改歪曲史实的历史教科书。●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4月14日发表声明,强烈抨击以色列总理沙龙发表的有关未来…  相似文献   

7.
《瞭望》2001,(37)
美国军方8月31日进行了计划用于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新型火箭的首次试验,并获成功。 以色列9月3日出动军用直升机,炸毁了位于约旦河西岸城市希伯伦的一栋巴勒斯坦情报局办公楼。 南斯拉夫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理金吉奇3日表示政府拒绝向海牙法庭引渡塞总统米卢蒂诺维奇。 韩国内阁4日提出总辞职。 美军9月4日再次出动战机袭击了伊拉克南部地区的防空基地。  相似文献   

8.
海牙国际法庭9日裁定:以色列修建隔离墙违反了国际法,侵犯了巴勒斯坦人的权利,以色列当局必须予以拆除,并应当为在修建隔离墙期间给巴勒斯坦人造成的财产损失予以经济赔偿。 这是自以色列开始修建隔离墙以来,国际社会对以色列施加的最大压力,也是国际社会给巴勒斯坦方面提供的最大的道义支持。但国际法庭的运一裁定显然对以色列不具约束力和执行力。在一片谴责声中,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以色列占领下的加沙地带巴勒斯坦农业生产者同西欧四国的进口商签订了一项柑桔出口合同,但这项合同必须等到以色列当局同意巴勒斯坦与西欧进行直接贸易之后才能付诸实施。欧洲议会将按以色列的态度决定是否批准以色列与欧洲共同体在去年12月签署的三项贸易和财政议定书。这是欧以在贸易领域中的一场政治较量。  相似文献   

10.
历时3个月沸沸扬扬,丑闻不断的以色列竞选28日终于落下尘埃。大约有70%的以色列选民参加了以色列第16届议会的投票,他们再次选择了沙龙。沙龙将成为自1980年以来第一位连任的以色列总理。 初步选举结果显示,沙龙领导的利库德集团获得了议会120个议席中的35个席位,成为议会中的第一大党,将驰骋以色列政坛50多年的大党工党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虽然这一结果完全在人们的预料之中,然而面对这一结果,人们仍在不断地问:沙龙在过去两年执政期间劣迹斑斑,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政绩,为什么他能在以色列民众中获得如此高的威望,人们为何还是将信任给予了他?  相似文献   

11.
华盛顿专电 一向毫无保留地支持和呼应以色列对外政策的美国犹太人,最近对以色列当局的现行中东政策的态度发生了微妙却是明显的变化。作为以色列在美国“代理人”的美国犹太人的向背,对美国和以色列的中东决策,乃至整个中东和平进程,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一事态发展,引起中东问题观察家的极大兴趣。 美国犹太人是从上个世纪中叶开始,随着欧洲人  相似文献   

12.
《瞭望》2002,(47)
事件 以色列坦克17日夜在武装直升机掩护下,大举 入侵加沙地带南部,摧毁了巴安全部队加沙总部。 由联合国对伊拉克武器监督、核查与视察委员 会主席布利克斯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率领 的联合国武器核查先遣组,20日结束了对伊为期两天 的访问。在访伊期间,布利克斯和巴拉迪同伊有关方 面领导人进行了两轮会谈。  相似文献   

13.
以色列今年六月发动的侵略黎巴嫩战争,赤裸裸地暴露了它的扩张战略意图,也暴露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深刻地教育了阿拉伯和世界各国人民。 以色列——蓄谋已久 惨绝人寰 从六月四日开始,以色列对黎巴嫩不宣而战。这是以色列从一九四八年以来进行的第五次反阿拉伯战争,也是为时最长,无辜平民惨遭杀害最多的一次战  相似文献   

14.
《瞭望》2001,(39)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6国总理9月14日在阿拉木图举行首次会晤,会晤后就美国遭受恐怖袭击发表了声明。 各国议会联盟第106届大会9月14日在布基纳法索首都瓦加杜古闭幕。与会代表呼吁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遵守双方业已达成的协议,通过和平途径解决巴以冲突。  相似文献   

15.
《瞭望》2000,(13)
以色列14日正式宣布“箭-2”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投入运行,这标志着以色列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防卫和拦截弹道导弹系统的国家。该系统是由以色列同美国共同开发研制的,其中60%的资金由美国提供。 北约和俄罗斯联合常设理事会15日举行大使级会议,就前南斯拉夫地区局势及北约和俄罗斯在科索沃的合作问题交换了意见。这是自去年6月北约结束对南斯拉夫轰炸以来双方举行的首次会议,标志着俄与北约关系已开始恢复正常。 南斯拉夫联盟周边7国政府总理会晤16—18日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召开,就科索沃目前局势、多瑙河恢复通航和…  相似文献   

16.
以色列海滨城市里雄莱锡安5月7日发生重大自杀性爆炸事件后,正在美国访问的以色列总理沙龙作出了十分激烈的反应,指责阿拉法特应对此爆炸事件负责,并称谁与以色列作对,他将使其“不复存在”。爆炸事件发生后,沙龙提前结束访美。他一回  相似文献   

17.
以巴地区在经历一段血雨腥风后最近出现相对缓和局面,当国际社会将目光关注在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内部改革问题上时,以色列政坛也在酝酿着一场新的碰撞和争斗,这就应验了“不外斗,则内斗”的以色列政坛惯例。 内塔尼亚胡挑战沙龙。自沙龙政府宣布停止“防卫墙行动”后,以色列前总理内塔尼亚胡便开始对沙龙的现行对巴政策进行抨击,强烈要求以色列驱逐巴勒斯坦民族权力  相似文献   

18.
《瞭望》2000,(46)
第五十五届联合国大会10月31日通过了一项题为《朝鲜半岛和平、安全和统一》的决议,对朝鲜半岛和平进程的积极发展表示欢迎。这是联合国首次就朝鲜半岛和平进程问题通过决议。 俄罗斯总统普京10月31日结束了对法国为期一天半的正式访问。这是他就任总统以来出访了所有的西欧大国后,第一次访问法国。 巴勒斯坦示威者同以色列军队10月31日再次发生剧烈冲突,共有7名示威者被打死,150多人受伤。联合国秘书长安南31日发表声明,再次敦促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遵守最近在沙姆沙伊赫就制止暴力冲突达成的协议。 约旦首相拉吉卜1…  相似文献   

19.
正当中东和平进程陷于僵局、以色列同某些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又趋紧张的时候,以色列总理西蒙·佩雷斯突然从七月二十一日到二十三日访问了摩洛哥,就中东地区的形势和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途径等同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进行了“探索性”会谈,讨论了佩雷斯提出的为举行阿以谈判停止中东暴力活动一年的新建议。这是以色列在职总理首次公开访问一个与之尚未结束战争状态的阿拉伯国家,而哈桑二世国王则是在埃及已故总统萨达特之后第一位同以色列领导人进行直接会晤的阿拉伯国家领导人,是阿拉伯一以色列关系史上又一起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20.
在中东问题政治解决陷于僵局的情况下,有关各方最近又在探讨召开中东问题国际会议,并就此进行接触。其中引人注目的是: (一)欧洲共同体12国外长于2月23日第一次发表声明,支持苏联关于在联合国主持下召开中东问题国际会议的建议;(二)在以色列总理沙米尔于2月18日至20日访美期间,里根总统告诉他,举行一次包括苏联人参加的国际会议也许是使和平谈判得以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