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色列总理沙龙10日晚匆匆结束了他对印度的正式访问离开新德里回国。他是印度和以色列1992年建交以来访问印度的第一位以色列总理。虽然由于以色列国内9日晚连续发生两起恐怖爆炸事件,沙龙将原定4天的行程缩短1天,但他认为此次印度之行“成果丰硕”,将两国关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双方10日发表了题为《印度以  相似文献   

2.
以色列总理沙龙5月1日晚解除了对阿拉法特在拉姆安拉官邸的围困。5月2日凌晨,以军完成了从阿拉法特官邸的撤军。2日当天,被困34天的阿拉法特第一次走出宫邸。但沙龙在宣布解除对阿拉法特围困的同时宣称,如果阿拉法特出国,以不保证一定让他回到巴勒斯坦。  相似文献   

3.
以色列安全内阁特别会议原则同意驱逐阿拉法特后,国际社会表示震惊,发出一片谴责声音。从沙龙政府看,他要把阿拉法特送往何处?阿拉法特会甘心离开他终生为之奋斗、弥足珍贵的自治领土吗? 为收复故土转战南北。阿拉法特早年的革命活动主要在埃及和科威特。他在埃及的巴勒斯坦学生中具有很高威信,并与纳赛尔等埃及  相似文献   

4.
国际要闻     
《瞭望》1996,(12)
以色列特拉维夫市发生爆炸事件 在耶路撒冷3月3日发生严重的汽车炸弹爆炸事件后,以色列特拉维夫市中心4日又发生一起炸弹爆炸事件,造成至少12人死亡,60多人受伤。自2月25日至3月4日连续在耶路撒冷、阿什克伦和特拉维夫发生了4起针对以色列人的自杀性爆炸事件和一起汽车撞人事件,造成57人死亡,近200人受伤。巴勒斯坦激进组织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称对爆炸事件负责。哈马斯制造的爆炸事件受到各国政府和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  相似文献   

5.
以安全内阁9月11日原则通过驱逐阿拉法特的动议后,14日,副总理奥尔默特称,清除阿拉法特是一个选择,对他进行更加严厉的隔离和围困,彻底断绝他与外界的联系也是一个选择。以色列的言行在国际社会引起轩然大波,从美以关系、巴以局势和国际反应来看,沙龙政府是威胁多于行动,眼下还不敢对阿拉法特轻举妄动。从某种程度上看,以的言行巩固和抬高了阿拉法特在巴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影响和地位。  相似文献   

6.
《瞭望》2002,(15)
阿拉法特被困拉马拉 本刊记者王海京报道:在发生了一系列自杀性爆炸事件后,以色列内阁经过长达8个小时的紧急会议,作出了进攻阿拉法特总统府的决定。  相似文献   

7.
辞旧迎新之际,巴以冲突再度激化,以军不仅大举进犯巴自治区,而且把枪口直接对准了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以色列总理沙龙继指责巴民族权力机构为“支持恐怖主义实体”后,又宣布断绝同阿拉法特的一切联系,甚至扬言要除掉阿拉法特。巴方当即指责这是对巴勒斯坦人民“正式宣战”。人们不禁要问:阿拉法特时代就这样结束了吗?  相似文献   

8.
元月30日,以色列中部地区阿拉伯城镇塔伊贝赫又发生汽车爆炸事件,造成多人伤亡。这是10天内在以色列发生的第四起针对以色列平民的袭击事件。以色列警方认为这些事件是巴勒斯坦激进组织成员精心策划和实施的自杀性袭击行动。  相似文献   

9.
国际要闻     
《瞭望》1995,(32)
7月24日上午8时40分,一辆开往以色列特拉维夫的公共汽车在特拉维夫市郊区发生爆炸,至少6人丧生,30余人受伤,现场附近的汽车和建筑物也遭到损坏.这是继1月22日内坦亚爆炸惨剧后,今年在以色列境内发生的第二次自杀性爆炸事件.正在死海附近加紧进行的以巴关于扩大巴勒斯坦自治范围的秘密会谈因爆炸事件而暂时中断.  相似文献   

10.
历时3个月沸沸扬扬,丑闻不断的以色列竞选28日终于落下尘埃。大约有70%的以色列选民参加了以色列第16届议会的投票,他们再次选择了沙龙。沙龙将成为自1980年以来第一位连任的以色列总理。 初步选举结果显示,沙龙领导的利库德集团获得了议会120个议席中的35个席位,成为议会中的第一大党,将驰骋以色列政坛50多年的大党工党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虽然这一结果完全在人们的预料之中,然而面对这一结果,人们仍在不断地问:沙龙在过去两年执政期间劣迹斑斑,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政绩,为什么他能在以色列民众中获得如此高的威望,人们为何还是将信任给予了他?  相似文献   

