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7 毫秒
1.
2006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由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06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西部文博会)在成都隆重举行。本届西部文博会坚持以新的文化发展观引领文化产业发展,彰显了西部文化风采,推动了文化经贸合作,同时也为促进四川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开启"文化强省"新的航程,有利于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同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2006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由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06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西部文博会)在成都隆重举行。本届西部文博会坚持以新的文化发展观引领文化产业发展,彰显了西部文化风采,推动了文化经贸合作,同时也为促进四川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开启"文化强省"新的航程,有利于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同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化出国门     
2006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由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06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西部文博会)在成都隆重举行。本届西部文博会坚持以新的文化发展观引领文化产业发展,彰显了西部文化风采,推动了文化经贸合作,同时也为促进四川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开启"文化强省"新的航程,有利于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同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舞动的神韵     
2006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由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06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西部文博会)在成都隆重举行。本届西部文博会坚持以新的文化发展观引领文化产业发展,彰显了西部文化风采,推动了文化经贸合作,同时也为促进四川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开启"文化强省"新的航程,有利于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同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2006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由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06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西部文博会)在成都隆重举行。本届西部文博会坚持以新的文化发展观引领文化产业发展,彰显了西部文化风采,推动了文化经贸合作,同时也为促进四川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开启"文化强省"新的航程,有利于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同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和东部地区之间人均生产总值相对差距已呈现逐步缩小的态势,但这种相对差距缩小的态势还很不稳定,西部和全国平均水平的绝对差距仍在继续扩大。文化产业是西部新的经济增长点。西部发展文化产业存在文化市场发育不足;丰厚的特色文化资源未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体制不顺、管理不畅;缺乏文化产业优秀人才,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高端和复合人才匮乏等问题。要利用好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大好机遇,大力发展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加强文化产品的延伸开发,形成文化产业链,尤其是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使之成为西部经济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7.
赵巧艳 《探索》2012,(2):118-122
文化包容性发展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文化生活中,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共同存在,共同发展,享有同等的发展机会;在地域概念上,则是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落后地区享有同等的文化发展权。总体而言,我国的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不高。为使文化产业政策与文化包容性发展相协同,须采取以下措施: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差别化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政策;2.文化产业政策更多地向西部地区和传统文化的发展诉求倾斜;3.建设包容性的文化发展平台,保障倾斜性的文化产业政策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十年来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不断趋向合理、产业支撑实力不断增强及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等3个方面。要进一步加快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在方向上,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在路径上,把培育特色产业作为着力点;在核心和关键上,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措施上,把园区经济、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作为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9.
东西部差距的扩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 ,协调区域经济、缩小地区差距的根本途径是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机制的调节 ,其主要推动力来自西部地区自身的产业结构调整。面对经济全球化加速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的机遇和挑战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走适合区情的产业发展新路子 ,就成了西部地区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秀  熊勇 《求实》2006,(Z4):239
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相比,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人民生活都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西部各主要省份,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第二产业占有较大的比重,所以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成为近年来理论界及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西部各省区纷纷投入极大的热情,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本文拟就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道路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西部地区发展的瓶颈在于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的约束条件主要表现在产业体制成本、市场需求和产业技术等方面。选择合理的产业政策,因地制宜地确定地区主导产业、先导产业,实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是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2.
臧旭恒  曲创 《发展论坛》2000,(10):28-30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继 20年前的沿海开放发展战略之后的又一项战略性部署。西部大开发不仅关系到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更与我国东部地区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密切相关。西部是全国的西部,西部大开发不只是一项区域性的发展战略,而且是在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下旨在拉动国内需求、进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全局性、长期性发展战略。 西部大开发对我国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战略意义   西部大开发中产业的选择与调整意义重大,这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认识。   第一,西部大开发为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在大数据时代,面临来自世界及周遭文化和环境变化的影响,凉山彝族地区的传统文化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有着丰富的彝文化资源,并且这些资源保存完好。通过对凉山彝族地区文化产业的扶持和引导,深入挖掘凉山彝族地区文化元素,努力打造凉山彝族地区文化品牌,大力发展精品彝族特色文化产业,对凉山州乃至四川省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凉山彝族特色文化产业作为凉山州彝族文化与市场结合催生出来的产物,作为凉山州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使凉山彝族地区传统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我国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大背景下,凉山彝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的产业化趋势已经逐步展开,因此深入调查研究彝族特色文化产业的现状显得尤为重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发展彝族特色文化产业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程向东 《学习月刊》2014,(19):45-46
文化产业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一、蕲春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困境  相似文献   

15.
发展大文化产业是推进杭州文化名城建设的战略举措。要进一步明确大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构建杭州大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体系,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加强文化市场建设,扶持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壮大,以品牌战略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以人才工程带动大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打造区域文化高地是德州市顺应发展潮流、创新发展理念而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打造区域文化高地应发掘和依托各种文化资源,从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入手,促进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创新优势转化。  相似文献   

17.
文化产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以来新兴的产业,它一出现便以起点高、融资快、科技含量大而很快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一个亮点。对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西部地区来说,只有转变文化经营机制,建立良好的投融资渠道,大力发展区域文化产业,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才能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17,(6)
<正>文化产业的发展代表一个地区文化发展的活跃程度,不仅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更能实现文化产业与经济领域中其他产业的融合互动、共促发展,为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有力地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2004年至今的十几年间,自治区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年均增长26%,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1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文化产业同期年均增速3个百分点。出版发行、广  相似文献   

19.
李红梅 《新视野》2005,(5):21-23
西部经济社会的现代化不应继续走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老路,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经济落后地区已经难以顺利介入世界工业化发展链条,只能另辟奇径.一味按照产业结构发展的一般规律去安排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工业化发展模式,对于落后的西部地区而言必然事倍功半,使原有的民族文化消逝殆尽.西部经济发展理应走跨越式发展道路,跳过工业发展阶段直接进入服务业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朱露  杨正平 《当代贵州》2012,(16):36-37
以民族文化为内涵,以文化旅游为载体,以培育旅游文化品牌为抓手,黔南正以朝阳之势,迎来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春天。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作为朝阳产业、无烟工业的文化产业,其快速提升经济增长率的作用正在日益显现。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民族文化素质的提升,科学发展的推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阶段性任务的完成,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颁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