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毅,字仲弘,一九○一年出生于四川乐至县,小学毕业后考入成都甲种工业学校。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的知识分子兴起留法勤工俭学热潮,他怀着探索与追求的奋进精神,转入成都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学习。一九一九年五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四川省政府补助的四百元勤工俭学旅费,于六月间同六十一名川籍留法勤工俭学生赴沪,并于八月十二日  相似文献   

2.
正五四运动前后,在中国广大青年学生中曾经掀起一场留法勤工俭学热潮。年轻的邓小平就是在这股热潮中,从广安来到重庆。在重庆,邓小平深切地感受到浓厚的民主、科学的新文化氛围。他和留法预备学校的学生们在刻苦学习的同时,积极投身运动之中,参加了重庆学生抵制日货的斗争。在一场场使人热血沸腾的运动中,邓小平更坚定了自己爱国救国、振兴实业的思想。这无形中对他以后世界观的形成和革命实践活动的进行,具有相  相似文献   

3.
黎余 《当代党员》2021,(6):25-27
寻路五四运动前后,一大批胸怀救国梦的中国青年远渡重洋到法国"勤于做工、俭以求学",史称"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四川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赴法人数最多的省份,重庆则是四川开展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据统计,四川参加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人数达511人,而重庆仅巴县和江津两地就有93人。  相似文献   

4.
曾晓庄 《湘潮》2021,(3):30-31
陈公培是湖南长沙人,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又称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5名成员之一。1919年6月,受五四运动激励的陈公培赴北京,准备去法国勤工俭学。当年秋,他进入法文专修馆学习法文。这是一所专门为留法勤工俭学学生设立的预备学校。在这里陈公培有幸结识了赵世炎、鲁易等先逬青年,还与李大钊、吴玉章等革命前辈有了联系。  相似文献   

5.
革命生涯从上海开始 1920年8月27日下午3点,16岁的邓小平乘坐着"吉庆"号轮船从重庆启程,顺长江东下.9月5日,他和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的83名同学到达上海.他们是第17批赴法勤工俭学的.他们的到来,立即在上海引起了舆论轰动,许多报纸竞相报道这一消息.  相似文献   

6.
党史之最     
《湘潮》1989,(9)
最早在湘发起留法勤工俭学活动的人 1917年10月,华容籍青年罗喜闻、戴勋等人在广州结识广东留法俭学会会长黄强,遂起留法勤工俭学之念。他们返回长沙后,筹备组织留法预备学校,后因经费、校舍无法解决,只好作罢。1918年2月,罗喜闻等人赴京参加留法勤工俭学预备活动。不过,罗喜闻等主要是解决自身求学,所以未在湖南造成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1919年9月,邓小平考入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学习了近一年时间.其间,他除了学习文化知识外,还接触到一些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并且参加了川东师范、重庆联中、重庆留法预备学校学生抵制日货,反对重庆警察厅厅长郑贤书挪用公款、套购并拍卖日货等行径的斗争.这时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中国的大地上传播.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杂志经常刊登一些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也在中国出版,这可能是他接触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开始.邓小平到法国勤工俭学之后,结识了周恩来、聂荣臻、李富春、王若飞等一批先进青年后,开始接受革命思想,阅读了一大批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书籍,并且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由一个爱国青年成长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正寻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开展,最早可追溯到1912年。这年2月,蔡元培、李石曾、吴玉章、吴稚晖等人在北京创立留法俭学会,同时设立留法预备学校,到1913年6月共有100多名学生前往法国。1913年孙中山领导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留法预备学校遭到取缔,吴玉章等人被迫流亡海  相似文献   

9.
离家到重庆 民国八年(1919年),我19岁,在成都留法勤工俭学会办的留法预备学校毕了业,考在第十名.考入前三十名的学生,官府发了400元官费作旅行法国的用费.我于阴历五月初一回到家乡.从五月初一到初五这五天,朋友请,亲戚请,我真是吃得一个痛快.  相似文献   

10.
辗转抵达 短暂留宿 1920年8月27日,刚满16岁的邓小平作为四川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毕业学生离开故乡,踏上前往法兰西的旅程。9月11日,他和同学们一起在上海码头登上法同邮轮开始远航。海上颠簸39个昼夜后,这批中华学子终于在10月19日抵达法国南部港口城市马赛,成为当地一桩不小的新闻。  相似文献   

