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4 毫秒
1.
“谅解”说     
佐人 《现代领导》2010,(4):32-32,31
“党既能谅我,我亦谅别人。别人更谅我,互励互除乘……”这是陈毅同志当年在《六十三岁生日述怀》一诗中掷地作响的诗句。  相似文献   

2.
樊芒 《台声》2003,(1):54-54
2002年12月22日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了《欢聚一堂》特别节目———《两岸情缘》征文颁奖晚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国家广电总局、国务院台办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及各界来宾300多人出席了颁奖晚会。来自海峡两岸的11位征文获奖作者代表在晚会上领了奖。今年3月至6月,中央电台对台广播中心为筹备“第五届台湾听众联谊会”遴选听众代表,在广播节目中开展了题为《两岸情缘》的征文活动。这次活动得到了海峡两岸听众的热烈响应,短短3个月,便收到来自台湾各界人士和祖国…  相似文献   

3.
今天,是《中国妇运》50岁的生日,我作为曾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过的一员,心情非常激动。我想,不仅仅是我,在座的和不在座的所有妇女工作者,都对《中国妇运》怀有一份深厚的感情,一份特殊的爱。春华秋实,风雨阳光,50年来,《中国妇运》在全国妇联一届又一届书记处的领导下,在一辈又一辈老主编、老编辑的努力下,在全国各级妇联干部的支持下,进步发展得非常快。她不但忠实地记录了一代又一代妇女工作者为中国妇女的解放事业顽强奋斗、无私奉献的光荣历史,而且客观地反映了50年妇女工作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绩。特别…  相似文献   

4.
费陈彩霞 《台声》2003,(1):30-31
接到《台声》杂志的约稿信,才想到《台声》已创刊20年了。作为《台声》的老朋友,在她过20岁生日的时候,我的确该写点什么,但提起笔,又不知从何下笔。还是像阎信中说的那样,“写一写康宁庄园和《台声》吧!”窗外,我们的康宁庄园被白雪装扮得像一位不染纤尘的仙女,湖面已结了厚厚的冰,冰面上覆盖着白雪,像平铺的羊绒毛毯。圣诞节前的康宁庄园静谧安详,像是永久都是这样似的。只有我和大卫清楚地记得,在康宁庄园,在湖面上,在岸边草坪上,曾经火红沸腾的那些日日夜夜。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我带着孩子跟着在台北美国学校教…  相似文献   

5.
参加《中国妇运》创刊50周年座谈会,心情十分激动,感受颇深。第一个感受,《中国妇运》50岁生日本身已是令人激动,看到这么多为妇女事业奉献毕生精力的老大姐,更令我心中顿生一股使命感,前辈交给我们的接力棒,我们一定要接好。 第二个感受,就是50岁的《中国妇运》是这样成熟和充满魅力。我看用粗针大麻线、花布衣衫、时髦服装来形容《中国妇运》不同时期的面貌,再恰当不过了。这其中浓缩了前辈们50年的汗水,我觉得这个“姐姐”(我们《中国妇女》报只有16岁)真是了不起。 第三个感受,就是孔子讲的“五十而知天命”。所谓天命,是…  相似文献   

6.
《上海支部生活》2009,(7):10-17
刚刚过去的7月1日,是我们党88周岁的生日,也是《上海支部生活》创刊55周年的纪念日。从《新青年》到《共产党》,从《向导》到《前锋》,从《中国青年》到《新社会》……“党刊”这一特有的传播形态,在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初,就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2012年2月23日《光明日报》刊登邢姣姣的文章,央视财经频道大型公益晚会《春暖2012——特殊家长会》日前在京举办。这台长达180分钟的晚会,以特殊家长会的形式,让长时间与家长分别的留守儿童重新“遇到”父亲母亲,并现场募捐。整场晚会为留守儿童募集资金近1.4亿元人民币,以一种有创意的方式,为社会各界搭起了传递真情、汇聚爱心、关注公益、共建和谐的桥梁。  相似文献   

8.
《时事资料手册》2007,(5):97-97
8月26日晚.第12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晚会在北京展览馆剧场隆重举行。《我的长征》、《东京审判》、《太行山上》、《云水谣》、《小巷总理》、《别拿自己不当干部》、《山乡书记》、《香巴拉信使》、《千里走单骑》、《生死托付》10部力作获得优秀故事片奖。陈坤(《云水谣》)、富大龙(《天狗》)获优秀男演员奖;李冰冰(《云水谣》)、丁嘉丽(《小巷总理》)获优秀女演员奖。  相似文献   

9.
中国从古至今,以一篇文章而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政治文明、人格行为和文化思想的美文,为数不多。我翻检了一下,有9篇。它们是:贾谊《过秦论》、司马迁《报任安》、诸葛亮《出师表》、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范仲淹《岳阳楼记》、文天祥《正气歌并序》、梁启超《少年国说》、林觉民《与妻书》,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0.
去年9月11日,即18位大陆记者赴台采访的最后一天,正巧是中秋节。白天,太阳一直没有露脸,可到了晚上,皎洁的月光撒满了宝岛大地。邀请和接待我们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在中泰宾馆游泳池畔为我们举办惜别晚会。天上的明月在水中,水中的明月在天上……我正举目望月沉思,客串节目主持人海基会张丽芳小姐那清脆而甜美的嗓音响了起来:“大陆记者团中的魏大哥前两天在高雄过了生日。在生日宴会上他唱了一首歌《我的生日真快乐》,现在欢迎他为大家重唱一遍。”闻声我快步跳上了舞台,用黄梅戏《天仙  相似文献   

