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是在我省科学发展、推动跨越、同步小康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为贵州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制定了"贵州版"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完全符合中央精神、符合贵州实际。贵阳市作为省会城市,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必须充分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制定和采取强有力的举措,开启贵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征程。省委对贵阳市贯彻落实党的十八  相似文献   

2.
朱江 《当代贵州》2013,(20):32-33
有人说,一个时代是一片森林,城市则是这个森林中的大树,当这片森林在这个时代风云中"哗哗"作响时,贵阳这棵云贵高原上的大树,也正努力地吸吮着时代的养份,在岁月中枝展叶发。作为国家林业局命名的全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城市,贵阳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在贵阳市的行政区域内,现有林地面积419万亩。森林覆盖率41.78%。贵阳市区周围,群山环抱。林木苍翠,由宽1000—7000米,长逾70千米的森林  相似文献   

3.
正未来五年,贵阳市观山湖区将以大数据、大金融为引领,建成创新型中心城市核心区;以"三湖三山七河百园"为着力点,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展示区;以增进民生福祉为落脚点,建成全国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示范区。美丽的观山湖公园、热闹的美食广场、炫丽的奥体中心……走进贵阳市观山湖区,绿色生态与现代都市完美结合,一个宜业宜居、人民幸福、生态文明的现代都市,正清晰地呈现  相似文献   

4.
<正>体育场地不仅是发展体育事业的物质基础,也是政府建立整个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基础,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当前新形势下,如何抢抓好"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两大国家战略叠加所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强力推进体育场地建设、充分盘活和开发现有资源,破解体育场地设施严重不足的发展瓶颈显得非常重要。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改善民生保障的深入推进,贵阳市体育场  相似文献   

5.
正贵阳市云岩区人口密度达到10233人/平方公里,逼近一线城市人口密度,土地资源匮乏、社会公共资源紧张等一系列问题随之出现,轨道交通的建设,无疑是云岩解决发展困境破题的重要契机。作为省会城市中心城区,贵阳市云岩区连续12年蝉联全省经济强县建设考核榜首,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都是全省的排头兵、领头羊,2013年财政总收入在全省率先突破100亿,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的目标也已基本实现。  相似文献   

6.
胡瑶 《当代贵州》2014,(22):32-33
正位于黔中腹地、贵阳市南郊的花溪区,是贵阳市重点建设的文化、旅游、教育和生态区。随着2012年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建成并对外开放,花溪区更是成为贵阳市民闲暇之时的好去处。随着外来游客的增加,花溪区的生态承受能力和治安问题也日渐凸显。面对这样的问题,贵阳市公安局花溪公安分局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立足贵阳是西部欠发达省会城市的实际,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发展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贵阳市积极响应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号召,按照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和明确要求,积极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发动机",坚守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两条底线",全面打造发展升级版,努力在  相似文献   

8.
岳振 《当代贵州》2013,(7):26-27
贵阳将以生态文明为统领,让绿色经济在西部崛起,到2015年,贵阳市要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到2020年,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去年底,在《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下称《规划》)新闻发布会上,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李军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向媒体表达了上述愿景。  相似文献   

9.
八面来风     
《当代贵州》2009,(6):10-10
贵阳市:跻身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近年来,贵阳市凭借自身独有的气候、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创建"爽爽的贵阳"、"中国避暑之都·温泉之城"等城市品牌,有效促进了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2008年虽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但全市旅游总收入仍较2007年增长了51%。旅游产业呈现出喜人的良性发展势头。在刚刚闭幕的第二届中国城市旅游竞争力年会上,贵阳市跻身2009年度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榜单。  相似文献   

10.
贵阳:国家森林城市——喀斯特地貌上的"绿色奇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月19日,在首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闭幕式上.国家林业部授予贵阳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这是全国首个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城市。 贵阳市喀斯特地貌覆盖面占其  相似文献   

