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理解和把握党的先进性,是党的建设所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课题。江泽民同志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对党的先进性进行了新概括、新定位,提出了新要求,即把“三个代表”的要求和“与时俱进”的境界作为我们党对先进性的崇高追求和最高价值标准。先进性是动态的、具体的、历史的和开放的,必须用发展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去把握和理解。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唯物主义 ,是“聪明的唯物主义” ,而其“聪明”就聪明在它摆脱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纯粹抽象的观点 ,而从“人—实践—历史”三者相统一的具体的、现实的观点出发 ,科学地理解和阐释了“主体”、“实践”和“历史”的真实内涵及其辩证关联 ,从而为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开辟了一条现实性道路。所以它既超越了唯心主义 ,也超越了旧唯物主义 ,是真正的新唯物主义———聪明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自然辩证的观点探讨了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历程.运用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系统分析了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并对其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模式做了探索性研究和预测,同时以哲学的观点阐述其发展的因果关系,揭示其事物发展的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总书记近期在谈到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这一重大问题时讲到:“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规律性,不论其发展的具体进程如何,最终都不能摆脱这一客观规律。但是,……任何客观规律都是在历史的具体演进中,逐渐地和愈来愈深刻地发生作用的。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注意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的广泛结合上,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这段话是我们分析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的重要指导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客观审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全面透析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原因,准确定位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走向,是当前理论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三、毛泽东的人才理论和实践所实施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突破。毛泽东的人才学说所实施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突破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1、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指导下,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创立了科学的革命的人才观。首先,这个人才观提出了统领其全部理论和方法的思想路线,这就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坚持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坚持调查研究,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务实作风,在认识方法上提倡两点论和辩证法;在历史观上,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提倡阶级分析和用阶级斗争的观点看问题,坚信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6.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原则。《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以下简称“邓选三卷”)处处体现了尊重实践的科学态度和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创造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相似文献   

7.
论科学发展观的认识理性、价值理性和实践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它体现了认识理性、价值理性和实践理性的辩证统一,即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8.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超越旧唯物主义的起跳点。从《手稿》到《提纲》,它们的基本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马克思在《手稿》中体现了科学实践观的萌芽.对旧唯物主义直观性的否定;实践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哲学的历史使命必然由认识世界转向改造世界。马克思在《提纲》中基本确立了新唯物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宣告了哲学的历史使命是改变世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变革与发展处处体现着科学实践的作用,印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实践性。  相似文献   

9.
1982年3月31日中央印发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即中发(1982)19号文件)。“这个文件,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建国以来党在宗教问题上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阐明了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1994年7月中央政治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当今历史时代的特征出发,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对中国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了科学的创造性的回答和解决,形成了他的马克思主义改革观。本文主要是对邓小平改革观的总依据、邓小平对中国改革发展的最顶层设计、邓小平改革具体设计的社会发展辨证法几个问题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出台过两个关于历史问题的决议,一直是中共党史研究的基本遵循。党史研究应以党的历史决议为基本遵循,既是由于"党史姓党"的学科特性和党史资政育人的基本功能所决定的,同时,也是由于两个历史决议系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革命和执政的基本经验和教训,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对于党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党的两个历史决议就其性质而言,都是党的政治决议,它所表述的主要是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政治观点,而不是对党的历史过程的叙述和对具体历史事件的结论。在今天,仅仅强调以两个历史决议为基本遵循来研究全部党的历史已难以适应中共党史研究深化的需要。我们需要在新的历史起点和新的理论高度上,进一步系统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并引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党的重大历史问题上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12.
列宁的“一国胜利论”开创了社会主义的现实制度,由此也产生了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历程的“苏联模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同建设实践形态。二者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践的,实践的观点是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因此,社会主义必须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客观现实条件的改变而“更新”存在的形式,才能永葆生命之树常青。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 ,我们往往同义地使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命题。然而 ,历史和现实的考察都表明 ,只有当不仅一般地接受马克思主义 ,而且进一步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候 ,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才会由于具备了必要环节和基本形式而获得成功 ,这可以说是我们党 80年历史的基本经验 ,也是两次历史性飞跃的基本规律。一同十月革命以后的各国共产党一样 ,我们党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问题上 ,无论是早期的领导人 ,还是后来的毛泽东、邓小平 ,都几乎是完全一致的。但是在具体理解和实际操作上 ,则存在重大分歧…  相似文献   

14.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它是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辩证统一体,四大逻辑相互作用形成的巨大历史合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实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要掌握其来龙去脉,厘清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并且还要在实践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15.
西柏坡统战文化,是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探索的结晶,具有丰富的统战文化内涵。从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观点出发,结合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具体探索实践,以政治基础、政治主题、基本原则、思想精髓、制度贡献为基点,全面解读西柏坡统战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再认识,对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深刻思考,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教训的反思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独特见解的社会主义观。具体而言,可以将其概括为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在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问题上,他突出强调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在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他创造性地阐发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经济基础、历史方位、必由之路等观点。邓小平社会主义观是其理论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正确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对宗教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性贡献 ,主要体现在邓小平对宗教问题的精辟论述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的《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这一重要历史文献中 ,在宗教问题上 ,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宗教观 ,开创了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宗教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对现代形而上学基本建制和对以资本逻辑为原则的现代生活形式的双重批判中,本质重要的体现了其历史原则和价值原则在具体的感性活动(实践)中的切合与贯彻,称之为历史——实践——价值原则。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之基本规律的科学,因此应把马克思发展理论的核心领会为历史的、价值的、实践原则,并依循这一原则来理解和浅析马克思发展理论的本质特征和当代意义,由此加深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哲学理性。  相似文献   

19.
列宁的“一国胜利论”开创了社会主义的现实制度,由此也产生了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历程的“苏联模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同建设实践形态。二者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践的,实践的观点是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因此,社会主义必须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客观现实条件的改变而“更新”存在的形式,才能永葆生命之树常青。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南方谈话科学地总结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和观点,包括"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新概括、"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新观点、"三个是否有利于"的新论断、"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新思想等,既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代表作、成熟作和集大成之作,也是这一理论进一步完善和形成科学体系的重要标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