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世界经济经过1973—75年危机后,陷入长期的“滞胀”。由于目前在西方世界经济中出现了某些新情况和新因素,一些西方政界和学术界人士指出,西方世界经济的“滞胀”局面将可能发生变化。但是,发生什么变化和这种变化大致何时到来,他们又众说不一。如何恰当地分析当前西方世界经济中的新情况和新因素,并对其前景作出比较切合实际的估计,对于观察今后整个国际形势,关系甚大。当前西方世界经济的特点西方世界经济是在一次新的世界性危机中进入80年代的。美国、英国、加拿大在  相似文献   

2.
一 1993年是克林顿政府企图“重振”美国经济,“欧洲统一大市场”开始正式运转,日本政府更迭、谋求摆脱经济衰退的一年;美国经济略有起色,日本经济萎迷不振,欧共体经济更加恶化,西方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而且生产和流通领域问题不少、难以解决,形势相当严峻的一年。 (一)低速增长持续发展。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西方国家1993年的经济增长率仅1.1%,较去年的1.7%还要低。这样,自1990年以来西方经济增长处于很低水平的局面已持续近4年之久,这是战后以来西方经济发展史中罕见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1986年,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继续回升,但增长率明显下降,平均从1985年的3%降到1986年的2.5%左右,失业率仍然很高,平均在8%以上,通货膨胀率则从1985年的平均4.6%降为1986年的2.5%左右。因此,1986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特点可以概括为“两低一高”,即低增长,低通货膨胀率和高失业。1987年,预期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仍将维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经济正经历一个空前艰难的时期。目前,虽然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渡过了经济危机的最严重阶段,但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仍未摆脱困境。1983年,随着西方世界经济开始逐步回升。也出现一些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恢复的因素。估计,1984年发展中国家可望走出经济的最困难时期。因此,回顾80年代初期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5.
西方世界从七十年代开始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的调整已经取得了相当明显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一次新的较长时间的经济高涨到来的潜在可能性,但同时却又引起了西方世界经济的严重失衡。要解决新的严重失衡,西方各国就必须继续进行经济调整,特别是协调各国的经济政策。在这方面,西方目前有“不着陆”、“硬着陆”和“软着陆”等种种议论。实际情况的发展将只能是“软”而“部分着陆”。今后五至十年中,西方还不大可能摆脱过去十年的低速增长。真正的投资高潮和经济高涨,只能在九十年代中期以后,而不是以前,才会到来。  相似文献   

6.
80年代以来的结构性变化把西方世界经济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新时期的主要特征:结构性因素起更为重要的作用;宏观经济环境较为宽松;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潜力大为加强;经济发展将更多地反映在产品质量和效益的迅速提高上。信用在生产中的杠杆作用显著加强;各国经济相互依藕进一步加深。 但是结构性变化也使西方经济面临以下问题:财政赤字问题;金融风险问题;失业问题;经济火车头问题。 虽然西方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是西方经济问题阻碍着大高涨的实现,至少今后十年,这种大高涨不可能到来。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来,意大利凭借较有利的国际条件以及国内中小企业的活力、大企业的调整改革和政府较灵活的政策,经济增长较多数西方国家快,1986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英国,被西方舆论称为“经济奇迹”。但它终究只是低速增长,经济上的基本弱点和矛盾,并未获得解决。  相似文献   

8.
1983年的国际形势发生了两大显著变化。一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渡过战后第八次经济危机,苏联及东欧国家的经济困难亦略有好转。西方国家领导人和经济界虽暂时松了一口气,但对于经济回升的前景仍然忧心忡忡,而许多发展中国家还没有摆脱经济困境,尤其是  相似文献   

9.
1973年以来,西方货币体系正式开始从以美元为核心的固定汇率制改为浮动汇率制。在这个新体制下,美元虽已从过去至高无上的宝座上趺落下来,但仍然是整个西方世界最主要的中心储备货币、交易货币和干预货币。由于决定美元汇价的各种基本因素日益恶化以及美国政府的美元政策不负责任,美元汇价近十年来,不时暴起暴落,使西方货币体系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严重影响了西方经济的正常运转和发展。这也是70年代以来促使西方经济日益衰落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1983年,斯经济曾因民族冲突和自然灾害的交相影响受到严重挫折,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从1982年的5%下降到4.1%。1984年,由于西方经济从复苏走向高涨,斯国内气候条件也较好,电力短缺的矛盾育所缓解,以及利用外资的成效等,斯经济逐步回升。1985年,尽管西方经济不振、国际市场行情下跌及斯国内种族骚乱持续不断等,给斯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困难,然而,由于气候件条有利,尤其是斯现政府上台以来推行的  相似文献   

