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法律上承认和规范劳动者的罢工权,防止非法罢工,不仅有利于劳动者劳动权益的维护,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罢工权不是孤立的,劳动法领域中的罢工权,是劳动者的一项劳动权利,是劳动者集体劳动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劳动者组织工会的权利(团结权)、集体谈判的权利密不可分。劳动者享有法律所保护的合法罢工权。罢工基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局限于劳动关系领域,并要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在法律上确立劳动者享有合法的罢工权后,如何保护依法罢工的劳动者的利益是法律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关系到劳动者罢工权是否能真正享有的保障。为了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法律应当赋予劳动者罢工权,但当罢工影响到社会公共秩序的时候,罢工权就应该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2.
3.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使得企业中的劳动关系市场化、契约化,企业中的劳动争议大量增加。而罢工现象作为集体劳动争议的一种激烈形式,近年来大为增加,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罢工自由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与重视。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罢工问题,有效缓和劳资双方矛盾,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成功经验。本文从世界范围内罢工权的确立谈起,从我国实际出发,结合世界各国立法实践,提出了罢工立法的必要性与相关举措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雇佣为纽带的劳资关系中难以避免的会出现各种矛盾和冲突,剧烈的冲突爆发时就会引起罢工行为。世界各国以及国际组织都在致力于解决这种矛盾冲突以保证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罢工问题也日益增多。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正确认识罢工现象、解析罢工权,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罢工权入宪的理性构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罢工权作为公民的一项法定基本权利,具有宪法权利之属性,理应受到宪障。但我国现行宪法没有关于公民罢工权的规定,这样就导致现实生活中劳罢工权屡遭限制、剥夺、迫害和被利用。所以,从宪法的高度来保障劳动者权势在必行。因此,罢工权入宪是迫切需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浅谈对罢工权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罢工权是国际人权公约规定的一项基本人权,但是我国宪法及相关法律并没有对罢工权进行明确规定,工人是否有罢工权、罢工权应该如何规范等问题再次摆在了我们面前。本文从各国法律对罢工权的规定和我国宪法对罢工权的规定进行分析,阐述罢工权的合法性及提出对罢工权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家通过修改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在我国劳资纠纷日益严重的今天,罢工问题越来越重要.我国现行法律中没有规定罢工权,主要因为其与我国的工会、劳动者的权利意识不相吻合.罢工权在我国面临着困境,但在党的领导理念、指导思想、制度及法律方面又孕育着希望.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已经建立,但还在发展阶段,劳动力资源市场配置基础有待牢固。罢工权是市场经济下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也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承认的公民权利。①不仅如此,劳动基本权利对于劳动基本要素的市场配置也具有重要意义。市场配置的核心是权利的有效配置,只有产权明晰界定,市场博弈才能得以展开,价格不至于扭曲。目前我国尚未颁布严格意义上的罢工法律规范,罢工活动仍呈现自发、无序的特点。劳动权利的缺失不利于劳动力资源价值的充分彰显。市场经济是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的社会化商品经济,可简单将市场分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劳动力市场属于要素市场,要素的有效配置须符合市场基本规律。劳动权利是要素的价格在法律上最直接体现,权利的不完整有损交易的公平与自由。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的实践需要赋予劳动者罢工权并予以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9.
10.
罢工权是一种经济权利和基本人权,我国法律应当对其加以保护.罢工权的发展历史也表明,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对罢工权进行了规定和保护.而且,罢工权的合法化也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和现实需求的. 相似文献
11.
论非公有制经济的宪法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而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宪法保护具有客观必然性。而我国现行《宪法》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保护尚存不足 ,这既有体制方面的原因 ,也有观念、意识方面的原因。因此 ,需要对现行《宪法》进行必要的修改 ,以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宪法保护。 相似文献
12.
刑法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保护,在入罪界限、刑事责任承担和刑事司法等方面失之偏颇,存在厚此薄彼的现象,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保护明显不力,这与经济体制的僵硬性和刑法本身的特性等因素密不可分。在这种情况下,基于市场经济主体平等的需要,以及法的正义、平等、自由等价值的要求,调整刑事政策和完善刑事立法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实型罢工具有劳资性罢工与政治性罢工混合、权利争议罢工与利益争议罢工混合、群体性罢工、谈判前罢工、非法罢工等特点。鉴于现实型罢工的诸多弊端和罢工在市场经济中的不可避免性,应当积极推动现实型罢工转向目标型罢工,即分别采取措施,促使混合型罢工转向劳资性罢工和利益争议罢工、群体性罢工转向团体性罢工、谈判前罢工转向谈判中罢工。此种转型亦即对现实型罢工的预防。与罢工转型同步且引导罢工转型的罢工立法,其策略要点有:罢工立法的样本以目标型罢工为主;灵活处理集体合同立法与罢工立法的关系;妥当安排集体(群体)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立法与罢工立法的关系;坚持罢工保障与罢工规制并重。 相似文献
14.
2008年,重庆、海南、甘肃、广东等地相继出现出租车司机罢运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显然,罢工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而客观存在。然而,中国的宪法和法律并未规范劳动者的罢工权,罢工手段的合法与否成为了问题。而中国一直回避罢工权问题,原因在于罢工权的政治属性以及其引起后果的影响度。不过,罢工权作为消极劳动权,应当受到宪法的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罢工事件将会越来越多,罢工权入宪将成为趋势。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邓小平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 ,始终关注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并对其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地位和作用及其与公有制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阐述 ,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进行平等保护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指出从刑事政策和立法、司法实践以及刑事法治观念等方面探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刑事司法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劳资冲突问题逐渐尖锐化,劳动者组织的一场场自发性罢工也引起了理论界关于罢工合法性及其未来规制的争论.许多学者草率的要求将罢工合法化,本文认为,罢工是一件社会成本极大、破坏性很强的行为,我们应该在全面了解罢工的机理及其合法性要件的基础上,审慎地开放罢工权并严格规制.本文从我国当前罢工现状出发,从权利和利益争议、罢工的合法性要件等视角分析罢工权的确立问题,并提出罢工的相关配套规制措施,以期促进罢工的合理合法规制. 相似文献
18.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2次会议通过了对我国现行《宪法》的第4次部分修改。《宪法修正案》中把《宪法》第11条第2款“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有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的规定修改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这样的修改,全面、准确地体现了党的十六大对非公有制经济既鼓励、支持、引导,又依法监督、管理,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精神;也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实际情况,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这一修改标志着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了较前更加全面、更加可靠的宪法保障。应该看到,为了进一步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修改后的宪法保护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关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规定,使这次宪法的重要修改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宪法是在经济立宪时代中诞生和变迁的,因此,在立法者设计、宪法规范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之间,就形成了最紧密、最根本的关系.通过考察中国宪法50年来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发展的重大影响--既可以引发和促进,也可以全面遏制--从而提出宪法参与(非公有制)经济应有界限.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公有制经济曾经在建国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占居绝对多数与优势地位,对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国民生活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与此相适应,刑法在设计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时就基本上以公有制经济为标本,保护的对象也主要集中于公有制企业和组织。最近二十多年,国家通过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对外开放,个体、私营等多种经济成分如雨后春笋,迅速成长,非公有制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在国民经济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理论上讲,刑法应当适时做出调整,增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保护力度,做到平等保护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两种经济形式。不过,这也错失了通过刑事立法平等保护各种经济成分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