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道德代价实质上是社会发展实践活动在道德上的否定性方面,它是与人类追求的社会进步价值取向相悖的负面道德价值和道德价值损失。因此,在绝对道德价值上,道德代价具有负面的价值,其负道德价值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损害道德主体的道德人格,导致道德主体的道德异化;损毁道德主体的精神支柱,荒芜道德主体的精神家园;错误道德主体的价值取向,引导道德主体走上发展的邪路。  相似文献   

2.
作为无产阶级寻求自身和人类解放发展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不是从道德理想出发来解释世界与历史的生成和发展,但这并非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不讲道德或没有道德观点。马克思主义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内核,把人民大众视为价值主体,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正义”和“至善”的道德追求与精到理解。具体地讲,它强调在个体与社会、平等与公正、自由与责任的价值统一中推进实然向应然的切近,全面辩证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道德主张蕴涵的价值精神,将有助于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合理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在作为钱广荣先生的“道德悖论”立论根据的三个案例中,根本不存在所谓的“道德悖论”问题。钱先生在理论上的失误之处,在于他用社会道德中对个人的“利他”要求,排斥个人道德中合理的“利己”诉求。  相似文献   

4.
倡导次道德的必然性及必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次道德”这一命题在现今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支持者认为倡导“次道德”可以减轻违法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反对者认为倡导“次道德”会败坏社会风气,模糊人们对原来道德标准的判断。作为支持方,笔者从各方面论证了“次道德”存在的必然性,并基于这种论证提出倡导“次道德”的必要性,从而得出结论———倡导次道德有益于社会大众。  相似文献   

5.
“官本位”意识是当代中国德治的首要障碍。它导致奴性人格和双重人格,妨碍道德人格的确立;它由于缺乏执政的责任伦理,导致公众社会责任感的淡漠;它以权力为本位的价值观严重误导了社会公众的价值取向;它“与民争利”的官德官风,成为社会道德风尚衰败的重要根源。因此,批判和破除“官本位”意识应是以德治国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为397983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经济总量的增长并不意味着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人均GDP的突破并不能改变“道德滑落”的现实。“不道德的血液”不仅流淌在某些商人的血管里,更是一些权力掌控者肆无忌惮地腐败和大行潜规则的源头,其结果就是社会道德底线一次次地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7.
论编辑人员的道德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工作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脑力劳动,它要求编辑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编辑人员务必注意道德养成,强化职业道德意识,确立坚定不移的马克思主义的道德信仰,追求敬业奉献的道德价值,完善公正自律的道德人格,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8.
传统道德一直是维系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我们应该重新评估其价值,确定其地位,并进行适当的解构和建构,区分开传统道德的“宗教性道德”和“社会性道德”,让“宗教性道德”成为个人的追求而成圣成贤;让“社会性道德”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基本生活规则和内心协议。  相似文献   

9.
一般性和普遍性是道德原则最基本、最关键的要件。道德原则的“普遍性”致力于寻求所有人的共识,甚至可以说它的构建方式就主要是在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和道德理论中寻求一些基本的共同之点,即被我们称为道德共识的东西。寻求一种道德共识的必要性来自社会本身,而其迫切性则来自这个时代,来自现代社会。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一种基本的道德共识才能维系,才不至于崩溃。而现代社会由于趋于多元,则更迫切地需要凝聚起某种道德共识。  相似文献   

10.
道德正义:“次道德”的试金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几年由于道德正义的沦丧、道德规范的失范及道德的日益个性化、多元化走向,人们对道德评价标准有所动摇。甚至有人在错误的大前提下降低道德评价的标准,提出了“次道德”,以便达到匡扶正义,减少社会公害的目的。这无疑是缘木求鱼。要想真正匡扶道德正义,为道德走向谋一出路,落脚方式只能是法律正义、制度正义的建立,那就是应建立一个公正的道德评价标准———“次道德”及公正的道德评价机制———道德法庭。  相似文献   

