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邵杰 《瞭望》2001,(28)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于6月底访问了埃及、以色列、 巴勒斯坦和约旦,同4国元首举行了会谈,并在 返回华盛顿的途中在巴黎同沙特王储阿卜杜拉举行了会晤。促成巴以双方就实施“米切尔报告”的时间表问题部分达成了一致,这是鲍威尔此次中东之行的最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2.
4月底到5月份,美国先是公布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后又派国务卿鲍威尔两次赴中东,鲍威尔5月的第二次中东之行以斡旋巴以和谈为主旨。美国推动“路线图”计划具有积极意义,但实施中东和平“路线图”尚有重重困难。  相似文献   

3.
最近,美国与东盟在全球反恐行动中的合作似乎又上了一个台阶。7~8月间,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展开了他的东南亚之行,他此行的中心议题就是恐怖主义。鲍威尔在多个场合对东南亚国家在反恐行动中给予的各种合作表示赞赏,7月29日访问泰国时,他还把东南亚称为继阿富汗之后的  相似文献   

4.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近日在国会陈述伊拉克问题时说,“伊拉克战争能够重整中东秩序,使之符合美国的利益”。中东的报刊认为,鲍威尔的论调是一个信号,美国不仅要借攻伊推翻萨达姆政权,还要按照美国的战略设想,描绘中东地区的政治和经济版图。美国认为,无论从能源供应还是从地缘政治来讲,中东都是美国必须控制的战略要地。“9·11”事件以后,美国对其中东战略及其实施策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伊拉克则是美国实施其中东新战略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刘顺 《瞭望》2002,(13)
美国副总统切尼3月20日离开土耳其,为他历时9天的中东11国之行划上了并不圆满的句号。切尼此行肩负两项使命:一是说服中东国家特别是阿拉伯国家支持美国用武力推翻萨达姆政权;二是加大外交斡旋力度,促成巴以停火。从目前公布的访问结果来看,切尼在对伊动武问题上并没有同绝大多数所访国家达成共识,在解决巴以冲突问题上也是  相似文献   

6.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上台后首次访问了中东地区,并在开罗与俄国外长伊万诺夫举行了首次美俄外长会晤,之后到设在布鲁塞尔的北约总部参加北约的外长级理事会,闪电似地首访同城的欧盟总部。鲍威尔的此次出行是在美国的中东政策、俄国政策等仍处于酝酿和调整阶段的情况下进行的,其收获如何 ?透露出哪些令人关注的信息 ?  相似文献   

7.
美国国务卿贝克在海湾战后的4次中东之行中,都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如今,贝克在叙利亚宣布接受美国召开中东和平会议的建议之后匆匆第五次来到中东。这一次,对贝克来说,机遇是比较好的。因为,阿拉伯国家为推进中东和平进程再次作出巨大努力。 7月17日,首站叙利亚。贝克同阿萨德总统会谈后说,阿萨德无条件接受美国建议是“非常积极的  相似文献   

8.
焦点人物     
《瞭望》2004,(47)
鲍威尔:“鸽派”国务卿辞职 11月15日,美国连任总统布什接受了国务卿科林·鲍威尔递交的辞呈。这位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国务卿从此完成了他的4年任期。被媒体称为“鸽派”的鲍威尔在大选前就已明确表示,他不会在布什的第二个任期内谋求职务。因此鲍威尔宣布辞职未出人们的意料。  相似文献   

9.
开罗专电埃及总统穆巴拉克3月7日结束对美国的访问前往巴黎作短暂停留后回到开罗。穆巴拉克在离开华盛顿前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他和美国总统克林顿都坚信,中断了3个多月的阿以中东和谈可望4月20日在华盛顿如期举行。穆巴拉克访美前曾访问了德国和英国。这次欧美之行是在中东和平进程面临严重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自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以来,阿以和  相似文献   

10.
积累政治遗产和孤立伊朗美国总统布什1月8日离开华盏顿,前往以色列、巴勒斯坦、科威特、巴林、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和埃及访问,拉开了布什2008年频繁外交活动的序幕。白宫发言人说,布什总统这次长达9天的中东之行,目的是为巩固安纳波利斯中东和会的成果,继续推进巴以和平进程。分析人士认为,布什此次中东之行  相似文献   

