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力耕 《检察风云》2011,(20):29-31
火眼金睛,端窝案血气方刚 善于侦破“群体性腐败案”是赵桔水的最大特点,被他侦破的案件,往往是拔起一根藤,带出一串瓜。 在实践中,赵桔水探索出“以查办窝案串案为突破口,以滚动深挖为主要方式”的侦查思路和“事先决策、随机决策、风险决策”的侦查方法。面对腐败手段越来越隐蔽多变的情况,他多次带队成功侦破“群体性”腐败案件,在全院办案件数量和质量多年稳居浙江省第一。  相似文献   

2.
严州夫 《检察风云》2011,(23):11-13
近年来,在行贿受贿案件频频发生的同时,还夹杂着因为“行贿笔记”、“行贿清单”不经意间丢失而引发窝案串案的新闻。  相似文献   

3.
李晓兰 《法制与社会》2013,(28):212-213
司法实践中,“另案处理”的情形较为常见,但其监督机制目前尚未完善,本文将从案件管理工作与“另案处理”监督机制相衔接入手,论述案件管理部门如何在日常的工作中实现对“另案处理”的监督。  相似文献   

4.
左新军 《中国监察》2013,(21):26-26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纪检监察机关在查办案件工作中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职级不高但影响较大、金额不多但性质恶劣、事情不大但反映强烈”的“三不”案件进行严肃查处,维护群众利益。  相似文献   

5.
李学宏 《中国监察》2013,(22):50-50
2002年以来,甘肃省庆阳市在基层案件审理工作实践中,以确保案件质量为前提,从强化办案监督和服务人手,创新案件审理工作模式,逐步摸索总结出一套提高基层纪检监察机关自办案件质量的“协审”制度。  相似文献   

6.
“雇凶杀人”,顾名思义,即教唆他人故意杀害被害人,以达到自己对被害人予以加害的目的的行为。“雇凶杀人”案件在近几年的刑事案件中,一直呈上升趋势。在这类案件中,雇主杀害被害人的目的多种多样,如,因感情纠纷杀人、因贪图名利杀人、因生意上的纠纷杀人等,虽犯罪目的不同,但犯罪行为的表现形式却大同小异,即雇主多以金钱或财物以及其他财产性利益作为交换,唆使他人替自己实施杀人行为。  相似文献   

7.
赵阳 《天津检察》2007,(1):10-10,19
近年来,一些由检察机关反贪部门侦办的贪污贿赂案件在侦查终结以后,被起诉部门或法院认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最终不得不作撤案处理。探究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本人认为主要是因为在案件的侦查阶段一般采取“有罪认定”的方法,而在审查起诉和开庭审理阶段适用“无罪推定”原则造成的。在此,本人就反贪部门如何适应“无罪推定”原则,提高反贪案件质量,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既要查烟,又要抓人”从字面上理解,“查烟”是指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查处扰乱烟草专卖经济秩序的各种违法案件。其实质是对烟草专卖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实施的主体是县级以上各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适用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及其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抓人”首先是指司法机关对涉烟刑事违法案件当事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9.
《法律与生活》2009,(9):M0001-M0001,3
近一段时期以来,所谓的“诽谤政府罪”之类的案件接连发生,成为舆论的焦点话题,从河南灵宝的“王帅案”、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吴保全案”到四川遂宁的“邓永固案”,短短几天就爆出三起同类案件。在这些案件中,“犯罪事实”几乎如出一辙:公民在网上发帖,“诽谤政府官员”,当地公安、  相似文献   

10.
在检察机关工作了大半辈子,面对历年来频频出现在自侦案件中的“吃喝”案件,不能不使我感想万千。近年来,“吃喝”案件在各地屡屡出现,“吃喝”成了社会管理的漏洞,“吃喝”成了自侦案件的迷雾,“吃喝”也成了当前法律制裁的黑洞。“是的,这笔款是到了我的手里,但是,我为了招待  相似文献   