11.
“我知道自己长得不好看,因为这,很多人打击过我,赵宝刚就曾相当直接地对我说‘你长得太难看了’。虽然备受打击,但是我从来没觉得我的长相对我的演艺事业有局限,我很清醒地知道演员的形象并不起决定性作用,关键是你的才华和演技。现在时代进步了,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变了,越来越多的小姑娘喜欢我了,我想我也能挤进偶像派行列了。”从《永不瞑目》、《像雾像雨又像风》、《征服》,到《半路夫妻》、《刀锋1937》、《大工匠》、《潜伏》,孙红雷走了一条由坏变好、由鲁莽硬汉到斗智斗勇的特工人员的戏路。  相似文献   

12.
我曾经写过一首题为《涕壮凌云》的诗,是在身残后为自己过生日时所写,其中最后一句是"寒夏入流骨松散,横溢涕下壮凌云"。每当我读到这句诗时,脑海中总会荡漾着无限的感慨,在莫名中仿佛激起一股无穷的力量,让我从一种自卑的心境,瞬间拥有一种强大的动力,从绝望中看见希望,从暗夜里迈向黎明……  相似文献   

13.
论坛花絮     
一河 《两岸关系》2009,(7):10-10
华彩聚三湘 伯公展歌喉 7月11日晚上,湖南省广电中心演播厅欢声笑语,“华彩聚三湘——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文艺晚会”的精彩节目不时博得阵阵掌声。整台节目的中华文化与湖湘文化的味道都很足:歌舞《飞天》、《万物生》,功夫表演《武魂》,杂技《俏花旦》,小提琴独奏《化蝶》,合唱《阿里山的姑娘》等,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展现了文化的力量。刘欢、毛阿敏、费玉清、赵薇等两岸歌星的出台,也使晚会的层次与品位提升不少。更大的亮点是,当歌星张靓颖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同唱《月亮代表我的心》时,吴伯雄在“有什么不可以”的回答中爽快地走上舞台,用浑厚的男中音展现了一位70岁老人的艺术风采。  相似文献   

14.
《中国妇运》2001,(3):7-8
同志们: 沐浴着新世纪的春风,《中国妇运》迎来了创刊50周年的喜庆日子。在这里,我代表书记处向《中国妇运》的50岁生日表示热烈的祝贺! 半个世纪以来,在全国妇联历届书记处的关心、重视下,在各地各级妇联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妇运》走过了50年的发展历程,她记载和见证了新中国妇女运动、妇女工作的实践足迹,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妇女工作者付出的智慧和心血。作为全国妇联的机关刊物,《中国妇运》在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传达全国妇联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交流各地妇女工作经验、探讨妇女工作理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里,…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同舟共进》2013,(4):83-84
湖南岳阳李汨生 我1938ff生,初中文化,1962年经劳动站介绍,到本城湖南省盐业公司岳阳支公司做合同工,1963年转正。喜读书,是我的天性。改革开放后,取消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生活趋于安稳,我开始陆续订读一些文史类刊物,如《名作欣赏》《文艺评论》《杂文选刊》《名人传记》《读书》《随笔》等十多种,2005年开始订阅《同舟共进》。  相似文献   

16.
只要提起笛子,人们就会联想起笛王陆春龄。我在《解放日报》、《支部生活》担任记者30多年,有幸常与陆春龄往来,感触颇深。抚今追昔、思绪万千。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时常一幕幕、一件件浮现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17.
很久以来,《中国妇运》就是我心中那一片永远青青翠翠的竹林。 初识《中国妇运》是在1991年,那时我刚调入山西省妇联做文秘工作,那时《中国妇运》还叫《妇女工作》。办公室的《妇女工作》遂成了我案头、手上、枕边的最爱。  相似文献   

18.
我最早看美剧是在十几年前。那时候,《Friends》(中译名为《老友记》或《六人行》)风靡全球,我和室友一集不落地看完,虽然是为了学英语,但收获了许多欢乐。《Friends》曲终人散时,我们还颇有些伤感,担心以后可能再也看不到这样经典的美剧。后来,陆陆续续又看了一些,例如《绝望的主妇》《实习医生格蕾》等等,也都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我很少看中国的电视连续剧,虽然有一些很不错的片子也曾吸引了我,比如《亮剑》《潜伏》,但总的来说,我并不喜欢中国的电视连续剧。最初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偏好缘自何方,后来,偶尔看了一集红遍大江南北的《甄缳传》,才恍然大悟。  相似文献   

19.
与读“红楼”有相同感觉的,是读《铁木前传》。我19岁在《天津日报》发表处女作《麦花香》。23岁,头顶一脑袋高粱花子走进天津日报社做文艺记者。有前辈编辑问,你写东西是不是受《铁木前传》影响?我如实回答:我不知道有一部书叫《铁木前传》。在文学荒漠的年代,在我那冀中平原的土炕上,能读到的唯一小说是《金光大道》。  相似文献   

20.
《今日上海》2013,(2):64-64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131419:30《再现十亿个掌声》邓丽君经典金曲全球巡回演唱会·上海站19:30 2013《今夜无限爱》奥斯卡金曲盛典音乐晚会☆上海文化广场13、14 19:15《金蛇狂舞》2013年春节晚会☆上海城市剧院13 19:30《风情西班牙》歌舞晚会24 19:15经典越剧《红楼梦》☆天蟾逸夫舞台11、12 13:30、18:30京剧传统经典名剧《四郎探母》、《秦香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