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经营形式是农牧生产领域生产关系的具体表现,反映着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为了有效地进行生产而选择的具体组织形式。农业经营形式的选择应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取向,它是动态的演进过程。作为农村改革之初建立的家庭土地承包责任制经营形式,其功绩是举世公认的,是当时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要求的客观选择。这种生产经营形式的变革,确立了农户经营的主体地位.农民获得了经营自主权和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农业生产力从“一大二公’物检桔中解放出来·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实现了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第~次飞跃。但是.随着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建议》指出,要推动生产力更快地、更高水平地发展,就要实现“经济增K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岳阳县是全国商品粮棉发展基地县,也是全国肉类生产百强县之一、水产、蔬菜、茶叶、芦苇等在全省位居前列。我们要立足农业大县这一县情,致力发展集约型农业。-。高标准抓好农业基地建设,提高规模生产率。规模生产是集约化经营的重要内涵,而基地又是实现农业规模生产的最有效的形式,这也是生产关系变革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首先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建好农业基地,实现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专业…  相似文献   

3.
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进行了经济改革和体制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革除了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这些调整和改革,特别是实行各种形式农业生产责任制和工业企业的经济责任制,合乎规律,深得人心。  相似文献   

4.
党的第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九五”计划和今后15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前者是生产关系的改革,后者是生产力如何发展,两者是相互联系又互相促进的.  相似文献   

5.
1、根据我国的经济形势,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这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个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完善,一个是生产力发展方式的变革,两者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能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扫除体制障碍,提供转变的体制条件。另一方面,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又能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创造宽松的经济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转变。农业集约型增长与农地制度创新是两个转变在农业经济上的具体体现。2、关于粗放型和集约型的划分最早出现在农业…  相似文献   

6.
农村税费改革不仅限于减轻农民负担,而是要全面改革农村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解放农村生产力,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改革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核心问题是保护农民的产权和人权,在农村建立市场经济体系和相关的法权制度。农村税费改革是我国农村继土地改革、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之后的又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重大社会变革;也是我国农村经济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走内涵发展道路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的新内容。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开放,才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所谓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它包括所有制结构和经济管理体制两个方面的内容。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发展生产力,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是必由之路。”这就是说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是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农业发展要注重转变增长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改革经济体制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体制转轨”与“增长转型”同步推进,相辅相成,这是党中央在全面分析我国经济现状和发展趋势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的历史时期经济工作必须遵循的指导方针。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这个指导方针,积极推进增长方式的转变,努力提高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农业为什么要实行这个转变,怎样实现这个转变?这是需要认真探讨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首先,从农业面临的历史任务看,转变增长方式,是实现“九五”期间和2010年农业发展目标的迫切需要。在今后五年、十五年,无论是要保证粮棉油等基本农产口稳定增产,还是要保证农民收入有较快的增加,都必须积极推进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农业走上既有较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认为,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决定该社会的性质。所以,新中国成立以后,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任务。我们党在解决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上所采取的途径和方式是创造性的,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它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从总体上说,“一五”时期,通过“一化三改造”,我国成功地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这是必须肯定的。然而,由于过早地取消了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以后又长时期地不停顿地变革生产关系,提高公有化程度,搞所谓“穷过渡”,这就越来越脱离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做了一些既不利国又不便民的蠢事,使本来已经得到解放了的生产力又有了新的羁绊,导致七十年代末,我国国民经济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  相似文献   

10.
郭云 《新长征》2000,(1):13-14
我国是一个农民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八十的农业大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这是一个牵动全局的战略问题,也是我们党制定农村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在农村实行改革,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下放给农民,实现了“生产者有其权”,使农民摆脱了极“左”路线的束缚,又一次获得了伟大解放。这次解放不但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而且丰富了农民的生活内涵,开创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一、从盲目拔高生产关系到大力发展生产力──解放农民的理论基础 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低,并且各个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是不断改革的社会,这是因为:首先,社会主义的改革是它自身的矛盾运动的深刻反映。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一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中,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生产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上层建筑不断地与之相适应,这种不断适应的过程也就是以政治和经济管理体制为主体的上层建筑加以主动或被动调整的过程。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这种调整是以改革的形式主动进行的。其次,社会主义的改革也是其历史使命的  相似文献   

12.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实际和当前的一些思想问题,反复学习理解这一论断,初步认识到了其重大意义。一、“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论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丰富之一,就是把改革推到解放生产力的高度,纳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范畴。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发展和历史变革,形成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性质的客观规律。毛泽东同志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基本理论,说明“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使我们吃尽了苦头。在探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换这一严肃课题时,必须看到在粗放型增长方式背后,隐藏着较深的经济体制成因。因此本文将从体制角度出发,剖析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成因并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思路。 一、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转变的体制原因 经济体制是对全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总体规定,而经济增长方式则是经济体制的具体体现。有什么样的经济体制,必然有什么样的经济增长方式,前  相似文献   

14.
建国 5 0年来 ,正反两个方面经验证明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 :“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经营转变 ,适度规模发展 ,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也是我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第二次飞跃。一、邓小平关于农业现代化的思想 ,为我国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经营转变 ,适度规模发展 ,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 ,指明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农业主体不明 ,农民积极性受到压抑 ,生产力发展受到制约 ,农业改革势在必行 ,第一次飞跃迫在眉睫。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指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到集约型、从外延型到内涵型、从速度型到效益型、从数量型到质量型的转变。其核心内容就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强化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来提高经济效益。一、经济增长方式决定企业管理方式经济增长方式属于生产力范畴,企业管理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因此,经济增长方式决定企业管理方式,即有什么样的经济增长方式就必然要求有什么样的管理方式与之相适应,如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上新项目,偏重追求数量和速度,忽视提高生产要素质量和…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这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深层次矛盾而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这里结合实际就铁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问题谈点个人看法。 一、转变:势在必行 铁路运输经济要想发展壮大,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经营转到集约型经营上来,是铁路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铁路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企合一”、“大一统”、“大而全”的管理体制,严重地影响着铁路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步伐。因此,把握机遇,强化管理,大力推进铁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已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未来15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个转变是互相关联、相辅相成的。前一个转变的根本要求是深化改革,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后一个转变的根本要求是促进发展,解决生产力的问题。抓住了这两个转变,就抓住了解决当代中国问题的关键所在,就能够顺利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五大以来,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国有企业改革在全国各地普遍展开。但由于受我国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在发展股份制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要很好地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股份制,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解决好对股份制的认识问题 股份制是以入股的方式把分散的、属于不同人所有的生产要素集中起来,统一使用、合理经营、自负盈亏、按股分红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股份制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它是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股份制是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本身既不姓“资”,也不姓“社”。资本主义社会可以利用它来发展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宁波来说,更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生产关系的调整和生产力发展方式的变革,必须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找准转变的重点和途径,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仅就宁波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点和途径谈一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历史的出发点和基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和发展水平,否则就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侄梏。所有制关系及其实现形式作为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在特定生产力基础之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变革。我国传统的“一大二公”模式,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被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因而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不仅是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而且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中国又处在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