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鑫 《求实》2006,4(7):7-10
列宁的阶级分析理论认为,阶级的划分应以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为首要标准。这一理论长期被奉为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分析的唯一经典。但二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新中间阶级”、“政治权力寻租”等现象,以及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暴富阶层”的出现等社会阶级结构的巨大变化,使得我们在运用这一阶级分析理论时遭遇到了现实难题。财产、收入、知识、政治权力等因素在阶级分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彰显,任何单一划分阶级的标准都已无法解释越来越复杂的阶级现象。因此,探讨列宁的阶级分析理论及其在当代的不适用性,建构适合于当代社会尤其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社会阶级结构的阶级分析理论,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经济地位为主兼顾政治态度的马克思主义阶级划分标准划分社会阶级阶层;依据各阶级对革命和建设的态度分别制定相应的阶级政策;客观认清自身现状,在保持无产阶级先进性中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新形势下,系统梳理和总结这一成功经验,对正确认识当前新的社会阶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论证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阐明了党的性质、宗旨、策略原则、组织制度、以及党风建设等重大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无产阶级执政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性质、宗旨、根本任务作出了新的概括,提出了党的先进性的新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根本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表明:每当实践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时代的新主题,回答革命的新任务,富于理论创造精神的中国共产党就会应时势所呼唤,总结形成新的理论成果,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新阶段。邓小平理论就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而形成的。“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是党的十五大对这一理论成果作出的新的科学论断。  相似文献   

5.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阶级阶级斗争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这个探索获得的新成果可以归纳为“三论”、“九点”,构成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阶级斗争理论的完整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阶级阶级斗争学说的丰富和发展。这个探索之所以获得成功,其根本原因是采用了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成功运用的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精神的阶级分析、调查研究、具体分析三者统一综合运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杨供法 《求实》2002,5(3):47-49
在马克思那里 ,阶级划分和进行阶级分析的唯一依据是根本对立的经济关系。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 ,以经济为标准的阶级划分和阶级分析方法自然就失去经济依据 ,用政治思想标准取代经济标准 ,按照政治思想标准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各阶层进行“阶级分析” ,这是导致阶级斗争扩大化重要的方法论原因。社会分层方法的转换是对政治思想标准的否定 ,但并不是以经济为标准的阶级划分方法的复归 ,而是实现从阶级分析到阶层分析的根本转变。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采用阶层分析法 ,符合我国现实经济关系的新变化 ,消除了人们对改革开放性质的疑惑 ,对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具有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在新形势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因此,当前在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过程中须立足“三个着眼于”。一、立足“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切实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法的应用有严格的时空范围。马克思恩格斯以此构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革命理论。一旦革命任务完成,必须相应地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到建设理论的发展。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事实根据。在这个基础上,还需要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从“阶级”到“人”的转变,“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9.
功利主义是以一定的利益标准来评判人们行为正当与否的伦理学说。根据《辞海》诠释,有资产阶级的功利主义,也有无产阶级的功利主义。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巨大理论勇气,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史上首次提出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并逐步形成了指导中国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功利思想。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紧密结合中国的国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在坚持毛泽东功利思想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邓小平功利思想,使其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结果。没有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就没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没有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也就没有邓小平理论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目标,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伟大旗帜,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是摆在全体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项极其艰巨而崇高的历史任务。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实现理论创新的前提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在新的实践中进行新的理论研究和理论概括,作出新的科学结论,取得新的理论成果,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