11.
重庆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1918年下半年,邓小平(希贤)第一次来到重庆,进入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两年后的夏天,他以考试第一名的成绩毕业,随即踏上留法求学,追求救国与革命真理的道路。1920年,邓小平离开重庆的时候,他年仅16岁,还是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29年后,45岁的邓小平再次踏上重庆的土地,1949年12月至1952年7月,他在重庆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西南军区政治委员和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已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方主帅。1952年邓小平奉调进京,担任中央人…  相似文献   

12.
百年风采     
正100年前,一大批胸怀救国梦的中国青年远渡重洋到法国"勤于做工、俭以求学",史称"留法勤工俭学运动"。重庆是留法勤工俭学人员的重要输出地,输送了以邓小平、聂荣臻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才,同时以赵世炎为代表的渝籍青年也从全国各地汇入到留法勤工俭学大军的洪流中。他们当中许多人在法国一边做工,一边学习新知识、新  相似文献   

13.
五四爱国运动的浪潮,激起重庆及其附近地区一大批爱国青年学生纷纷奔赴海外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少年小平一步一步从故乡广安走到重庆,走到法国,走上了职业革命家道路。重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造就了以邓小平等人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才,在川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五四运动前后,在中国掀起了一场留法勤工俭学热潮,周恩来、朱德、聂荣臻等均参加了留法勤工俭学,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先后有1700多中国学生赴法国勤工俭学,被称为世界留学史上的“空前盛举”。这场大规模的留学热潮,最初起源于中国人在法国开办的一个豆制品公司。 1902年,清末李石曾作为驻法公使孙宝琦的随员来到法国,成为中国第一批留法学生。李石曾在巴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旧居坐落在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这是一所南方传统的三合院,清一色的农家瓦舍,共有16间房子。1904年8月22日(农历7月12),邓小平同志在这里诞生。读私塾、上小学、进中学,度过16个春秋之后,他于1919年秋考入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并逐步走上革命道路。从此,小平同志再没有回过老家。  相似文献   

16.
在五四运动以后兴起的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中,湖南,由于有以毛泽东、蔡和森、肖子升等为首的新民学会的积极推动,投入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人数为国之冠”。  相似文献   

17.
走出夔门     
一 1919年9月。 15岁的邓小平离别家乡广安,乘货船顺渠江东下,来到了重庆。对这座著名的山城,长江上游的大商埠,邓小平是心仪已久了。但留法预备学校开学在即,不容他游览观光了。重庆留法预备学校设在市中心的夫子祠,即孔庙。在庙内的泮池边,建起了几间平房作为教室,没有学生寄住的宿舍,也没有运动场。学校管理比较松散,所有学生全部走读,食宿自理,上课自来,下课自去。  相似文献   

18.
田姝 《红岩春秋》2014,(8):8-11
正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作为小平同志曾经学习、工作、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重庆与其有着不解之缘:1919年,少年小平初到重庆参加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的学习,并于次年跨出国门,开始了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革命征程;1949年,二野政治委员邓小平率部进军西南,继而以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的身份坐镇重庆、主政西南,建立了不朽功绩,两年零八个月  相似文献   

19.
赵勇 《湘潮》2015,(1):6-7
五四运动时期,不少青年为求救国救民的知识和真理,赴法开展勤工俭学运动。当时新民学会积极组织,不少女子积极响应,而蔡畅即是其中的先行者。蔡畅发起"湖南女子勤工俭学学会",在法四年参加三次重大斗争,并加入新民学会和旅欧支部共产党。本文从湖南女子勤工俭学兴起背景和蔡畅留法勤工俭学活动及其影响等方面来探讨,从而更进一步了解女革命家蔡畅,并力求从女子角度展示留法勤工俭学这场意义重大的海外留学运动。  相似文献   

20.
苏叶 《红岩春秋》2014,(8):18-24
正1919年9月邓小平从广安乘船到重庆就读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1920年8月经过近一年的学习,邓小平获得赴法勤工俭学资格。8月27日下午,邓小平和赴法的同学们整队出太平门,登上法商聚福洋行的吉庆号客轮,宿船一夜,于28日清晨起航。1949年7月16日邓小平同毛泽东等面商二野进军西南的战略部署。决定:刘邓共50万人,其主力于9月取道湘西、鄂西、黔北入川,12月可占重庆一带。另由贺龙率约10万人入成都,由刘伯承、邓小平、贺龙等组成西南局,经营川康滇黔四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