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宦晓渝 《学理论》2009,(31):192-193
山寨现象是近年来非常突出的、从经济领域迅速扩展到文化领域的一种社会现象,而“山寨春晚”因其独有的草根性、原创性以及与央视春晚挑战的姿态也备受关注,但声势浩大的“山寨春晚”最终落得黯然收场。本文将就话语权、节目忠诚和媒介传播的社会功能等方面从传播学角度对这一当前热点话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
张梦娇 《学理论》2015,(4):163-164
"山寨现象"是一种模仿品牌符号及模仿实物的社会现象,它从IT行业入手,并以一种草根文化赖以生存的姿态在社会上迅速流行起来,而今它已从经济领域延伸到文化、社会领域,成为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大学生是社会中最先进的、最前卫的、最活跃的人群,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山寨产品在大学中迅速走热,"山寨现象"在校园中衍生出了多种多样的版本,并对大学生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就其山寨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影响,大学生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我们应该持一种严谨的态度来对待"山寨现象"。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3,(5)
"山寨"在最近年流行的热度仍然不减,从最初的山寨手机到现在电视节目版权等,可以说各行各业里面的山寨产品普遍开花,其中不乏好的值得鼓励借鉴的地方,但有的严重侵权对法律权威也是践踏。它一方面说明了以低廉和时髦的产品迎合了大众对高端品牌的追求,另一方面仿制性突出的山寨产品又给法律带来一次重大的考验。因此,对于目前频频出现的"山寨"现象,更要以理性、客观角度去分析其成因,以法律的视角和发展的眼光引导其在法律规制下发展。  相似文献   

4.
崔文婷 《学理论》2013,(14):90-9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购买山寨产品。明知某山寨产品是仿造的三无产品,却依然会购买,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是多方面的,受相似性评价、消费者伦理观、社会风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基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山寨商品的生产商在获得一定资本积累之后,从战略角度出发,打造自我品牌并做好品牌定位才是正确的出路。  相似文献   

5.
芮虎 《党政论坛》2013,(6):34-35
廉价、山寨、不正当竞争,这是崛起中的“中国制造”在世界市场上经常遇到的非议。然而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如今被誉为世界工业标杆的“德国制造”,曾经遭遇了和“中国制造”同样的非议,  相似文献   

6.
菲斯克电视的两种经济理论认为文化商品的流通要经过金融经济与文化经济两个环节。通过改造该理论,本文建立了山寨文化模式。将山寨经济分为山寨金融经济与山寨文化经济。前者可以为山寨产品生产者带来物质利益,后者可以实现山寨消费者的文化价值。正是因为两种利益的满足使山寨文化得到流行。山寨文化产生的社会、文化、心理根源,说明了它存在的合理性。因此,应该视具体情况,采取鼓励、包容、节制等不同的方式,使其"为我所用",达到与主流文化相得益彰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段君 《青年研究》2020,(4):21-31
从消费角度出发,通过分析青年消费者参与线上信誉机制的过程,呈现集体意向与山寨品消费之间的关系,探讨网络市场山寨品流行的社会文化原因。研究发现,线上交易平台惯常采用的信誉机制为山寨品的流行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信誉机制中的关系运作,坚持时尚潮流文化的青年群体能够发现、比较、体验不同商家的山寨产品,并就商家责任、产品改进等事宜进行磋商,山寨品表现出精益求精的发展趋势。伴随山寨品的不断精益和流行,时尚青年群体不同程度地完成了自我身份认同的再生产,推动了青年潮流文化的进一步繁荣,而这种文化繁荣又反过来刺激山寨品市场的再生。  相似文献   

8.
王菲 《学理论》2014,(2):177-178,181
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教育面临三个主要问题,家庭教育缺乏所致的心理问题、教育认识偏差导致的行为习惯问题、家庭教育错位导致的学习问题,考虑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的路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构建学校教育方式的新转型,强化家庭观念,二是提高家长与子女沟通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滕丽娟 《学理论》2009,(10):119-120
“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的重要原则,是中国共产党首创、始终坚持并不断发展的最基本的建党经验。“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经历了从萌芽、明确提出、到成熟、再经过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历史轨迹,是经过历史检验、最行之有效并应该始终坚持的建党原则。新的执政环境下,中国共产党理应从党建实际出发,认清形势,明确从思想上建党的现实依据;创新方法,加强思想理论教育的实际效果;完善制度,构建从思想上建党的长效机制,坚持和发展“着重从思想上建党”。  相似文献   

10.
陈思呈 《各界》2011,(8):2-2
六耳猕猴的悲剧,是一出山寨的悲剧。 六耳猕猴有多牛昵?孙悟空有多牛,他就有多牛。他与孙悟空战斗多时,不分胜负。他还能点化其他猴身,让他们变化成假唐僧、假沙僧、假八戒,另组了一支取经队伍。  相似文献   