11.
克林顿政府上台之际,正是令人捉摸不定的中东政治气候再次阴云密布之时。以色列于去年底驱逐了415名巴勒斯坦人,致使中东和平进程陷于停顿,原定于2月份在华盛顿召开第九轮阿以双边和谈的计划告吹。如何重新启动停滞不前的中东和平车轮,这是克林顿政府在中东所面临的第一个严峻的挑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开始了他上台后的第一次中东之行,同时也是他的第一次对外访问。克里斯托弗从2月18日至25日先后访问了埃及、约旦、叙利亚、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黎巴嫩和以色列。按他的话说,他此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情况”,表明美国准备为中东和平“尽力而为”,同时也为了“估价各方是否也准备尽力而为”。但各有  相似文献   

12.
安南为强化联合国作用奔忙●本刊特约记者丁宝忠联合国专电联合国秘书长安南5月10日结束了为期12天的东非8国之行。这是他今年以来第三次到热点地区执行和平使命。2月中下旬,他飞往巴格达,成功地化解了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3月中下旬,他前去中东,作打破巴以和...  相似文献   

13.
7月15日,以色列内阁举行会议,讨论以巴冲突局势最新发展和以政府将采取何种军事行动对付以巴冲突。核心内阁成员、国防部长本·埃利泽说,自美国国务卿鲍威尔6月底中东外交斡旋之后,巴方没有采取积极措施实施停火,巴方针对以色列的枪击和其它暴力事件有增无减,以巴局势继续恶化。沙龙总理在会上说,他已经派私人代表在约旦河西岸城  相似文献   

14.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2月初在 美国国会的一次讲话中 说, “对伊拉克战争能够重整中东秩序,使之符合美国的利益。”在美国看来,伊拉克战争将在推翻萨达姆之后,成为中东地区民主化进程的一个典范,以此来“重整”该地区秩序。这不禁让人想起10多年前,当第一次海湾战争打响时,老布什所提出要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主张。如今第二次海湾战争在即,这场战争是否是建立美国式世界新秩序的分水岭呢?当  相似文献   

15.
美国国务卿赖斯1月中旬对中东地区进行了今年的第一轮闪电访问。短短四天时间里,赖斯先后访问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约旦、沙特和科威特等国家,并在科威特同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以及埃及和约旦八国外长举行了联席会议。赖斯的此次中东之行恰在美国公布对伊拉克政策调整几天之后,因此颇令世人关注。  相似文献   

16.
黄泳 《瞭望》1991,(18)
华盛顿专电 海湾战争结束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美国国务卿贝克已先后三次访问中东地区,探索解决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冲突的途径。本月27日早晨当贝克回到华盛顿时,美国舆论界认为,贝克的第三次中东之行仍然“几乎是空手而归”。  相似文献   

17.
4月17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结束了为期10天的中东外交斡旋活动,离开以色列取道埃及回国。鲍威尔走了,以巴关系确没见一丝好转:4月18日夜,以总理沙龙在安全内阁扩大会议上称,持续整整3周的“防卫墙军事行动”已取得成功;4月19日以军坦克重新占领约旦河西岸巴控城市盖勒吉利耶和加沙南部的拉法口岸;4月19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决议,要求以色列同意向巴城市杰宁派调查组了解当地难民的生活状况;以色列20日表示将与联合国调查小组合作;联合国中东问题特使22日说,杰宁难民营的惨相令人无法想像;23日,围困阿拉法特官邸的以军引爆了几个未爆炸的手榴弹,爆炸点离阿拉法特只5米左右;23日,以色列总理沙龙出尔反尔决定拒绝让联合国调查小组进入杰宁进行调查,巴以紧张关系的事态还在发展着,也被世人关注着。  相似文献   

18.
在这次黎以冲突中,不管是联合国对以色列的警告,还是在罗马召开的黎以国际会议,以及赖斯国务卿的中东之行,都因美国偏袒以色列而无实质结果  相似文献   

19.
时近年终岁尾,美国总统克林顿12月12日至15日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自治区进行正式访问。这是克林顿主持巴以领导人10月23日签署怀伊临时和平协议外交行动的延续。从怀伊协议到克林顿中东之行,表明美国为维护其中东和平主导地位和保护自身石油和安全利益,加大了...  相似文献   

20.
开罗专电3月1日,美国国务卿舒尔茨结束了对以色列、约旦、叙利亚和埃及的今年第一次访问。舒尔茨亲自到中东访问本来不太多,而这次却是明知“成功的机会很小”而不得不来,可见美国确有苦衷。舒尔茨中东之行,肇因于被占领土上巴勒斯坦人民从去年12月9日开始的反对以色列占领的斗争。这场斗争的深度、广度和持续时间都是1967年以色列占领后20多年间空前未有的。被占领区的巴勒斯坦人民,特别是在以色列占领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以石块对付以色列士兵的枪炮和大棒,手无寸铁的妇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