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一般地说,领导干部担负的任务较重,工作较忙,一天到晚“动”多“静”少,想静心思考和研究点问题,确实不易。领导干部因为“忙”而很少有时间坐办公室,这原本无可非议,只要忙得实在,忙得有价值、有意义。但有些领导干部经常“忙”得不亦乐乎,累得头昏脑涨,其实无非是出席接二连三的大会小会,加盟天南海北的学习考察,参加名目繁多的检查评比,赶赴一拨一拨的交际应酬,光临热闹非凡的开业庆典。这种忙虚多实少,浪  相似文献   

2.
乌海.地处包兰铁路中段,横跨黄河两岸,分海勃湾、乌达和海南3个区。有人形容这里是“一水连三镇,两桥通南北”,诗情画意,又实实在在。水,是指黄河把乌海市3个区连成了一体;两桥,是指包兰线上的两座黄河大桥勾通了乌海市的南北两端、乌海市是自治区的直辖市,面积2350平方公里,人口26700余人,有蒙、汉、回等22个民族、被人们称为黄河上的“乌海三镇”。 这里素有“乌金之海”的美誉,煤的储量十分丰富,保有储量42亿吨。它还有其他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的就有近30种。乌海的矿产以非金属矿种居多,除煤以外,还有水泥灰岩、电石灰岩、石英石、石…  相似文献   

3.
鱼和蛙均是水生动物,但两者对水的态度却不尽相同。鱼对水十分亲昵,可谓一时也不能离开,蛙平时多栖息于岸边,只有它感到口渴肚饥或感觉受外物威胁时,才匆匆跳入水中,解饥渴或以水掩身。长期以来,人们总是习惯于把党的干部比作“鱼”,把人民群众比作“水”,以“鱼水深情”来形容密不可分的干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如今,随着人们物质条件的改善和文化生活的繁荣,各类图书琳琅满目。就领导干部而言,其书籍更是十分富有,有上级发的,单位购的,自己买的,朋友送的,可谓“阳光普照”。但有的人“四壁有书”不读书,解析问题不用书。君不见,把书捆放于床底、积压在箱子里“睡大觉”的有之;将书放在橱顶案首,作为房间摆设“装饰品”的也有之。甚至有些人把价值连城的旧书和新书当成废品,混入破纸箱和旧报纸中一起卖掉。难怪漫画大师华君武曾经挥笔作画:《有书不读,不如画个大书橱》。  相似文献   

5.
李泉 《党课》2013,(12):68-69
古人曰:“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意思是说,为人处世,品德崇高至关重要。作为领导干部来讲,要做到洁身自好,保持良好的品行和作风,就必须常备“六盆水”,荡涤灰尘,永葆纯洁性。  相似文献   

6.
刘颖 《前线》2012,(7):128-129
作为党的干部,都明白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都明白脱离人民群众的危险。但现实生活中,一些从人民群众中走出来的领导干部却很难再真正沉下去、回到人民中间去。领导干部和群众的关系不再是“鱼”和“水”的关系,而成为“蛙”和“水”的关系,需要时跳进去,不需要时就跳出来。  相似文献   

7.
滥,是谓过度。以多为滥,显然不正确。“黄河之水天上来”,滔滔千里,东流入海。那水比起小河小汉来,不知要多多少倍,可是只要不溢出河道,就不能说它滥。乱,无秩序之谓也。如果我们对所谓秩序不了解,对于新秩序代替旧秩序的过程不明确,也就无从谈乱。站在旧秩序的立场上,可能会把新秩序说成乱;站在新秩序的立场上,  相似文献   

8.
殷铖军 《党课》2007,(3):127-127
时下,一些领导干部在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时,几乎无一例外地指出“学习不够认真”、“学习系统性不强”、“工作一庀就忘记了学习”,等等。于是,学习问题堂而皇之地挂在了嘴上、写在了纸上。如此批评与自我批评,自然谁都不会放在心上,大家嘻嘻哈哈的也就过去了。明明是豆大的“麻子”,却被当成可爱的“酒窝”!民主生活会也就因塞了“学习”这个筐,而最终“一笑泯千愁”,踏踏实实走了一回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过场。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2,(13):21-22
如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比作一棵大树,那么,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就是这棵大树上相继而生的丰硕果实。尽管它们的理论重点、思想内容、表达方式和风格有所不同,但就其精神实质来说,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其中,这一脉相承之“脉”,就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有一次,毛泽东同湖北省委秘书长梅白谈起领导干部子女的教育问题。毛泽东问梅白:你记得曹操评汉献帝的话吗?梅白答道:记得。有这样两句:“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毛泽东称赞说:不错,你读书不少。现在有些高级干部的子女也是“汉献帝”,“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娇生惯养,吃不得苦,是温室里的花朵,有些是“阿斗”呀。  相似文献   

