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亚男 《学理论》2012,(2):43-44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及个别访谈法对陕西南部地区的小学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以及MTH总分个量表得分上,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都有较明显的差异;小学留守四、五、六年级儿童的对人焦虑以及冲动倾向在三个年级上差异显著;恐怖倾向上男女差异显著;留守儿童的不同家庭背景下(母亲外出,父亲外出或者父母均外出)留守儿童在对人焦虑、过敏倾向上的得分差异明显。由此可以看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留守儿童,且在年级、性别和留守类型上得分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年和2012年两轮数据,从自评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三个方面,使用多个指标比较了流动、留守与城乡本地四类儿童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分析结果发现:流动儿童的自评健康随时间下降,但身体(身高体重等)和心理健康相对较优;留守儿童与农村本地儿童在三个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从发展变化看,流动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但存在性别差异);心理健康的发展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结论认为:我国儿童健康状况及发展的主要特征仍然是城乡差异;总体看,流动有促进儿童健康的作用,留守对儿童发展没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地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即东部地带在体质上相对较好,在心理健康方面却相对较弱;而中西部地带正好相反。建议加强社区建设,家庭、社区与社会共同努力,促进全体儿童健康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出现在农村教育中不可忽视,针对留守儿童学习差,性格缺陷,心理障碍等问题,我只是肤浅地谈了一些想法,以引起更多有识之士对留守孩子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调查数据表明,农二代大学生有无留守经历的不同人群之间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差异,尤其是双亲外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农二代大学生的留守经历导致较低的亲子关系质量进而产生较低的家庭归属感,而亲子关系与家庭归属感的下降共同导致较高的心理健康危机。数据还表明,小学阶段的留守经历比初中阶段的留守经历对农二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更为显著。流动人口制度必须预防"留守儿童"尤其是双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的出现。具体操作政策应该是既可以促进人口流动的家庭化、移民化,也可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鼓励回流。  相似文献   

5.
门萃苗 《学理论》2012,(15):59-60
主要介绍了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由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关爱等的不到位,留守儿童群体中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要充分重视家庭、学校和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影响,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流动与留守——从社会化看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对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的社会化过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在智育社会化与生活社会化方面,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身心健康、知识面广度方面流动儿童优于留守儿童,在人际关系方面留守优于流动儿童,总体社会化结果上流动儿童优于留守儿童,这意味着农民工子女选择流动更能够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问题形成的原因较为多元,基于微观层面,学校道德教育意识缺失,"扶贫式"、"慈善性"、"差生化"道德教育的错误倾向,与将留守儿童视为"差生"教育的误识,对其道德产生了累积性的消极影响。消解这一影响,须确立学校在留守儿童道德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合理利用学校的组织性教育力量,合理安排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8.
重庆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深入研究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问题的途径,关系重大.统筹城乡发展,从根源上杜绝留守儿童产生,这是解决留守儿童一切问题的终极途径;多措并举,加强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这是解决留守儿童思想道德问题的过渡途径.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来自不同企业的415名员工为调查对象,探讨了德行领导对下属工作行为的影响作用.层次回归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德行领导对下属的敬业度、忠诚尽责、工作满意度、利他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下属的离职意向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研究结果体现了德行领导的价值,也进一步验证了德行领导问卷具有较高的预测效度.  相似文献   

10.
李铁鹰 《民主》2015,(4):32
支部简介民进湖北省荆门市掇刀支部成立于2007年9月,现有会员29人,留守儿童关爱和摄影基地是支部品牌。支部2009年获“民进湖北省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称号,2013年获“民进全国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优秀“爱心妈妈”张小丽会员日记中有一句话:“我能怎样帮助他们?五年了,虽然我不是小天星的称职的班主任,但我一定还能为他做点什么,尽管我的力量很微薄、我的帮助很短暂,我还是要尽我的所能。”民进掇刀支部的每一名会员都是这样关爱留守儿童的。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重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有的户籍制度造成了亲子分离式的劳动力迁移,并在迁出地形成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由于缺少来自父母的照顾和监控,留守儿童及有留守经历的青少年的学习表现、心理健康和行为规范都要差于其他青少年,进而使得他们有更高的犯罪倾向。来自65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很好地支持了以上假说。工具变量方法估计显示,人口迁出显著增加了迁出地的青少年犯罪,人口迁出率每增加1%,迁出地青少年犯罪数将增加8.6个百分点左右,青少年犯罪率将增长7.8个百分点左右。回归分解发现,人口迁出率也是扩大各地级市青少年犯罪差异的因素,其中,人口迁出率对青少年犯罪数差异的贡献率达13.93%,对青少年犯罪率差异的贡献率为9.52%。因此,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可能需要深化改革现有的户籍制度,以促进劳动力家庭的整体迁移。  相似文献   