11.
崔海波 《学理论》2009,(20):31-33
父权制概念和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可谓几起几落。从家庭领域的“家父权”向社会生活领域扩展,从“父权制”向“社会性别”的转变,不同研究者站在不同视角对父权制理论进行改造和重新建构。到目前为止,对于很多女性主义研究者来说,父权制理论依旧是分析性别关系的一个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2.
刘畅 《学理论》2009,(17):208-210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关于近义字词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而汉语由古代到现代的双音化演变趋势让我们时常把更多的目光投射到双音节的“词”上。本文则主要针对现代汉语的“明”和“亮”二字的异同做一些探讨,主要从语义、语法、语用的对照上加以阐释,为对外汉语的“教”与“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海毓 《学理论》2009,(6):105-106
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既强调了人的最高价值,即人是最重要、最根本的、最值得关注的,也彰显了人的本体地位,即人在创造历史时也将自己创设为历史之“本”。“以人为本”思想作为与我国现实发展紧密相关的科学理念,渗透于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目的与手段、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4.
谈"官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建华 《党政论坛》2004,(11):41-42
“官德”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为古今中外的统治阶级所重视。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崇尚德治的国家,中国传统文献几乎无一不涉及“官德”问题。诸多政治家、思想家的共识是“惟治乱在庶官”,“官德”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兴衰。今天,党的领导干部虽然不同于旧时官吏,但从执掌社会公共权力的共性着眼,人们通常也把领导干部称之为“官”,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也就被称之为“官德”。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要求领导干部首先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德治国,重在以德治“官”。在新时期的严峻挑战面前,领导干部的“官德”建设在公民道德素质建设中…  相似文献   

15.
年届花甲、身患疾病的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身居繁华都市不忘本,心系贫困山区“结穷亲”,六年来先后31次到广西的百色地区扶贫帮困,奔走于险峻山路,深入到茅棚草屋,办了大量的实事好事,为该地区脱贫致富作出了显著成绩,成为全国“扶贫状元”。他说:“一个人只要心里装着老百姓,就会越忙越有劲。”扶贫帮困就要“到最穷的山寨去,到最苦的村民家里去”。老百姓评价说:“陈开枝是真扶贫。他扶贫肯定能脱贫!”百色地委书记高雄也感慨地说:陈开枝的人品、官品都堪称领导干部的楷模!(见2002年4月29日人民日报)笔者边看报纸边思考,既为陈开枝“生命不息,扶贫不止”的奉献精神所感动;更  相似文献   

16.
郭丽 《各界》2010,(5):96-96
回顾中华民族的前进之路,一路走来,我们聆听到了一首又一首澎湃的歌。从“五四运动”莘莘学子“反帝反封建”的呐喊,到抗日战争铁血男儿奋勇杀敌的怒吼;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豪迈宣言,到“坚持改革开放绝不动摇”的铿锵之声,每一首歌都是中华民族奋勇向前的进行曲,每一个音符都是东方巨龙腾飞的震撼声。这既是特殊年代最凝心聚力的大合唱;也是非常时期让人激情飞扬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17.
文化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中占主导性的价值取向,它深刻地影响着该民族的社会发展。中华文明在世界上从先行到落后,是与秦汉以来形成“尊神崇圣”、“帝王即圣”的文化精神密切相关的,它极大地压制了个人潜能的发挥与民族理性的觉醒,造成社会发展的长期停滞。鸦片战争后在西风的冲击下,中华民族才实现了从“尊神”、“崇圣”到“科学”、“民主”的转变,由此启动了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8.
党的16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的,前进的。”这个论断具有着多方面的内涵,但首先是从“三个代表”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和前进。 “三个代表”最初是由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高州进行“三讲”集中教育时提出来的。他首先从总结党的历史得出重要结论说,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更好地做到这“三个代表”是一个需要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深刻思考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李斌  王文韬 《侨园》2003,(1):26-28
“项目饥荒”和“找啊找”现象是近年出现的新鲜事物。“项目饥荒”的背后,既有科技体制,也有风险投资的问题。记者为此展开了调查,从北京到上海,从江苏到浙江,八千里路云和月,一路追寻,一路求索,以期揭开项目饥荒之谜,揭开“项目饥荒”现象和“找啊找”现象存在的真实原因。步入21世纪的大门,市场经济日渐成型的中国社会里,“项目饥  相似文献   

20.
楚东 《瞭望》2003,(11)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讨论问题最深入、剖析难点最实在、参与者最广泛、献计献策最多的,当数“三农”问题。从农村经济发展到增加农民收入,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到保护进城农民的合法权益,从农村社会事业重建到解决农民看病上学难,一系列事关“三农”的宏观大端与微观小节,探讨得“底儿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