11.
谢亦森 《党建》2012,(6):37-37
谈到当领导干部的感受,很多同志都会谈到“苦”和“累”。从一个方面看,这种说法是客观的,当官的确“苦”、“累”,怕苦怕累就莫当官。但从另一个方面看,一个领导干部在自己可控范围内是可以做到不那么苦和累的,要说“苦”和“累”的话,那是因为有些同志要么忙到正常工作之外的事情上去了,要么方法上、作风上走偏了,那叫“心苦”、“心累”,就会成为阻碍一些同志幸福的“障碍石”。  相似文献   

12.
古代先哲有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众星拱之。这说明,良好的官德修养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于领导干部成功施政至关重要。而修官德,则须常怀律己之心。总结多年来一些领导干部半途“跌跤”、“栽跟斗”甚至走上不归路的深刻教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加大他律力度的同时,还必须严格自律。否则,就容易出问题。胡长清曾把自己比作“脱缰的野马”,是“牛栏里的猫,进出自由”;沈阳的慕绥新说他是“天马行空,独来独往,无人能管,就像个党内的个体户”;山东泰安的胡建学也曾拍着胸脯说,“官做到我这一级,就没有人能监督我了”。这些人当官掌权之后,…  相似文献   

13.
从近几年披露的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来看,领导干部出问题、犯错误,尽管主要是与工作时间内行使权力有关系,但时间和诱因大都在“八小时以外”。某些领导干部之所以“八小时以外”容易犯错误,主要是思想上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放松了自我监督。一是名利心理,有人信奉“提升靠活动,关系靠走动”,利用工作之余为个人利益四处跑“门子”。二是放纵心理,认为人不能活得太累,上班时忙忙碌  相似文献   

14.
沈小平 《实践》2007,(9):47-47
一些领导干部在民主生活会上,谈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时,几乎无一例外地称自己“学习不够认真”、“学习系统性不强”、“工作一忙就忘记了学习”。明知放松学习是缺点,而又屡屡不改的情况,在时下的领导干部队伍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某地党委组织部门在审阅基层领导干部上交的150多份述职报告中,发现竞有145份称自己“放松学习”。  相似文献   

15.
康井泉 《党课》2014,(23):58-60
曹丕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龚自珍说:“各扬著书一支笔,各写洞庭石屋春。”古今写文章者,埋头于笔墨之间,畅然于纸张之上,专注于电脑世界,激扬文字,纵论古今,天文地理,精神物质,大千世界,无所不包,可谓纵横驰骋、酣畅淋漓。领导干部写文、阅文、办文是其领导职责使然,有没有“好笔头”,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其能力和素质的高低。那么,领导干部该如何练就“好笔头”呢?广揽成势。厚积薄发。古人讲写作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学习、吸收、借鉴、创新、博采众家之长,是领导干部在写作能力上始终不渝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以发展论是非,凭实绩用干部”的原则,已成为激励领导干部建功立业,推动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多数领导干部在争创“实绩”中,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赞扬。也有少数领导干部在创出“实绩”时,人民群众很反感。实践证明,追求什么样的“实绩”,不仅仅是个认识论、方法论的问题,还是个党性问题。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实绩”观。在总揽全局中谋划“实绩”毛泽东同志说:“指挥全局的人,最要紧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摆在照顾战争的全局上面…·‘办果丢了这个去忙一些决要的问题,那就难免要吃亏了。”指挥战…  相似文献   

17.
建国前夕,毛泽东主席把夺取全国政权比作“进京赶考”,并告诫全党一定要经得起“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决不当李自成!我们党执政已经55年了,“进京赶考”这句振聋发聩的谆谆教导,一直警醒广大共产党员时刻牢记:执政必须廉政,腐败必定垮台。新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常怀“赶考”之心,在修其身、齐其家、成其业上下功夫,向党和人民交一份合格的考卷。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为本”、“修身立德”。名垂青史的先贤、伟人,无不把“修身”作为人生…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提出,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高中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冲破“包围圈”,采取各种办法直接与群众见面,真正倾听他们的呼声。此言切中时弊。 的确,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常常是处于“包围圈”里,身不由己。在机关,他们不是被名目繁多的会议团团围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古代,有人把担任官职叫做“待罪”,意思是说当官“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担心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降罪处罚。古代官员最害怕的是皇帝,皇帝是最大的“考官”,因为他们的升降去留、生死荣辱都由皇帝定夺,近者亲、远者疏,顺者昌、逆者亡,难怪官员们战战兢兢,惟恐有失。今天,我们的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以人民为“考官”来评价我们的工作。人民群众通过各种途径行使监督领导干部的权利,工作懈怠、生活堕落的领导干部会受到法纪的追究和人民的唾弃。因此,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常怀“待罪”之心,能够经常想一想自己的缺点、错误和不足,时常反省…  相似文献   

20.
杨志城 《学习月刊》2013,(15):37-37
2013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就领导干部的学习问题发表专门讲话。强调“在全党大兴学习之风.依靠学习和实践走向未来”.向全党同志发出了“再学习”的动员令。要在共产党员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兴学习之风”.就必须首先从思想上解决对“学习”的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