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中共福建省委的领导和支持下,由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中共福建省委党校联合举办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今天正式开会。  相似文献   

2.
正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基地主要研究范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问题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努力打造一个富有特色、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基地。校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杨小冬教授担任基地首席专家兼基地主任,现为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理事、福建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理事、福建省科学社会主义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副会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从根本上回答了我们党要把自己建成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又深入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新形势下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理论创新 ,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并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它把党的建设作为理论创新的突破口 ,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创新 ;在新的实践中推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 ,产生了新的理论成果 ,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10月17日,由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共同主办的"中国社会主义理论研究30人论坛"2015年学术年会在中央党校召开。本论坛成员和特邀中青年学者共50多名专家参加会议。本次年会设置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框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态两个主题,与会专家围绕两大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黄浩涛出席并为开幕式致辞,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中  相似文献   

6.
探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形式──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在江苏吴江市召开的研讨会述要石教群由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江苏省委党校、苏州市委党校和吴江市委党校共同组织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形式研讨会”于1995年5月15日至20日在吴江市...  相似文献   

7.
2008年1月13日,为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探讨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及<科学社会主义>杂志召开了理论研讨会.学会及杂志的领导及知名科社专家十余人出席了会议.现将会上所讨论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于1993年1月14—17日在海口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召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来自全国的2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赵曜教授主持了会议。会议的主题是,以党的十四大精神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入探讨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概括的内容、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研讨当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现将会议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陈永胜,1968年6月生,甘肃临洮人,博士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共甘肃省委党校政治学(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教授,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理事,中国政治学会理事,甘肃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兼任省委讲师团成员、省人大立法顾问、兰州市委法律顾问等职务。甘肃省领军人才,长期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等方面的教学和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系统的科学理论,这个体系的核心点是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说是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向征 《理论导刊》2021,(3):87-90
“情”“理”“法”是协调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主要依据,“情”是基础,“理”是“情”的规则化,“法”是尽“情”适“理”的设计。三者虽在目标和源生上具有一致性,但在社会生活中却常以矛盾的形式引起人们的关注。不同的文化视阈下,对“情”“理”“法”的关系看法不尽相同,三者以一种哲学式的否定之否定的逻辑不断相互促进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结合我国的文化特征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促进三者融合互通,建构完善与“情”“理”精神相一致的法律制度体系,杜绝不合乎现代社会之“法”的“情”“理”对“法”的干扰,善用中华文化之“情”“理”释解现代社会之“法”。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3,(34)
《春秋左传》中展现了对礼的不同理解,一种是俗常之礼,认为礼是一种仪式;一种是《左传》之礼,认为礼不仅仅是指礼仪,更重要的是礼治,即将礼与实际政治功能联系在一起;一种是孔子之礼,认为仁是礼的内在根据,只有依仁而行的礼才是人所必须守护的价值。这些不同的理解表明了对礼的认识,由形式转向实质,由外在转向内在,礼的含义得到不断的深化和丰富。  相似文献   

13.
<周易>的"象",是以符号为表征的天人之道.一部<周易>,就是以阴阳两爻所形成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符号体系.它是我们远古祖先为后人留下的"心灵与宇宙玄机互动"的符号系统.<周易>之"象",蕴涵着宇宙的创生与演进的逻辑过程,万事万物的生灭兴衰之道,天地人"三才"的互动之理,人生祸福的交变之机,吉凶判断和人性教化之本.这种"象",通过"文化之象"、"心理之象"、"思维之象"、"伦理之象"、"数理之象"、"占卜之象"与人的心灵互动,能给后人以无尽的启迪和人性进化.  相似文献   

14.
当今学界关于儒家“超越性”的争论,因言说方式缺乏分层,故多有混淆。实际上,该话题肇始于明清之际,是耶儒双方围绕着“因性”与“超性”问题而展开的交流实践。重回明清之际,梳理阿奎那关于“超越”术语的几种用法,比较耶儒双方关于“超越性”的言说方式,可以发现儒家并非以神为中心进行自上而下的言说,而是从现实出发,对“超越性”问题进行自下而上的回溯。  相似文献   

15.
16.
刘晓英 《理论探讨》2005,2(6):33-38
"幽灵"是最能体现德里达哲学的解构精神的一个重要概念.幽灵首先是一种视域--延异、批判、解构的视域.幽灵的幽灵性即幽灵的解构性,解构是一种无条件地提出批判性问题的权利,而这种解构也就是延异;与幽灵对话,即意味着进入幽灵向我们敞开的延异批判解构的视域.其次,幽灵也是一种取向--自由、解放、他者的取向.解构旨在拆解某种权威性话语,而这种拆解本身就是对人的解放,对人的解放也即对人的自由的肯定,而自由和解放则必然地意味着兼容他者,由此则解构性的幽灵必然地内蕴了自由和解放的建构性价值取向.与幽灵对话即意味着,在自由解放的哲学诉求中建构他者性取向的公正原则.与幽灵对话不只是理论上的一种解构形式,更是人文知识分子的志业--指向现实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7.
传统形而上学视野的主客辩证法夸大意义逻辑功能,神秘化由意义逻辑衍生的同一性,从而导致对马克思辩证法本质的理解只能围绕传统形而上学的本质主义展开——主客批判逻辑。后现代性哲学视野中的否定辩证法认为辩证法是始终如一的非同一性意识,马克思辩证法本质上是对同质性思维予以批判的同质否定逻辑。传统形而上学和后现代哲学对马克思辩证法本质理解的最大困境都是根源于意义逻辑,前者把意义逻辑置于天国思维,后者遮蔽意义逻辑。因此,应该超越传统形而上学和后现代性哲学的视野,在现代实践哲学的视野中重新审视马克思辩证法本质。在现代实践哲学的视野中,马克思辩证法本质应被理解为尘世和谐逻辑,即对现实生活世界的哲学反思。  相似文献   

18.
白琳 《理论导刊》2007,(9):104-106
2005年初查韦斯提出的面向21世纪的"新社会主义",是思想来源多元性和混合性的、立足委内瑞拉国情的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的出现和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的出色表现,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开始涨潮的重要标志。要以新眼光来观察和研究这种"新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30)
所谓"一把手"是指在一个领导班子中居于首位的负责人。"一把手"居于举足轻重的位置,如果"一把手"腐败,会给党和人民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可能影响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风气。但对"一把手"实施有效监督也存在着一定困难。为促使"一把手"正确行使权力,就要不断加强廉政教育,也需要上级部门和职能部门实施有效的监督,建立并落实"五个不直接分管制度""会议决策末位表态制度"等等,从多层次入手,使监督有效。  相似文献   

20.
魏裕铭 《学理论》2010,(12):150-152
对《孟子》散文艺术的幽默风格的研究,学者关注较少,仅少数专家点到为止。详细讨论了《孟子》散文的比喻和引人入彀的幽默手法,并与苏格拉底风格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