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雪冷血热     
正军旅作家历经20年心血磨砺,重现东北14年抗战残酷真相——第二章夺枪梧桐河村成了"红地盘""模范学校少年们啊,学习要努力,人人都做模范少年,天天要向上;你也当,我也当,都把模范少年当,你也当,我也当,都把列宁少年当。……"离休前为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的李敏老人,编选了厚厚一大本《东北抗日联军歌曲选》,共403首。老人说,这首《模范学校校歌》是她这辈子学会的第一首革命歌曲。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我收到青年毛泽东特型演员李光彩创作的一首诗歌。这是展示他“建党大业”情的一首四言诗。诗文如下: 湖南一师,有个润之。 目光深邃,救世情痴。 十月革命,送来新知。 运用马列,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3.
蒋颖 《支部生活》2014,(3):39-40
他的经历.像一本厚重的史书;他的步履.记录着一个个不朽的传奇;他的生命,已深深融入百年岁月中。几个月前,谭碧波老人迎来了自己的百岁寿辰。虽然年事已高,但老人身体依然硬朗,每天坚持上下4层楼到翠湖边散步。讲起当年的故事,老人充满感情,声音洪亮,思维相当清晰:逃离封建家庭的青葱少年,为追寻真理不畏艰险的勇敢青年,投身革命救国救民的热  相似文献   

4.
各位青年你细听,厚养薄葬记在心;父母活着要尽孝,死后奢华不必要;老人吃饱又穿暖,方能瞑目到九泉……这首通俗易懂的快板,是陇西县著名的精神文明传播者、八旬老农潘映海最爱说的一段儿快板,也是广大农民最爱听的一段儿快板。然而,这位深受陇中人民爱戴的精神文明传播者,却于今年2月2日永远离开了人世。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热心撒播文明种子,倡导传统美德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人间。  相似文献   

5.
他不是将军,却挥师巍巍巴山,打响了一场又一场治穷致富的攻坚战;他不是导演,却在427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执导着一部又一部“跨越”新剧作;他不是诗人,却把一首又一首壮美的诗篇写在了田野,留在了山岭——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关爱,是良心的一种自我表白。曲沃供电支公司城市班32岁的共产党员和波,就是用这样的善心,对一个原本素昧平生的老人的关爱一直坚持了5年。如今,他已经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来看待。尽管他的工资收入还不算很高,他却按月给老人送去50元零花钱。冬天快要来了,他送去棉衣、棉鞋、棉帽;春、夏、秋季到来之前,他又送去一件件换季的衣服;老人生病了,他给老人请医煎药,同老人拉家常,听老人讲故事,给老人说宽心话。他日复一日不图回报地做着这件事,并决心把对老人的关爱一直默默地延续下去。我有责任让他生活得更好2002年3月的一…  相似文献   

7.
正苦思救国新路"见旗帜就拜倒,觉得太不对了"是刘伯承在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之前说过的一句话,显示出刘伯承选择信仰时的慎重态度。1923年9月,刘伯承在川军一次战斗中右腿中弹重伤,多亏救治及时,没有被截肢。但是军旅倥偬的刘伯承却因祸得福,一段时间里,他难得清静地有了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在成都治疗腿伤期间,刘伯承开始总结自己走过的道路。当初少年壮志,满怀富国强兵的  相似文献   

8.
李平 《党建》2021,(3):66-67
"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这首激昂澎湃的《囚歌》,是在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顽固派扣押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在重庆狱中所作. 叶挺,广东惠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叶挺1896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便立志走军事救国的道路.1919年,他参加了援闽粤军,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活动.  相似文献   

9.
刘金田 《湘潮》2021,(1):10-14
1920年9月11日,16岁的邓小平满怀激情与救国梦想赴法勤工俭学。然而,残酷的现实很快使他认识到资本主义的黑暗,他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由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成长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参加《少年》《赤光》编辑部的工作,与周恩来结下深厚友谊;他参加中共旅欧支部的工作,声援五卅运动……1926年1月7日,由于身份暴露,他在法国警察前往他住所之前离开了法国。  相似文献   

10.
难忘的背影     
一天下午,一个老人步履蹒跚地来到社区。坐下休息好一会儿后,老人才慢慢讲出他的来意。老人带着精神有问题的女儿生活,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外出打工,一个对他不管不顾。老人一直靠低保生活,却把领取低保的存折丢失了,实在没办法了,这才来向我们求助。我爽快地答应帮忙。我赶到银行去办理,却被告知手续不全。我把所有手续补齐后再次来到银行,对方却又说必须要由本人或直系亲属来办。第二天,我和村主  相似文献   

