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25周年,同济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中心和日本日中关系学会于11月23日至24日在同济大学召开了“中日关系中人与文化的作用”国际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以“文化”的角度考察中日关系,探讨中日关系中由文化上的隔阂引起的问题,以及如何以文化为手段去推进中日关系和构筑未来的中日关系。一、“文化环境”的现状、问题与中日关系改善的对策中日邦交正常化已经过去30周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至今亦有25周年。中日关系总的来说发展是正常的,尽管有人认为,中日关系现在是“经济热,政治冷”,但这是相对而言的。尽管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2.
耿葆 《探索与争鸣》2002,(10):39-40
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构筑面向未来的中日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9月14—15日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此次研讨会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同济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中心、日本日中关系学会主办,日本早稻田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中心、早稻田大学中华经济研究所、日本霞山会、日本亚太论坛、香港亚太二十一学会协办。来自日本的近20位国际问题专家及上海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在两天的讨论中,围绕“亚太地区中的中日关系”、“中国的经济发展与中日关系”、“构筑面向未来的中日关系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3.
2007年是中日复交35周年,又是“七七事变”和“南京大屠杀”70周年,这使得这一年的中日关系充满了机遇和挑战。2006年10月以来,中日关系走出“政冷”低谷。2007年,中日关系能否在“乍暖还寒”中继续“回暖”?  相似文献   

4.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历史,当人类迈入21世纪之时,历史问题依然是中日关系中无法绕过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日关系陷入了1972年两国邦交正常化以来从未有过的困境,这个局面令很多关心中日关系发展的人感到痛心。其实,2013年9月,出席G20圣彼得堡峰会的习近平主席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短暂的站立会见时就曾说过,“近来中日关系面临严重困难,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为什么说“不愿看到”?我的理解是,中日关系这种局面不符合习主席的外交理念。  相似文献   

6.
盛况 《现代领导》2001,(10):29-29
由同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和日本日中关系学会共同主办、日本国际交流基金援助的“亚太地区与中日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9月22日在同济大学开幕。研讨会以政治与外交、经济与合作、文化与交流三个专题,结合历史认识、台湾问题、中国入世后的经济合作、留日学生和华侨在中日关系中的作用以及新世纪中日关系的走向和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讨论。日本前驻华大使中江要介率领日方学者与会,来自复旦大学、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围绕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历史教科书和钓鱼岛等问题,中日关系出现了困难局面。日本政府对其侵略历史的“逆历史观”是造成日中关系困难的直接导因。日本只有顺应历史、正确对待历史,才能掀开中日关系新篇章,建立中日睦邻友好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8.
9月20日,日本自民党选举产生新总裁,与此同时,执政5年多的小泉纯一郎卸任。9月下旬,临时国会召开,其中心任务是选举新的首相。在中日关系问题上,继任者将背负怎样的“遗产”前行?其前进的方向标又会指向哪里?对每一位关心中日关系发展的读者来说,上述问题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时事资料手册》2004,(3):20-21
中日海权争夺,三个焦点引人注目。焦点之一:台湾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在日本威迫下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这是中日关系中台湾问题的重要一页。  相似文献   

10.
过去两年中日关系的变化是国际社会十分瞩目的。2006年10月,当时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中国进行了“破冰之旅”的访问,结束了中日之间5年政治僵冷的局面。去年4月,温家宝总理成功地对日本进行了“融冰之旅”的访问。去年12月底,福田康夫对中国进行了“迎春之旅”的访问。中日关系转圜后开始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在刚刚结束的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  相似文献   

11.
发展中日关系,面临四块“绊脚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事资料手册》2005,(3):39-40
在熟悉与日本交往情况的中圉专家看来,中日关系目前面临至少4块“绊脚石”,阻碍了双边关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学如  陈勇 《求索》2011,(9):244-247
周恩来对日民间外交思想的形成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长期的对日外交实践中,他提出了“两个区分”、“关键是要和平共处”、“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等指导思想。中日关系遭岸信介破坏后,为修复民间外交并推进向官方外交过渡,他提出了发展中日关系的“政治三原则”。恢复邦交后,他又及时提出“不忘老朋友、广交新朋友”、“官民并举、以官带民”等方针,坚持两条腿走路。周恩来对日民间外交思想的提出及实践,在新中国外交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12年11月,刚刚就任党的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清醒认识到,今天我们面临攻坚克难的任务艰巨,于是提出“打铁需要自身硬”的重大命题。这一命题有两方面内涵:一是无论国际还是国内,今天中国共产党人“打的铁比较坚硬”。国际上,钓鱼岛问题、南海争端问题、处理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问题等,都较为棘手;  相似文献   

