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实践》2018,(12)
正"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呀一匹烈马,一呀一杆枪,獐狍野鹿满山遍野打也打不尽……"上世纪50年代,一曲《鄂伦春小唱》唱遍大江南北。改革开放40年,鄂伦春自治旗猎民村建起了文化活动室、卫生室、便民超市和小广场,安装了路灯,硬化了路面,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猎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一匹烈马一杆枪"的狩猎生活成为鄂伦春人永远的回忆。如今,在祖国北疆呼伦贝尔市,多民  相似文献   

2.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人一匹猎马,一人一杆枪,獐狍野鹿满山遍里打呀打不尽……”这首五十年代从大兴安岭崇山峻岭传遍祖国大江南北的民歌,描绘赞美的就是我们勇敢剽悍的鄂伦春民族。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党的民族政策犹如大兴安岭茂密森林中投下的一缕阳光,温暖了这个曾经饱尝艰辛与困苦的弱小民族。如今,弹指间走过半个世纪风雨历程的鄂伦春民族跃下马,放下枪,躬耕沃野,以积极的心态和崭新的风貌跨进新世纪,步入一个依靠科技求民族强盛的新时代,跻身于先进民族行列。鄂伦春民族是一个勤…  相似文献   

3.
1996年1月23日是一个平凡的日子,但她将载入鄂伦春民族的史册。这一天,这个从森林中走出,世代以游猎为生,定居还不到四十年的民族,庄严向全社会宣布:刀枪入库,马放耕田.彻底告别猎业。拉开了转变生产方式的序幕.奏响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民族进步的序曲。‘“鄂伦春”直译为汉语便是“山岭上的人们”,鄂伦春猎人世代游猎于广阔而富饶的大、小兴安岭和黑龙江流域,直到20世纪50年代,鄂伦春猎民仍然住着“刹住柱”,穿着袍皮装,骑着措马,扛着猎枪,以古老的方式在深山密林里游猎和生活。“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  相似文献   

4.
大讨论带来大举措鄂伦春旗告别猎业──鄂伦春族将改变生产方式完成第二次飞跃维丽一九九六年元月二十三日,鄂伦春族历史上难忘的一天──鄂伦春自治旗委、旗政府召开“全旗禁猎动员大会”,颁发“关于禁止猎捕野生动物的布告”。它标志着以传统狩猎方式作为基础产业的鄂...  相似文献   

5.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鄂伦春族是一个人数较少的民族,主要分布在  相似文献   

6.
王铁成 《奋斗》2010,(4):64-64
巍巍的大兴安岭,生长着茂密而神奇的白桦林。那里,群峰叠翠,林茂草深,是野生动物的家园。也是昔日鄂伦春人生活的地方。世代居住在这里的鄂伦春人与桦树似乎有着不解之缘,他们对桦树情有独钟,爱桦树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桦树占据着鄂伦春人的生活,影响着鄂伦春人的生活,点缀着鄂伦春人的生活,美化着鄂伦春人的生活.鄂伦春人离不开桦树,更难舍桦树情。  相似文献   

7.
正走到大兴安岭,人们会听到鄂伦春人无比热情地说:"库列顺!"库列顺的意思是团结。在大兴安岭的筑路会战中,我们看到了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困难多嘛?团结起来对付它!困难大嘛?团结起来战胜它!1963年春天,石家庄的一批铁道兵随铁三师13团奉命挺进大兴安岭,几万平方公里的森林,谁来开发它?铁道兵!谁来建设它?铁道兵!谁来保护它,铁道兵和少数民族人民一起保护它。鄂伦春族的猎民,都担当起护林员的责任。他们骑  相似文献   

8.
王丽杰  胡文盟 《实践》2011,(3):12-12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镇桥南村党支部书记王兴文、阿里河镇齐奇岭村党支部书记林静、阿里河镇昆仑山村党支部书记王元庆勇于实践,带领农猎民走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9.
2010年125的一天,嘉峪关市民赵女士的丈夫朱某一连几天不见踪影,而家中地下室内竟然有一长一短两杆枪。多方查找无果后,恐丈夫遭到不测的赵女士便报了警。警方很快便将朱某找到。原来,2010年5月的一天,朱某在保养汽车时,有人委托他修理一支木托短步枪,他便将枪拿回家放在地下室。而在此之前的1995年7月,朱某的朋友吴某持借来的猎枪在一水库打野鸭时发生炸膛。2010年6月,朱某在吴某家喝酒聊天时,自告奋勇将坏枪拿回家修理。警方随后将吴某抓获。经法院审理,吴某因非法持枪罪被判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朱某也被当地法院以非法持有枪支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  相似文献   