11.
绿色自信     
正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在介绍贵州发展、讲述贵州故事时,妙语连珠、"精句"频出,既形象生动,又鼓劲提气,传递了奋进贵州的时代强音,展示了干部群众的精神风貌,彰显了同步小康的贵州自信。陈晏:群众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全国人大代表、贵阳市市长陈晏介绍,贵阳持续推进"千园之城"建设,相继建成阿哈湖国  相似文献   

12.
贵阳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要严格遵循‘高标准抓好规划,高质量展开建设,高起点改善环境,高效能加强管理’的原则,力争在二十一世纪中叶把贵阳市建设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现代化都市。”这是我市跨世纪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总结历史经验,把握时代脉搏,推进城市建设 回顾贵阳市的历史,城市建设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解放前。虽然历经几百年,贵阳市的建  相似文献   

13.
八面来风     
<正>贵阳市:跻身全国现代物流示范城市近日,贵阳与北京、上海、天津等46个城市一起入选全国首批"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贵阳市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是西部地区通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南下重要通道,也是四川、重庆南下出海的必经之地。目前贵阳市拥有物流企业500余家,其中,年营业收入上亿元  相似文献   

14.
正"贡献中国数据智慧,释放全球数据价值。"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跨越也离不开大数据产业的支撑。贵阳市观山湖区抢抓全省、全市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契机,充分发挥要素聚集优势,以建成贵阳市大数据综合试验先行区为目标,全力搭建"辐射带动、先行先试、扩大开放"的产业发展平台,快速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时代观作为科学认识和系统把握时代发展变革规律性的立场、观点、方法的综合集成,在本质上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变革与人的解放历程的世界历史阶段观,在方法上是世界体系和全球战略视野与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系统综合运用,在内容上是时代构成基础论、时代中心问题论、时代发展道路论三位一体的综合集成.从世界体系和全球战略上,科学认识世界经济现代化和全球化发展的历史阶段性,系统把握时代构成基础变革、时代中心问题转换、时代发展道路创新的规律性,既是马克思主义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根本方法和主要标志,又是我国"十二五"时期加快推进中国发展转型与世界结构重组的阶段性战略衔接与跨越式创新发展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也是加强党的先进性与执政能力一体化建设的时代要求与科学规范.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已经迎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金融"将成为这个时代重要的内容和标志。贵阳移动金融应用创新使广大群众享受到了安全、便捷、经济的金融服务和公共领域应用服务。发展科技金融和互联网金融,是贵阳市产业发展战略目标。2014年3月,贵阳入选第二批电子商务示范城市;5月,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关于组织开展移动电子商务金融科技服务创新试点的通知》,  相似文献   

17.
陈刚 《当代贵州》2014,(1):12-13
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是在我省科学发展、推动跨越、同步小康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为贵州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制定了“贵州版”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完全符合中央精神、符合贵州实际。贵阳市作为省会城市,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必须充分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制定和采取强有力的举措,开启贵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8.
正地下管网是城市的"生命线",在城市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贵州"六网会战"的重要内容之一,全省从去年开始全面启动了地下管网会战,快速推进地下管网建设,为城市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6月23日,大雨过后的贵阳市空气格外清新。记者在贵阳市茶店大沟银佳花园段看到,大沟里水流湍急,水质清澈见底,沟边布满已经新建的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贵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数博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阳明文化"活动等极大地激发了城市的发展活力,全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美誉度、知名度不断扩大,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也不断加强。作为贵阳市的主城区,云岩区是文明创建中的主战场,是贵阳市  相似文献   

20.
李海钦 《当代贵州》2022,(10):10-11
全国政协委员、贵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魏定梅今年准备了关于支持贵阳市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提案. "新国发2号文件提出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作为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贵阳建设'无废城市'意义重大."根据调研掌握的情况,魏定梅提出了强化环境保护执法监督力量,广泛宣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发展壮大绿色经济,探索完善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