11.
王鼎 《法律与生活》2013,(21):20-22
一年前发生在北京站售票厅的“割喉案”,于近期一审落槌,身患精神疾病的行凶者被判死缓。该案的主审法官,即本文作者,讲述了案件背后三个同样受伤害的家庭。  相似文献   

12.
于成江 《政法学刊》2007,24(2):21-24
侦查阶段查明和认定的案件事实,是运用证据“重建”的法律中规定的案件事实,“重建”的案件事实是对客观事实的虚拟性再现。“重建”案件事实的方法主要有:搜集材料,识别案件的事实特征;分析案情,在思维上建构案件事实;查证核实,重新评价建构的案件事实;完善证据,确认案件事实。  相似文献   

13.
我国死刑具体政策是“保留死刑,严格控制和慎重适用死刑”,或者说是“少杀、慎杀”。保留死刑的规定充分体现宽严相济政策“严”的一面,但严格控制死刑的要求相对来说则体现“宽”的一面。本文从慎用死刑的视角出发,结合死刑案件审判的司法实践,探讨死刑案件中影响被告人生死的“从宽”量刑情节的适用。  相似文献   

14.
杨木 《中国监察》2009,(6):42-42
高等院校,一直以来被人们称之为象牙塔,在人们的眼里,那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是“圣洁殿堂”、“清水衙门”,似乎与腐败没有什么关系。然而,近年来,高校系统贪污腐败案件的频频发生,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2015年3月31日,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举行“二审速裁案件即审即结机制”新闻发布会,该制度为全国首创。当天,该院对一起由车辆损毁引发的民事诉讼二审案件采用了即审即结审判,从开庭到宣判除去休庭时间用时仅40分钟,真正实现了简案快审。在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透露,该机制体现在即时随机  相似文献   

16.
艾冰 《政府法制》2013,(18):30-30
2013年全国“两会”前夕,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邱学强通报,去年,全同检察机关依法立案查办了薄熙来、刘志军等涉嫌犯罪案件。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也表示,薄熙来案已经移送司法机关,目前案件侦查工作正依法进行中。  相似文献   

17.
王洪波 《中国监察》2011,(20):35-35
近年来,黑龙江省肇东市纪委、监察局在查办案件工作中,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办案措施,出台《反腐败联席会议制度》、《案件移送制度》等制度规定,建立起了市委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实施、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彰显了案件查办的整体合力。在此基础上,肇东市纪检监察机关抓“三破”,保持查办案件的高压态势;严格“三管”,营造依纪依法办案的浓厚氛围,使案件检查工作水平和案件突破能力有了新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一、审判委员会“审批”案件现状 (一)审判委员会“审批”案件缺乏法律依据 审判委员会“审批”案件的现行有效的法律依据有二:一是法院组织法有关“审判委员会讨论重大的或者疑难的案件”的规定;二是刑事诉讼法有关对疑难、复杂、重大案件,合议庭“提请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规定。严格说来,上述两条法律规定不仅内容相互冲突,而且并不能当然得出审判委员会享有“审批”案件的权力。 首先,从规定的内容上看,法院组织法规定的审判委员会职权之一是“讨论”案件,没有有权作出“决定”之说,而刑事诉讼法规定审判委员…  相似文献   

19.
王博 《内蒙古检察》2004,(5):25-26,29
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对于直接受理侦查的案件,是在查明犯罪嫌疑人之后才决定立案侦查,对于这种“以人立案”的做法是切实可行的,可这样也意味着我们不知不觉地放弃了法律赋予我们应有的侦查权限。在实践中,单一“以人立案”的侦查方式往往严重束缚了办案人员的手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检察机关部分自侦案件的及时侦破。随着加入WTO等新形势下职务犯罪呈现的新特点和“两法”修改后案件管辖范围的调整及“传唤、  相似文献   

20.
“小案”即除命案等恶性案件以外,以“两抢一盗”、盗窃“三车”为主的多发性侵财案件的统称。其大部分案值不大,有的甚至不够刑事立案标准,但它侵害群体大,事关干家万户,事关群众的安全感和对和谐的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