11.
民族院校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思想观念的变化趋势从总体上讲是积极的,他们不再以“边际人”的身份去改造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而是从自身的处境、要求和利益出发去作价值判断与价值参与。在这一进程中,少数学生的思想价值观也产生了严重的扭曲。学校应重视他们的心理素质的提高,并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进行心理调适,让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追求仁义,“学为圣贤”是儒家的普遍追求。他们注重内在修养,追求高远,看重社会责任的担当。他们认为要实现道德理想,应当明确自己的理想,磨练坚强的意志,学会取舍,不断注重内养和积累。学习儒家道德理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引导青少年磨练意志、修养心性,从而引导其追求较高的人生目标。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对道德的社会功能及其道德认知呈现出新的取向,在继承、涤荡和挑战传统道德的基础上,他们形成了新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和生态伦理、网络伦理等新领域的道德准则.我们应在宏大理论和宏观结构与具体行为和事实经验之间建立一种"中层理论",指导道德取向或道德行为的经验研究.这种基于"中层理论"的道德建设方略,不仅适用于大学生,也适用于全体公民,是新时期道德建设的一种新方略.  相似文献   

14.
“价值无涉”作为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由马克斯·韦伯首先系统化地阐发的,韦伯把“实在”划分为“事实”与“价值”这样两种迥然相异的维度,前者属于科学认识的领地,由社会科学予以处理;后者则划归宗教信仰或者习俗成见之域,是社会政策所欲涉及调整的对象。两者必须分离或者保持距离,以免相互混淆。本文在详细分析“价值无涉”内涵的基础上,力图揭示韦伯提出这一研究原则的现实意图及其理论脉络,并发现他这一方法论运用的结果却导致了自己学术上的若干重大失误。  相似文献   

15.
从"民工荒"现象看企业对员工的责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日益升温的“民工荒”正向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发出警告。尤其在沿海地区,“民工荒”更加严重。“民工荒”的出现,一方面表明资方必须对劳动者承担责任,企业对员工的责任主要体现在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定期培训员工等方面,同时资方也要有社会责任和道义方面的责任;另一方面表明农民工权利意识的增强和对自身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公务员由选择从政到选择辞职、下海,是社会发展多元化的一种表现,是宪法赋予公务员的权利,是公务员对个人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实现途径的再选择。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如果放任高素质的公务员流失,对国家是一种极大的损失,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因此,我们要对公务员"逆淘汰"现象给予足够的认识。笔者综合一些业已形成的观点,对公务员"逆淘汰"现象的原因和对策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恶法亦法理论萌芽于苏格拉底,形成于奥斯丁。如果说良法理论催生了实质法治,那么,恶法亦法理论则催生了近代形式法治。恶法亦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价值表现为:它有助于中国在法治初级阶段强化规则意识;有助于解决当代中国法律难于实施的问题。归根结底,最根本的还是寄望以此解决中国法治的生根问题。有鉴于此,法学理论应从浪漫主义转为坚持法律保守主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及社会冲突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冲突在任何时期的任何社会都存在。在开放的社会,冲突的表现形式更是多样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和谐"、"大同"理念使人们长期以为冲突是社会中一个消极的现象。然而很多时候,冲突是彼此对立的各群体之间关系的润滑剂,冲突对社会的积极功能长期以来遭到忽视。当然,无序的冲突对社会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何根据社会发展的现实,正视社会冲突并使得冲突在一个合理机制中运行,是当前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前,大学生对网上交际比较感兴趣。受道德观念的支配,他们对于网上交际行为有自己的认识和评价。调查显示,网上交际,是一种新的人际交往方式,如果运用得好,对大学生成长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总体看来,大学生网上交际的态度,以及评价网上交际行为的价值标准是比较健康的。  相似文献   

20.
从“去文学化”走向“专业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写作课程不放弃对文学的依赖性,就没有自身的独立性,就没有本课程的个性.在中外应用写作教学的成功经验中,也往往是"去文学化"越彻底,课程的个性就越鲜明,越具有自我的魅力,也越具有范型的意义.应用写作教学在"去文学化"之后,应该关注技术操作流程,这并非要忽略与牺牲写作主体的人文涵养,忽略日积月累的素质与功底,而恰恰是尊重课程特性,为学生安装简单实用的"驱动程序",让学生容易上手,从而加强课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