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丽 《传承》2010,(30):94-95
通过对1999-2008年出版的《华侨华人历史研究》中的东南亚部分进行了梳理,以此得出近年来我国对东南亚华侨华人的研究趋势以及不足之处,并着重进行分析和述评。  相似文献   

2.
赵和曼教授走了。他走得那样匆忙,那么突然,同行同事、亲朋好友无不为之震惊,为之伤心和惋惜。他的去世,是国内的东南亚研究和华侨华人研究学界的一大损失。他的去世,也使我从此失去了一位好师兄、好同行、好朋友,令我特别伤感。  相似文献   

3.
由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所主办的“当代海外华人专题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11月15日至18日在暨南大学召开。出席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共60余人。本次会议收到论文40余篇,会议主题有三个:华侨华人学科发展研究;当代海外华人与居住国民族关系;90年代以来海外华文教育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明清之初是东南亚华侨与侨居地人民一道开发东南亚地区的重要时期。华侨通过从中国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学术文化的传播,为促进侨居地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黄昆章教授,一位对印尼华侨华人问题研究情有独钟的学者。1957年6月毕业于印尼雅加达中华中学,当年返中国深造。9月考取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1962年本科毕业后考取该系亚洲史专业研究生,1965年7月毕业。1965年4月分配到广州暨南大学工作,曾任华侨华人研究所所长、暨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1981年11月至1983年12月被国家派往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太平洋研究院进修,1992年至1993年公派至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任访问学者。1991年被国家教委、人事部评为“有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曾任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相似文献   

6.
李国梁教授,一位潜心研究华侨华人经济的学者。1942年生于湖北随州。1965年武汉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65年至1991年他先后任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现为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92年起任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教授。在行政方面,他于1984年至1990年任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副所长,1990年至1997年任厦门大学科研处副处长。  相似文献   

7.
华侨华人经济处在一个转变过程之中,其自身特点没有完全丧失,自然有其特定的涵义;正确认识华侨华人经济性质,关系到华侨华人在海外的生存发展;东南亚华人经济、华人企业集团和华人经济网络在所在国经济,以及在东盟国家之间,尤其在东南亚与中国的双向交流合作中,扮演着极为重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钟淦泉简介 1954年5月出 生,1971年8月参 加工作,东莞市虎 门镇人,大专学 历。1985年10月 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6年11月至 1987年12月任东 莞市文化局副局 长;1987年12月 至1991年3月任东莞市宣传部宣传科长;1991年 4月至1995年4月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市精神 文明办公室主任;1995年4月至2002年3月任中 共虎门镇委副书记、镇长;2002年3月至现在任 中共虎门镇委书记,镇人大主席。  相似文献   

9.
正曹云华,一位对学术有着执着精神的学者。198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1985年考入华南师范大学读硕士研究生,1988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90年调入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工作,1999年晋升为教授。1997年担任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2000年出任东南亚研究所所长。2011年担任新组建的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兼华侨华人研究院执行院长。  相似文献   

10.
郭庚茂简介1950年12月生,河北冀州人。1984-1991年历任枣强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书记。1991-1993年任邢台地委副书记、行署副专员。1993-1998年先后任邢台市委常委、副市长、邢台市委副书记、市长。1998-2000年任河北省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2000-2006年任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党组副书记。2006年10月起任省委副书记,省政府代省长、党组书记。2007年1月任河北省省长。  相似文献   

11.
<正>赣府字〔2023〕61号2023年10月26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经省政府研究决定:宁全任省政府研究室主任;邹洪任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免去其省铁路航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职务,提名免去其省铁路航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职务;燕晓华任江西警察学院院长;余世华任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试用期一年);  相似文献   

12.
尽管几十年以来,中外学术界对泰国华侨华人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目前学术界对泰国华侨华人研究仍然存在着被忽视和研究不够深人的环节,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本文试图对目前中外学界对泰国华侨华人研究的历史进行简要的回顾,并对之进行一些粗浅的评析。  相似文献   

