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群众观点最让大多数中国人难以忘怀的一幕是,在1949年开国大典时,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高呼:“人民万岁!”毛泽东重视民生,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说:必须“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他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后来,尽管犯下了“大跃进”和“文革”等错误,但没有人怀疑毛泽东要尽快改变人民生活、将中国迅速带入富强之境的真诚。对腐败的毫不留情毛泽东对腐败深恶痛绝,对执政党向腐化蜕变保  相似文献   

2.
李梦阳 《党史文苑》2012,(18):16-19
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强调共产党人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时刻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要注意解决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为群众谋取基本的政治权利,确立了文化工作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重温毛泽东的利民思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当前要充分利用这一有效方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一、以人为本的理论依据《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为我们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毛泽东同志早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就指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早在1980年,  相似文献   

4.
正毛泽东在陕北延安时期,虽然工作很忙,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但总要抽出时间或利用一点一滴的空闲,深入群众,与他们交往,询问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与群众建立起深厚的友情。正如英籍华人女作家韩素音在《早晨的洪流:毛泽东与中国革命》一书中的评价:"他(毛泽东)和人民之间有一种亲切的感情上的交流,他好像永远生活在群众之中。"与劳动模范的深厚情谊在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不  相似文献   

5.
王珂 《理论建设》2014,(5):11-14
在已有的宣传经验和共产国际的影响下,毛泽东立足群众立场、代表群众的政治经济利益、反映群众真实生产生活、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报刊的思想,不仅满足了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报刊宣传工作提供了指导;更为重要的是对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报刊宣传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陕北延安时期,虽然工作很忙,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但他总要抽出时间或利用一点一滴的空闲,深入群众,与他们交往,询问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与群众坦诚相待,建立了深厚的友情。英国女作家韩素英在《早晨的洪流》一书中这样评价毛泽东:"他和人民之间有一种亲切的感情上的交流,他好像永远生活在群众  相似文献   

7.
群众理论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一个极具特色又极为重要的内容,它曾经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也曾在"文化大革命"中被令人遗憾地误解和扭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一理论又令人欣喜地获得了一系列重大新发展,研究这一历史过程,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毛泽东群众理论的萌发研究毛泽东群众理论的萌发,有两个前提特别值得注意:一是毛泽东从小生活在下层,与劳动人民有一种天然的联系。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特别是湖南长沙一带,由于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广大人民群众依然过着饥寒交迫的悲惨生活,这对青少年时期毛泽东的思想形成产生着极为深刻的影响。二是毛泽东从小喜爱独立思考,在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苏区时期,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身体力行倡导调查研究之风,关心群众生活,密切联系群众,深受苏区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1933年11月18日,毛泽东率领中央检查团到中央苏区的模范乡——兴国县长冈乡作了一次深入实际的农村调查,总结了长冈乡的工作经验,正确地提出并解决了组织经济建设、改善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与革命战争的关系,写下了著名的《长冈乡调查》这篇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  相似文献   

9.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主要通过在闽西的革命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要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一系列带有普遍意义的理论观点,留下了"实事求是、深入群众"的实践风范,形成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亲民篇章。这些亲民思想成为毛泽东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闽西由此成为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初步形成地。  相似文献   

10.
韩振峰  纪淑云 《实践》2013,(10):30-30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在群众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把群众观创造性地运用于党的建设和党的全部活动中,密切了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为苏区革命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一、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这是对毛泽东“群众观”形象深刻的揭示 在中央苏区,毛泽东向党员干部强调群众蕴涵的巨大力量:“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毛泽东高度重视群众工作,以实际行动阐释了什么是正确的群众观,在他的倡导影响下,苏维埃政府和红军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中央苏区的广大干部群众对革命无限忠诚,他们为革命无私奉献、勇于牺牲,要钱给钱,  相似文献   

1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军民兼顾思想契合了闽西苏区创建的迫切需要,闽西也为毛泽东军民兼顾思想的成功实践提供了相应的条件。随着红四军入闽,毛泽东关于军民兼顾的理论主张和实践经验,就渗透到了闽西这块新开辟的红色区域,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形成“经济建设配合了政治动员,才能造成扩大红军的更高热潮”“把群众生活和革命战争联系起来”“离了群众就失去了红军存在的意义”等重要观点。闽西苏区践行毛泽东军民兼顾思想,既实现了军事力量的壮大和发展,又取得了经济建设的成效,改良了群众生活,还建立了亲密的军民关系。  相似文献   

12.
李冬钰  邓晗 《党史文苑》2023,(S1):62-64
<正>群众武装是中共武装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对群众武装认识的转变起源于土地革命时期,其中,推动党内对群众武装认识发生转变的因素之一则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毛泽东对群众武装建设的实践总结。长期以来,学界对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展的工农红军建设研究较多,毛泽东对群众武装建设的实践探索研究较少。本文拟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群众武装建设实践为研究出发点,探寻其对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刘少奇关心群众,是我们党的一贯传统。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这篇光辉著作中讲过:“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组织革  相似文献   

14.
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我们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毛泽东对我党群众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形成和完善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主要内容包括:严肃红军纪律,搞好军民关系;关心群众生活,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坚持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树立良好作风,密切党群关系。毛泽东的群众工作方法启示我们,做好群众工作,要坚持群众观点;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提高贯彻群众路线的水平,保证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性;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把握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群众观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党和群众的关系、党的宗旨以及群众路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及习近平丰富发展了毛泽东的群众观。十八大以来,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党开展,对践行群众观提出了新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少年时期的他生活在严父慈母逆向性格的家庭环境中,二者有机整合对毛泽东走上革命道路产生深刻影响,使他萌生了拯救劳动人民群众于水深火热的志向。在漫漫求学之路上,毛泽东不仅加深对国家、社会的了解,而且在思想上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现行者。为了拯救人民大众,他不但自己走上革命道路,还早在1921年就舍弃自己的小家,带领全家人一起走上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群众观是关于什么是群众、党与群众关系以及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工作的理论体系。毛泽东群众观建立在唯物史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完全站在人民和阶级的立场上,彻底脱离了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狭隘倾向,使自己和所属政党与群众融为一体。毛泽东群众观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对党的事业的顺利发展起到指导作用。尽管时代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毛泽东群众观并未过时,其中贯穿着的作风、体现着的理念、蕴含着的精神和科学化建设的思路,都对当下党的作风建设以及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8.
黄美 《党史文苑》2014,(4):24-26,30
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在带领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过程中,一直践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并形成了以"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对群众负责,一切向群众学习,一切以群众利益为重,一切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为基本内涵的毛泽东群众观。坚持和发展毛泽东群众观对当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我从革命实践中,深感毛泽东这一论断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是永放光芒的指路灯。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创建80周年的日子里,回顾新中国成立前那段艰难、曲折、复杂的革命历程,我深刻体会到无论在农村还是在  相似文献   

20.
鲁青 《党史博览》2013,(8):40-45
中央决定,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了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和了解党的历史,本文从各种回忆文章中,采撷和辑录了老一辈革命家在战斗、工作、生活中对人民群众至亲至爱的若干片段,以飨读者。毛泽东的故事人民就是上帝1975年10月8日,毛泽东在会见南斯拉夫客人时说:"人民就是上帝。"据在毛泽东身边做拍摄工作的舒世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