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擘划两岸关系发展方向 “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郑重宣示了国共两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决心和诚意,确立了国共两党交往的共同政治基础——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指明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 两党共同体认到: ——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  相似文献   

2.
瑞砚 《统一论坛》2012,(1):70-71
一、坚持“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保障 “九二共识”无疑是此次台湾大选的最热门议题。大选前国民党不断强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绩,强调“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基础,是为台湾带来“和平红利”的基本保障:民进党则拒不承认“九二共识”,通过“十年政纲”和“台湾共识”的“空心”论述,淡化、回避两岸议题。  相似文献   

3.
<正>"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擘划两岸关系发展方向"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郑重宣示了国共两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决心和诚意,确立了国共两党交往的共同政治基础——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指明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两党共同体认到:——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6,(11)
正当前,台海局势趋于复杂严峻。两岸同胞高度关注两岸关系发展前景。2008年以来,两岸双方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开辟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台海局势摆脱紧张动荡,呈现安定祥和。维护这一良好局面是两岸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社会的共同期盼。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在于坚持"九二共识"政治基础。"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6,(8)
正当下两岸关系处于重要节点,两岸关系未来走向再次成为国台办例行记者会的焦点。对于两岸媒体关注若"5·20"后台湾当局新领导人蔡英文仍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制度化协商和各领域交流合作是否会受到影响,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表示,"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只有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两岸同属一中的核心意涵,两岸关系才能和平稳定发展;如果这个政治基础受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方方面面的成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6,(11)
正台湾当局新领导人的"5·20讲话",虽然提及要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但对"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刻意回避,对两岸关系根本性质态度模糊。在必须明确接受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这道必答题面前,她交出了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过去8年来,两岸关系实现和平发展,关键在于两岸双方坚持体现两岸同属一中核心意涵的"九二共识"。  相似文献   

7.
张华 《两岸关系》2013,(1):46-47
2013年元旦,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以"奋起行动、扭转未来"为题发表新年祝词,其中涉及两岸关系的内容是仅次于岛内事务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所占篇幅较少,但却释放了重要讯息。在坚持"九二共识"、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同属中华民族、两岸关系制度化方面,祝词立场观点鲜明,有利于两岸政治互信的增强以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巩固与深化。强调继续坚持"九二共识"政治基础,有利于不断增进两岸互信  相似文献   

8.
正备受瞩目的"习洪会"与两岸和平发展论坛11月初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时发表重要讲话,并就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六点意见。大陆专家学者认为,在蔡英文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及其核心意涵,两岸往来互动政治基础遭到严重破坏的新形势下,国共两党以两岸同胞保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强化两岸民间交流的强烈诉求为依归,克难前行,这对两岸关系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夯实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九二共识"核心是一个中国原则,  相似文献   

9.
一、建立政治共同体,凸显两岸统一性习近平指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九二共识"成为两岸探索尝试构建政治共同体的前提基础,离开了这个"定海神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石就不复存在,这是两岸双方展开政治交流磋商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0.
自2008年5月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上,开创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6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效显著,已进入巩固深化的关键时期。然而,因两岸政治互信不足、政治歧见难解而导致的两岸政治关系的相对滞后,已影响到两岸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的进程,更明显妨碍阻碍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一步巩固与深化。  相似文献   

11.
《统一论坛》2006,(3):1-3
第一,坚持“九二共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二,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归宿。第三,深化互利双赢的交流合作,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第四,开展平等协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刘红 《台声》2008,(11):12-14
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为“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架构,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大陆在“九二共识”基础上与对岸增强互值.进行制度化对话的同时,关心台湾同胞.推动两岸交流是坚定不移的方针,目标是共同实现“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6,(15)
正近日,台湾当局领导人接受美国媒体专访,就两岸关系问题放话,一边诉求"我们是一个可以自己做决定的国家",一边以"民意"为掩护放言接受"九二共识"可能性不大。此言一出,国台办再度重申,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才是两岸社会的主流民意,只有坚持"九二共识"及其两岸同属一中的核心意涵,才有可能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黄埔》2016,(1)
正在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节点上,"习马会"、"张夏会"的举行,进一步夯实了两岸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为未来两岸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张夏会"助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2015年10月14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在广州与台湾方面陆委会主委夏立言会面,达成多项积极共识。双方一致认为,2008年以来,两岸在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走上  相似文献   

15.
蔡宏明 《台声》2011,(4):46-46
两岸关系永续和平发展,唯有加强共识才能推进,这是为什么民进党8年执政期间,两岸协商无法进行的原因,也是为什么国民党重新执政后,两岸协商能够恢复的原因。换句话说,2008年以来,两岸之所以能够复谈,是因为国民党一直维持1992年两岸讨论“一个中国”时所达成的共识,即“九二共识”,而过去民进党因否定“九二共识”,所以无法进行两岸协商。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7,(8)
<正>4月12日,国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台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安峰山就两岸关系有关问题答记者问。"九二共识"是两岸联系沟通机制正常运作必要条件台湾陆委会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两岸热线停摆,是因为大陆没有意愿,片面不沟通。对此,安峰山评论称,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坚持"九二共识"是双方两岸事务主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5,(22)
<正>摘编自11月8日台湾《中央日报》网络版在举世瞩目下,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海峡两岸分隔66年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谈。除了确认"九二共识"在两岸和平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也显示今后要维持两岸和平,仍然必须以"九二共识"做为基础。在这场历史性的会面中,马英九与习近平都以坦诚、务实的态度,对于两岸关系的现状和未来,表达了各自的看法。两人都肯定过去7年多来,两岸关系发展的结果,一致认为两岸和平繁荣的现状,是因为双方都坚持"九二共识"与反对"台独"。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6,(21)
正1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北京会见了两岸和平发展论坛部分代表和主办单位负责人。俞正声首先对出席两岸和平发展论坛的各界人士表示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为推动深化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表示肯定。俞正声指出,当前,台湾新执政当局拒不接受"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两岸民间团体举办两岸和平发展论坛,两岸各界代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6,(19)
正9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台湾县市长参访团。俞正声首先向参访团一行表示欢迎,对台湾县市长参访团在台海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下,一如既往坚持"九二共识"政治基础,积极推动两岸县市交流,努力维护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表示赞赏。俞正声指出,今年5月以来,由于台湾新执政当局拒绝承认"九二共识"、不认同两岸同属一中,破坏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致使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6,(9)
正4月27日,国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安峰山就近期两岸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坚持"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就能继续向前发展4月29日是"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11周年和"汪辜会谈"签署协议23周年。对此,安峰山表示,23年前,在"九二共识"基础上举行的汪辜会谈,开创了两岸制度化协商机制,标志着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