14.
中日关系“将是21世纪亚太日益形成的经济和政治秩序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人在美国《华盛顿季刊》1993年冬季号上撰文这样预言.由此可见中日关系的重要性.中日关系进入更加成熟的新时期在政治关系方面,中日友好交往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以199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2O周年日本天皇、皇后访华为开端,中日两国开始实现最高级别的互访.1992年,江泽民总书记、万里委员长访日,1994年,中日高层互访又迎来新的高潮:1月初日本副首相兼外相羽田孜访华;2月末中国副总理朱熔基访日;3月下旬日本首相细川护熙执政后首次访华;日本政府还邀请江泽民作为国家主席年内访日.中日两国高层互访不是一般性、礼节性的,而是能够直抒己见,增进相互了解和信赖;中日两国都不是只从双边角度重视彼此的关系,而是主张发展“世界中的中日关系”、“亚太中的中日关系”,以使中日关系能在为世界及亚太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过程中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15.
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在去年10月上任伊始就访问了中国,从而打破了中日关系的坚冰,因此国内外的媒体都称此举为“破冰之旅”。今年4月中旬,温家宝总理回访了日本,取得巨大成功,海内外媒体对此次国事访问的评价为“融冰之旅”。这“一破一融”,实在是意味深长。为了能进一步理解此次温总理访日的重大意义,我们有必要概观地了解一下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16.
李鹏 《两岸关系》2005,(12):13-14
近年来,美台之间出现信任危机,美国小断重巾反对“台独”的立场,而中日关系发展则小尽如人意,陈水扁觉得有机可乘,通过各种途径向日本献媚,并对美日将台海问题列入共同战略目标大加赞赏。  相似文献   

17.
近来,在应对中日关系、联合国安理会扩大以及中欧、中美纺织品贸易问题上,中国的一招一式都非常惹人注目。5月中旬,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受命访问日本。由于四年多来中日关系一直处于冰封期,吴仪此行一定程度上被外界视为中日关系的破冰之旅。然而,就在访日期间,包括小泉在内的一些日本高级官员相继在二战历史问题及中日领土纷争问题上发出强硬表态,挑战中国外交忍耐极限。作风硬朗的吴仪断然决定取消与小泉的会面,提前回国。一些海外媒体把吴仪此举称为“多年来中国外交罕见的鹰派作风”。围绕联合国安理会扩大问题,中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相似文献   

18.
日本政局的前景与中日关系李长久新年伊始,日不首相村山富市突然宣布辞职,被树为自民党内“政策通”的桥本龙太当选为日本新首相。日本政局如何演变、中日关系如河发展,引人关注。夺回权力自民党目1955年起一党执政长达38年。1993年3月,小泽一郎和羽田孜退...  相似文献   

19.
在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的 2 8年中 ,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都有很大发展 ,但发展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日本总有一只“黑手”在阻挠和破坏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 ,在今后中日双边关系的发展中 ,这只“黑手”很可能还会利用历史认识或领土争端等问题挑起纠纷 ,为中日关系的发展设置障碍。这只“黑手”——就是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 ,他们不满足于只作经济大国 ,而是力求把经济力转化为政治力、文化力和军事力 ,在各个领域进行全面扩张。一、为走向政治大国 ,不惜歪曲历史历史认识问题是中日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20.
《时事资料手册》2006,(6):36-36
国家主席胡锦涛10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时说,实现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首先,要加强政治互信,要恪守《中日联合声明》等三个政治文件的原则,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问题,不再发生伤害战争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事,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妥善处理台湾问题,不断巩固和加强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