10.
许世友是我军的一员名将,因他的特殊经历和特殊性格,被称为传奇将军。而他在1966-1976年的经历更是与众不同。“你们很多人都戴了高帽子,我没有戴,我是与杜平政委商定三十六计走为上。”许世友对毛泽东非常尊敬,就连他的名字也是毛泽东在长征路上为他取的。只要毛主席说什么,他老许就执行什么,但从1966年初夏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他对许多事情搞不清楚,陷入了困惑。他在一篇文章中写着:“‘文化大革命’开始,到处打人、抄家,我很看不惯。我想过去打土豪、打官僚是这样,怎么现在也这样搞?以后造反派抢部队的枪,我更反感,我…  相似文献   

11.
今日鄂伦春     
今日鄂伦春宋自琦摄①蓬勃发展的林区工业②民族文化展丰姿③阿里河新貌④新一代林业“人⑤旅游胜地—一嘎仙洞和,对巨石民自日g在镇rtMXQgM8h,a589884》os,RIZ叫h多与隐。对这回习了农田,T已习守Arp778rt,WMdeMAs29Hth...  相似文献   

12.
“50斤小米救活两条命”1942年至1943年,冀南地区久旱无雨,日伪军频繁"扫荡",枪粮掠物,人民群众陷入了严重的饥荒和灾难之中。一天傍晚,冀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宋任穷率军区司令部来到冀南平原南部曲周县东南边缘的一个小村,准备在此村宿营。小村饱尝战争...  相似文献   

13.
发达的林业,是社会富足、民族繁荣的标志之一,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绿化不仅能反映出人们的精神面貌,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素质、文化水平的体现。1、绿化是人类生存的必需条件(1)人类的生存需要绿色的环境人类是从大森林中走出来的,森林是人类的摇篮和生...  相似文献   

14.
由于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和物质利益的最大化,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人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生存与发展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不能只靠科技手段和经济手段,还必须进行化和价值观的调适,摈弃天人对立的观念,选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50年,只是历史长河的一瞬。50年前,凉山紧跟新中国的步伐,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彝族人民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变革,实现了从农耕文明到现代工业文明的跨越。凉山的50年,是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50年。从四分五裂到团结和睦,从愚昧落后到文明进步,从积贫积弱到繁荣昌盛,勤劳、勇敢、智慧的凉山彝族自治州400多万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举世惊叹的人间奇迹,铸就了一座凉山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朽丰碑。50年来,凉山彝族自治州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到2001年国内…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自治区是以蒙古族实行区域自治的、汉族居多数、49个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自治区历届党委和政府十分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引导各族人民形成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光荣传统。50年前,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为在我国实施民...  相似文献   

17.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中华民族走过了50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50年来,尽管遭受了种种挫折,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孜孜探求,终于开辟了一条实现民族腾飞振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50年来的历程?..  相似文献   

18.
李玉妹 《广东党史》2011,(7):I0001-I0001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90年前,在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深重的年代,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她如同晨曦中破土而出的幼芽,以顽强的生命力存时代的风雨中经受考验,不断成长和壮大,勇敢地承担起历史赋予的伟大使命。  相似文献   

19.
枪打出头鸟是事实。但是,枪打不完的又正是出头鸟也是事实。正因为有出头鸟为了大众的利益,从不计较自己得失安危,果敢地前去冒险探路,才使群鸟一次次地免于灾难,得以永远繁衍生息下来。不然,它们恐怕早就绝迹了。我想人类也是这样的。那些为本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出路勇于探险的革命家们,抱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定信念,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奔走呼号,他们不正是“出头鸟”吗?还有那些极具创造性又往往不被世俗陈见所容的文化科学巨子们,他们勇于突破偏见,敢于开创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新领域,引导人类从物质到精神的全面发展、进…  相似文献   

20.
黄任远 《奋斗》2004,(8):54-54
在黑龙江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生活的世居民族主要是满,蒙古,锡伯,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赫哲等7个民族,他们是黑龙江流域的主体民族,他们世世代代“活动于斯,繁衍于斯,创造于斯,谱写着一部漫长的文化史”,传承着一部悠久的黑龙江流域文明史。清代,又有柯尔克孜,朝鲜,回,汉族加入到了黑龙江流域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来,共同为开发建设黑龙江做出了贡献,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还创造了璀璨绚丽的精神文明。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中华民族文化在黑龙江流域的典型缩影。从西藏起,我刊连载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黄任远同志的文章,从衣食住行,婚葬节庆等各个方面,向广大读者介绍黑龙江流域民族的风俗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