11.
已72岁的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目前正面临着与以色列和谈开始以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在四、五十年谋求巴民族解放的无数次斗争中,他多次以其睿智、果敢和坚毅化险为夷并赢得世界人民的尊敬。今天,年逾古稀的阿拉法特身处夹缝,面临来自国内外、主客观等多方面的强大压力,但他并未屈服,仍在继续为巴的民族解放而逆水行舟,力图突出重围。  相似文献   

12.
以巴地区在经历一段血雨腥风后最近出现相对缓和局面,当国际社会将目光关注在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内部改革问题上时,以色列政坛也在酝酿着一场新的碰撞和争斗,这就应验了“不外斗,则内斗”的以色列政坛惯例。 内塔尼亚胡挑战沙龙。自沙龙政府宣布停止“防卫墙行动”后,以色列前总理内塔尼亚胡便开始对沙龙的现行对巴政策进行抨击,强烈要求以色列驱逐巴勒斯坦民族权力  相似文献   

13.
以色列总理沙龙于9月6日结束了对俄罗斯为期4天的工作访问。这是沙龙3月主掌内阁后首次访俄,又是在巴以冲突加剧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格外引人注目。 近一年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不断升级,以方对巴方严厉的军事打击和巴方的复仇抗争水涨船高,逐渐形成恶性循环。以色列在国际社会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铁血”总理沙龙也一再遭到国际舆论的广泛谴责。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人士认为,以色列屡次围困阿拉法特,主要目的是希望将冲突责任推到巴勒斯坦一方,转移人们对其占领政策导致暴力加剧的注意,掩盖其拖延和平进程、不惜牺牲和平以争取以色列利益最大化的企图。  相似文献   

15.
3月7日,以色列当选总理沙龙率领鸽鹰同笼、阵容强大的联合政府宣誓就职,至今已过百日。沙龙是在以巴流血冲突不止、国内安全形势恶化、民众情绪激昂的时刻当选总理并登上执政舞台的,因而摆在他面前的首要任务便是平息冲突、恢复人民的安全感,这也是沙龙反复强调的恢复以巴和谈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6.
许昌 《瞭望》1989,(12)
科威特专电 三月六日晚,巴解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在百忙中接受记者的采访,就中东局势等回答了记者提出的问题。 问:巴勒斯坦人民起义给以色列沉重打击,但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民的镇压并未收敛。以色列的这些行径说明了什么?巴解组织的对  相似文献   

17.
以色列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沙龙2月6日以压倒优势击败巴拉克,成为以色列历史上的第11位总理。强硬派沙龙的上台使本就非常脆弱的巴以和谈进程发生逆转,流血冲突不断升级,以色列军队对巴勒斯坦目标大肆攻击,巴以关系陷入近年来最危险的境地。  相似文献   

18.
郭铭 《瞭望》1996,(33)
内罗毕专电 目前,中东和平正处在新的转折关头。中东和平缔造者以色列前总理佩雷斯在大选中失利。作为中东和平另一位缔造者的阿拉法特,眼下在想些什么?面对以色列新政府的强硬立场,他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将采取何种对策?中东和平的火车头将开往何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这位巴勒斯坦国领导人。 7月8日,当以色列新总理内塔尼亚胡出访美国,在华盛顿发表新政府外交政策强硬讲话时,阿拉法特正在非洲中部喀麦隆首都雅温得的议会大厦对非洲统一组织第32届首脑会议发表演讲,争取非洲大陆对巴勒斯坦事业的同情和声援。记者当时正在雅温得采访非统会议,亲眼目睹了这位巴勒斯坦英雄受到黑非洲欢迎的盛况。阿拉法特一走进会议大  相似文献   

19.
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在戴 维营首脑会谈无果而终后, 马上开始了被新闻界称为 “旋风式”的外交行动。短短 的二十多天时间里,他走访了包括中 国在内的25个国家,足迹遍及欧亚非 三大洲。访问的目的是向这些国家的 领导人阐述巴勒斯坦人在谈判中的立 场,争取国际社会对巴勒斯坦立场和 事业的同情和支持;与此同时,阿拉法 特还希望通过广泛的国际支持,来抵 御美国和以色列要求他在最终地位问 题上,特别是在耶路撒冷问题上,作出 重大让步的压力。 年逾古稀…  相似文献   

20.
在以色列第16届议会大选即将举行之际,以色列主流媒体《国土报》1月7日曝出看守内阁总理沙龙接受巨额非法海外集资的丑闻,为原本相对明朗的大选格局增加了不少变数,也使得以色列未来政坛走势面临新的考验。 根据《国土报》报道,沙龙在去年11月角逐利库德集团主席选举期间,通过其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