13.
新疆华侨华人的研究,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后,随新疆侨务工作的需要而进行的。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新疆华侨华人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起步阶段,因改革开放,始有专门研究;第二阶段,国家侨务机构重视,专门研究面广,相关研究增加;第三阶段,国家更加开放,新疆更受重视,专门研究进一步增加,中亚维吾尔人和东干人研究面扩大,对由新疆移居中亚的哈萨克族新移民研究较为深入。目前新疆海外侨情又有诸多新变化。新疆华侨华人的研究,作为研究的主体,其科学规范的严谨性还不够。因此,要加大研究力度,与中国的华侨华人研究相适应,特别是与"一带一路"倡议相适应。  相似文献   

14.
专门论述李长傅先生对中国华侨华人研究的贡献,不仅可以深化对李长傅先生学术成果的研究,而且有助从源头上把握华侨华人研究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5.
王祎 《八桂侨刊》2015,(3):72-76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抗战史学界和华侨华人历史学界开始重视和加强华侨华人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研究。苏联华侨华人是全世界华侨华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他们也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中俄两国专家学者也对华侨华人与苏联反法西斯战争进行了研究,不仅在期刊上发表了研究文章,而且也有相关书籍出版。但根据已发表作品显示,有关华侨华人与苏联反法西斯战争有关的研究作品有限,研究学者也有限。研究内容主要以苏联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中共领导人子女和参加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国军人为主,对普通华侨华人群体在当时的活动和抗战情况研究有限。对苏联华侨华人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形成原因、当前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尚有很多内容值得专家学者去挖掘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熊秋红教授     
熊秋红研究员,女,1965年出生,湖北省天门市人;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1年-1996年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先后获法学硕士、博士学位,1996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工作,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诉讼法室主任、  相似文献   

17.
自苏哈托下台以来,研究印尼华人问题的学者日益增多,他们挖掘整理出版了许多资料集与纪念文章,撰写出一些有影响的学术论著,取得了一批成果。由于历史的原因,有关印尼华人的研究存在着人才青黄不接、现存的难得的珍贵资料不易长久保存、当年印尼重大事件变迁的亲历者和目击者多数年事已高,以及研究经费有限等问题,造成研究工作形势依然严峻,应该引起有关部门和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10月11-12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跨界民族研究专业委员会(以下称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人口流动与跨界民族"学术研讨会在吉林延边大学召开。国家民委原副主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明甫,国家民委巡视员、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忠彩、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红杰、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赵杰等领导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相似文献   

19.
面向新世纪,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发生巨大变化,涌现出许多新侨情需加以研究?本文还简介了上海龙脉华侨华人研究所成立缘起及短期规划。  相似文献   

20.
黎力 《八桂侨刊》2021,(1):78-8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的华侨华人研究得到极大重视,呈现出百花齐放、硕果累累的新面貌。但由于华侨华人地区分布广泛,研究领域众多,因而研究布局极不平衡。有的地区、领域趋近饱和,有的则依旧十分薄弱,加上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地的侨情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华侨华人的研究亦需进一步跟进研究。美洲地区(含北美洲和拉丁美洲)是多年来华侨华人研究较为繁荣和成果较多的地区,也是急需跟进刷新的地区,尤其是拉丁美洲的中国新移民研究十分薄弱,急需充实。《世界华侨华人通史:美洲卷》(上下卷)(下文简称为《美洲卷》)一书的出版,是高伟浓教授多年来不辞劳苦、默默耕耘而撰写的又一力作。这部成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增添了大量新材料,提出了不少新见解,有效地刷新和填补了美洲地区华侨华人研究,尤其是中国关于这一地区新移民研究的空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高教授长期从事东南亚地区和美洲地区的华侨华人研究,笔耕不辍,新作不断,在《美洲卷》之前已出版了《世界华侨华人通史:东南亚卷》(上下卷)①、《在海之隅:委内瑞拉与荷属加勒比地区的华侨》(上下卷)②等著作。《美洲卷》的出版,为后人对国别和区域华侨华人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