11.
初赴武汉 寻找救国道路 1918年夏天,一个农村少年,肩背行李,来到武汉,报考湖北省甲种工业学校。这是一所学制四年的中等专业学校。报考者多系一些家境贫寒无法负担学费的学生。为了报考这所学校,这位身体瘦弱的农村少年,从家乡湖北黄安(今红安)县的小山村徒步走到武昌城。一路上,晓行夜宿,饿了吃母亲为他准备的干馍,渴了喝凉水,夜晚露宿路旁。盛夏酷暑,炎热难当,黄安到武昌300多里路程,他整整走了5天。当他到达武昌时,已是双肩破皮,两腿红肿,脚板磨起血泡,精疲力尽。然而,他仍以惊人的毅力,拚命学习,准备入学考试。成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湖北省甲种工业学校金工科。这个农村少年名叫郑植槐,因这次入学考试名列第三,故改植槐为位三。  相似文献   

12.
正侯焕晨在第9期的《辽宁青年》上发表文章介绍说,哥本哈根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克里斯,因其轿车轮胎爆了又没有赶上公交车,只好选择步行去上班。走过熟悉的街口,他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老者,正趴在垃圾箱上翻找着什么。垃圾箱对老人来说太高了,他踮起脚尖,上半身几乎都没在了垃圾箱里。克里斯以前从没留心过这些挣扎在社会底层的拾荒者,看着眼前的场景,他一阵心酸。再转过一条街,克里斯看到了一个裸着上身的少年,  相似文献   

13.
一条清亮的小河,从西南往东北流去,淙淙有声——那重重叠叠的群山,锁不住一位志气非凡的少年,他挣脱了家庭、家族、家乡三层厚厚的网,终于走出了韶山冲。临行前,面对苍翠的青山,想起养育他的父母、老师、父老乡亲以及一起嬉戏的小伙伴;想起即将迎接他的新天地,他思绪万千,激动不已。提笔给父亲留下了一首诗:  相似文献   

14.
不是所有的故事都能让人过目不忘,尤其是当故事的主人公并非什么名人的时候,但我却对一位老共产党员记忆犹新.这是位将革命事业书写、奋斗了一生的老人,垂暮之时不幸身患重病,在将被推进手术室时,他却微笑着向亲人挥别,并即兴赋诗一首:征战风雨志未衰,无愧旧部饮泉台,而今去病需沥胆,敞开心胸予人看.  相似文献   

15.
《实践》2015,(6)
<正>他只干过泥瓦匠的活儿,却让村民们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他不懂股票,却让村民们人人拥有股份,家家笑逐颜开;他开过废品收购站、经营过饭店,当过"三位一体"的村值班主任,深谙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他曾抱住一位因想不开而打算跳楼的老人说:"叔,要跳我陪你一起跳!"老人推开了他说:"支书,咱村发展得这么好,可全靠你呀,这事儿不能让你陪着啊!"——他,就是通辽市科尔沁区大刘屯社区党支部书记梁成贵。  相似文献   

16.
感悟生命     
我家隔壁住着一位老人,整天忙忙碌碌,侍弄自己的小菜园。他的儿子和女儿都在城市工作,早就要接两位老人去过舒适的城市生活,可是老人却留恋生活了几十年的团场,不肯离开。很多人跟他开玩笑,说他老抠,不舍得  相似文献   

17.
北国春城长春。 在红旗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岳氏胃病专家门诊部里,端坐着一位白发红颜的老人,他就是关东著名中医岳国宣。此刻,他望着窗外,思绪飞向遥远的少年时光和青年时代…… 出生中医世家的他,16岁时被父亲送到另一名医王种珊的门下。父亲深知此子可教,把祖传秘方全部传给了  相似文献   

18.
他幼怀救国之志,闹革命不惜两次丢掉学籍;他年少有为,却不为当时总统黎元洪所利诱;他足智多谋,为革命事业屡屡临危受命,卓著功绩.……然而,他却在王明、康生的魔爪下失踪于异国他乡,即令妻子21年艰辛寻夫仍活不见身,死不见骨!一生曲折悲壮的武怀让,令人肃然起敬,也让人扼腕而衰.  相似文献   

19.
陈毅有一首悼词这样评价一个人:“他是最实际的救国人才,是抗战建国中值得全国人民效法的人物,是久经考验老党员……”说的就是新四军二支队政治部主任罗化成。罗化成的英雄事迹,在他奋斗过的闽西山区和江南水乡,一直为人们所赞扬、传颂。  相似文献   

20.
"教育救国"是近代中国特殊背景下出现的一种社会思潮。青年毛泽东在救国理论与实践中都曾受到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但他在不断的实践与学习中,最终摆脱了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