12.
“留守儿童”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个庞大的群体.由于这部分的儿童大多数都是留守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的同龄人来说,他们的受教育权、发展权等合法权益均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大大地限制了留守儿童自身的发展.因此,对于留守儿童的人权保障问题渐显其紧迫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王焕霞 《学理论》2012,(23):67-68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受教育状况不容乐观,亟待引起我们更广泛的关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需要在了解他们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影响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以找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一是发挥政府教育保障与政策扶持的主导作用;二是发挥家庭教育的监护、引导作用;三是坚持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作用;四是坚持留守儿童的自我教育的培养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艳  刘湾 《学理论》2013,(23):92-93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打工,这也就导致留守儿童的出现。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群体越来越大,而在他们身上也凸显了一定的社会心理问题,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向、孤独等性格特征。要从人本主义关怀出发,从行为疗法的角度出发采取干预的措施,以期能有效预防以及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25)
以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太阳村留守及困境儿童为例,研究分析留守及困境儿童的生存状况,关注留守及困境儿童,为他们送去温暖;调查当地教育质量、师资力量,研究儿童留守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根据一系列调查及分析,结合实例寻找出可行的解决留守及困境儿童生活及教育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6,(7)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命教育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而日益突出,尤其是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输出的地区,更加明显。改善留守儿童的生命质量的教育问题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双向的教育活动。从伦理学的视角对留守儿童生命教育进行分析:生命权利的主张显示留守儿童个人存在价值的合理;生命理解的反思阐释其个人存在需要良好的社会适应性;生命意义的超越是其社会存在的升华。在此基础上,从提升农村社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两个方面进行考量。  相似文献   

17.
杨艳  冯莉 《学理论》2011,(17):245-246
留守儿童作为我国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存在的问题不断的暴露出来。社会与政府已经开始关注存在于这个特殊群体身上的种种问题,尤其是教育领域的问题。但是,在留守儿童青春期性教育方面的关注却很少。因此,分析留守儿童青春期性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问题评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前对农村留守儿童规模的估算,众说纷纭。从目前学术界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规模的几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来看,研究者对农村留守儿童规模的计算方法不同,计算结果相差悬殊,不同学者说的留守儿童往往也并不是同一回事。同时,不同学者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计算,在科学性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其原因可能在于学术界对留守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定义有一定共识,但缺乏对该概念作出较为完善、被普遍接受的操作性定义。对过去有过留守经历现在已不处于留守状态的儿童是否算留守儿童,以及留守经历的时间是指一次持续的时间还是多次留守累计的时间,对父母双方均外出(或单亲家庭中父或母外出)与父或母一方外出的儿童是否作一定的区隔,等等问题,还需要学术界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19.
许小燕  孙奔  杨柳 《学理论》2014,(1):98-99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日趋壮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做好留守儿童的社会化教育工作,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找出影响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原因,并加强和完善对留守儿童的社会化教育。  相似文献   

20.
日本"单身赴任"研究对我国留守子女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佘凌  罗国芬 《青年研究》2005,18(10):34-40
留守子女的实质是未成年子女与其父母双方或一方在一定时间内的亲子分离现象.东邻日本社会所长期存在的"单身赴任"现象所造成的一些问题,与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所造成的留守子女问题有某些类似之处.为把留守儿童研究引向深入,本文对日本的单身赴任研究状况进行回顾与思考,分析日本单身赴任研究对我国留守儿童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