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一种立足中国自身、破解文化争辩、演绎未来趋向的主体性文明叙事,在文明的反思与抉择中生成以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关切现代文明的理论范式。基于不同时空坐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呈现出三种不同存在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展现其实然存在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趋向擘画其应然存在形态,中华民族的主体性复归方式通过弥合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张力呈现其过程形态。新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始终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全面与协调的关系,不断推进文明实践的系统谋划与现实展开,开创一种全新现代文明的超越性构建方式。  相似文献   

2.
系统思维是习近平“七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思维方式。从系统思维的视角来分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是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在要求,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价值目标,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动选择。“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整体性、协同性和动态性的显著优势。这要求我们“两个文明”一起抓,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立足培育文明人,构建现代文明国家和现代文明社会;坚持守正创新,因时因地合理推进“两个文明”建设。从系统思维视角来审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优势,有利于我们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有利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3.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新的重要历史节点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擘画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从历史维度看,这一战略目标传承中华民族的现代化理想,立足于当前战略规划的有机衔接,着眼于未来世界社会主义道路的全面振兴,彰显出深厚的历史逻辑。从理论维度看,这一战略目标蕴含实现共同富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个要素,充分顺应了人的生理需要、发展需要以及“类”需要,体现出严密的理论逻辑。从实践维度看,这一战略目标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政治原则,以坚持人民立场为价值原则,以坚持系统观念为方法原则,展现出丰富的实践逻辑。深刻把握这三重逻辑,有助于更好理解和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4.
当前人类文明形态的深刻变革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实践,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支撑和引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是一种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独特文明叙事,它立足实践来勘定文明的存在论基础,透过阶级矛盾来把握文明变迁的深层动力,着眼世界历史来剖析现代文明的层级格局,彻底变革了从观念论出发把文明等同于理性进步的思想传统,凸显了文明的实践性、阶级性和历史性。马克思主义文明观通过资本批判“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的一度”中,将现代文明的实质诊断为“资本的文明”,揭示了资本文明在创造巨大生产力的同时所造成的“过度”和“野蛮”,描绘了以“真正的共同体”推动“自由个性”生成的新文明图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对引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前进方向,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自觉与文明自信,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建构具有至关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具有内在严密逻辑关联的科学体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放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视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价值立场,擘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根本大计的战略定位,形塑健全的制度和法治保障机制,打造生态治理的系统和整体推进之路,指引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有序实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指南,为解决人类生态环境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6.
蒋艳  吴天为 《群众》2024,(3):41-42
<正>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文化的现代化,从文明的维度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也是中华文明的新时代使命。中华五千多年文明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7.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目标要求。民族学研究要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民族工作的主题主线,深刻领会中国民族学研究转型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需求,加快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学研究转型,促进吸收借鉴与守正创新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单一民族研究与中华民族研究相结合,汉文文史资料与少数民族文史资料研究相结合,国内民族研究与海外民族研究相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曾林 《桂海论丛》2018,(3):40-45
基于生态理性之上的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系统阐述了"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这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中蕴含着一种深刻的辩证精神:注重以生态理性来主导生态文明建设,主张用生态理性的整体性驾驭经济理性的片面性,用生态理性的有限性规制经济理性的无限性,用生态理性的公正性统御经济理性的自私性,从而保持生态理性与经济理性之间必要的张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朝着更为科学的方向发展,力促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活的有机体,主要内容包括生产方式、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环境和人口因素.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告诉我们,与五大要素相对应的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大文明,社会整体文明应该是这五大文明的有机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求我们加快建设以五大文明为基本内容的社会整体文明.切实推进当代中国的整体文明建设,必须树立、弘扬和落实整体文明观念,促进社会结构的整体转型,建构整体文明建设的各项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0.
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新发展要求中的本质规定与战略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二者协力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理论逻辑上,共同富裕是民族复兴的物质之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精神所依,二者共同构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基础、精神指向;在实践逻辑上,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可行路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共同富裕打牢了各民族繁荣发展的基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着民族团结的伟大力量,二者互构逻辑,通过坚持全面系统发展、推动文明建设、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坚持党的领导,协力共进形成强劲推动力,加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抉择。咸丰县麻柳溪村人在开放开发中弹响生态文明建设美妙的变奏曲,对整体推进咸丰生态文明建设启示颇大。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开创、坚持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找到了一条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整体概念,从思想的整体性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由之路,有助于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奋斗实践中,更加坚定、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坚持中国道路是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为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由之路提供了实践遵循。党的二十大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为新时代新征程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由之路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3.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这一重大论断具有内在的深层逻辑。从理论逻辑来看,“第二个结合”与思想解放具有精神内涵和价值指向上的同一性,充分彰显着党对于思想解放的精神追求;从历史逻辑来看,党对“第二个结合”的持续探索是一个不断提升理论自觉、推进思想解放的过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三次飞跃提供了坚实的精神支撑和文化资源;从现实逻辑来看,以“第二个结合”带来的新的思想解放助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要在破除“现代文明就是西方文明”的先验逻辑中实现文化祛魅,在对文化传承发展的科学认识中赓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文化血脉,在挺立文化主体性的基础上筑牢理论和制度创新的思想心理保障。  相似文献   

14.
张明 《求索》2023,(6):22-28
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处理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辩证关系,是坚持“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习近平文化思想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坚持党对文化的领导权是根基,锚定了当代中国文化前进的正确航向;坚持从文化的深厚历史纵深中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来龙去脉,夯实了“走自己的路”的文化根基;坚持文明交流互鉴,积极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先进成果,为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拓展人类文明新图景提供了根本途径。习近平文化思想在理论层面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性贡献,在实践层面不仅具有深厚的本土情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筑了坚实的精神力量支撑,更具有强烈的世界视野、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5.
李宗尧 《群众》2014,(3):52-53
<正>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提出以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保护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深刻意义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融合"五大建设"的客观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五大建  相似文献   

16.
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国家战略,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判断.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育全体国民良好的生态文明素养既迫在眉睫,又任重道远.客观认识和科学把握中国梦视域下生态文明素养的内涵,有利于培育良好的大国国民素养和民族心态,加速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明确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又一伟大创造,具有科学的理论逻辑、独特的历史逻辑和深远的世界意义,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必须科学把握制度建设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内在构成要素的逻辑,正确认识制度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的保障和条件,系统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从而以制度建设引领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是深刻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历程得出的重要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基础上,依据中国国情和建设改革实践开辟的一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19.
赵朝峰 《求索》2023,(1):31-39
站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历史纵线和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纵轴审视,现代化标志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从价值旨归和生成逻辑的双重视域考察,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与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的新的现代化之路,既切合了中国的具体实际、体现了中国特色,又彰显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也为世界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指现代性塑造下的以中国为范围的文明体系,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文明含括着古典与现代两个层面的要素,是经过现代性改造和升华的现代文明,具有古今结合之特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基是中国自身的传统资源,包括中国古代文明最重要的两个核心要素:强调人伦,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集体和国家,形成了典型的国家主义理念。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核心要素,也包括当今被世界普遍认可并践行的要素,它为全人类所共享。强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意识,不仅赋予我们生活以价值,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起到催生和促进的作用,而且能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理解中华文明如何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明共同相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