11.
五、国际垄断资本的不平衡发展和相互依赖  邓小平在 2 0世纪 80年代末、90年代初谴责国际垄断资本对我国实行制裁时 ,曾一再点名批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①据此 ,我们有必要对西方七国及其国际垄断资本作重点考察。(一 )西方七国及其国际垄断资本雄厚的国际经济地位。西方七国是指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由法国倡议 ,西方六国领导人 (未包括加拿大 ) 1975年首次举行了“主要工业发达国家最高级经济会议”。次年 ,加拿大参加后 ,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即开始形成。它起先只讨论世界经济问题 ,其后扩展到也讨论国际政治…  相似文献   

12.
智利政局稳定经济增势不衰王晓燕在西方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1993年智利经济出现了连续10年增长的好形势,被西方人士称为拉美的“一只虎”。1993年4月在汉堡举行的美洲开发银行大会上该银行董事劳伦斯·萨默斯说,“智利己成为其他国家及美洲开发银行的好样板...  相似文献   

13.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仍是“东快西慢”,西方之间、南北之间都不平衡。预计1993年世界经济可能在1.5%左右的低增长水平上徘徊,低于1990年的1.8%,高于1991、1992年的负0.4%和0.8%。经济总产值占世界73%的西方发达国家仍难以摆脱衰退,走向正常增长。独联体和东欧国家的经济仍在继续下降,只是下降的幅度小了一些。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东亚地区的经济却是一枝独秀,正在起着带动其他地区的动力源作用。在此同时,许多国家都对经济政策和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经济集团化区域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国际经济合作在更高层次上展开,国际竞争进一步转向经济领域,而且更趋激烈。  相似文献   

14.
一泰国自1961年实行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以后,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增长率高于其他国家。进入八十年代以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陷入滞涨时期,经济发展缓慢,泰国虽然也受到影响,但发展速度始终高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东盟各国中也是名列前茅。1986年新加坡、印尼的经济增长率为3.19%、马来西亚为0.5%、菲律宾为0.13%、泰国经济为4.8%。1987年泰国的经济增长率为5.6%,不但超过原订计划指标,也超过马来西亚的2.4%,印尼的3%和菲律宾的4.8%。泰国经济不但稳定增长,而且产业结构也已发生改变,日趋合理化,1986年农业占  相似文献   

15.
2013年,世界经济持续缓慢复苏势头弱于上年。其中较为突出变化是西方经济继续显现温和复苏态势,新兴市场增速普遍放缓。东西方国家均加快了区域合作脚步,各种形式的自贸区加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风景线。在全球经济走弱,尤其是新兴市场疲软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挑战增多。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1989,(3)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泰国的华人政策与华人经济 1941年12月,日本向英美宣战,泰国銮披汶政府与日本结盟,趁机把英、美等西方资本从泰国的碾米、木材、锡矿、煤油、运输和银行等行业中排除出去。西方经济势力退出泰国,为华人重新进入这些经济领域创造良机。但与此同时,华人在经济上也受  相似文献   

17.
1990年,巴西的政治、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化。在政治上,自1964年以来巴西第一次实行了民主选举,在政治民主化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在外交政策上,巴西一改萨尔内政府时期既与西方发达国家保持传统关系,又加强和扩大同发展中国家交往的多元化方针,转而实行更加务实、更具有选择性的“在优先发展同邻国经济一体化的同时,将外交政策的重点转向西方发达国家”的亲西方政策。在经济上,巴西实施了更加开放、更加自由的市场经济。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恢复和发展经济,其主要体现是新的稳定经济政策和新的工业政策。面对1990年末1150.96亿美元的巨额外债和1764.87%四位数的高通货膨胀的严峻形势,  相似文献   

18.
从60年代以来,泰国经济一直持续增长。1960年到197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5%;从70年代到80年代初,年平均增长率降为7%。由于西方经济萎缩,从1982年起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猛跌和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泰国经济也经历了三年痛苦的萧条期。1984年底,泰国政府调整了泰铢币值,将20铢兑换1美元的比值下调为27铢1美元。此外,泰国政府还提出24项振兴泰国经济的措施以及10项促进商品出口的政策。为了促进经济起飞,泰国政府还拔出15亿铢作为奖励出口之用。  相似文献   

19.
八国首脑会议由七国首脑会议演变而来,成立于1975年,其最初的定位是一个协调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经济政策的论坛。但在美苏争霸、东西方对峙的国际背景下,从一开始它就被赋予了政治使命。维护西方大国共同经济利益,在世界范围内推行市场经济、西方民主、人权标准成为八国集团的基本宗旨。冷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西方的变化。受其鼓舞,西方大国集体谋求霸权的野心进一步膨胀,突出表现为八国首脑会议对世界政治、经济和安全事务的参与程度越来越深,关注的范围越来越广。随着俄罗斯在今后几年内逐渐成为“完全的成员国”,八国集团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力会进一步增强,“胃口”也将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20.
二次大战后,德国(指西部地区,下同)在战争废墟上由统制经济转变为社会市场经济。在经历了“经济奇迹”年代之后,长期在低通货膨胀情况下保持稳定增长,现已成为西方世界第三经济强国。1990年其国内生产总值达14882亿美元,仅次于美、日,居西方世界第三;对外贸易总额达7562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居西方世界第二;黄金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