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炬 《新湘评论》2007,(1):15-17
世界万物都有底线,越过了底线就会引发灾难;什么事情都有底线,超出了底线就意味着发生质变。底线是前进路上的红灯,只要它一亮起,我们就必须停止脚步;底线是必须坚守的最低条件或限度,守不住底线,就是把自己逼上绝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道德底线有逐渐下移的趋势。也就是说,对屡屡挑战道德底线的行为,人们的默认值和容忍度正在节节后退,应当引起全社会的检讨和反省。所谓“底线”,是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就道德而言,突破了它的底线,便意味着将要受到道德和法律的双重审判。  相似文献   

3.
人们在思考工作、人生问题时,常用到“底线”的概念,当干部要有遵纪守法的底线,做决策要有负效应的底线,谈生意要有让步的底线。这和几何图形的底线有语义关联,和足球场上的底线也有几分相似,但含义却复杂多了。常用底线思维,确实很有益处。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1,(18):50-50
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为官做人的标准应该超出底线越高越好,即使做不到高很多,最起码也要坚守底线,不能突破。一旦突破底线,就会像大厦失去了支柱、大坝动摇了根基一样,必然带来生活上的腐化、道德上的堕落、法纪上的失范。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  相似文献   

5.
《天津支部生活》2014,(9):46-46
伍义林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上撰文指出,一年多来底线思维的说法受到广泛重视,但是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对底线思维的认识还有待深化,需要克服一些误区。比如,有些同志不同程度地将底线思维简单地等同于忧患意识;有些同志认为底线思维只限于经济工作领域,是处理涉及民生问题时需要树立的工作方针;有些干部消极被动地看待底线思维,一看强调底线思维,就更加“怕生事”,一些原先酝酿和谋划好的改革措施就搁置了……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6.
正人们在思考工作、人生问题时,常用到"底线"的概念,当干部要有遵纪守法的底线,做决策要有负效应的底线,谈生意要有让步的底线。这和几何图形的底线有语义关联,和足球场上的底线也有几分相似,但含义却复杂多了。常用底线思维,确实很有益处。底线思维,用于考虑问题、作决定,首要的意义是进取性思维的补充。要干事情、干成事情,就要系统地思考,确定目标,研究路径,排列步骤,调动资源和力量。人们往往不愿想到失败、想到糟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社会上弥漫着一股道德失落的氛围,各种突破道德底线的事件屡见不鲜,人们对道德的追求渐微,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偏离。那么,是什么原因致使整个社会范围内都出现道德底线失落的现象?本文就以社会学的视角,来探讨道德底线失落的原因,挖掘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8.
你问当下中国缺什么,我看最缺底线。一个人,没了底线,就什么都敢干。一个社会,没了底线,就什么都会发生。比方说,腐败变质的食品,也敢卖;还没咽气的病人,也敢埋;自己喝得五迷三道,那车也敢开;明明里面住着人,那房也敢拆。奇怪并不奇怪,不奇怪才怪,因为突破的都是底线,  相似文献   

9.
张政 《当代贵州》2014,(1):28-29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贵州在工作中要守住两条底线:一条是发展的底线,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一条是生态的底线,不能增加落后产能、破坏生态环境。赵克志书记在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指出:“坚持守住加快发展和生态保护两条底线,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我们要从黔西南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守住加快发展和生态保护这两条底线,紧紧抓住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入和、业兴”的美丽金州。  相似文献   

10.
沈小平 《先锋队》2010,(1):37-37
针对少数党员干部放松党性修养、自我要求不严的何题,一位领导同志说:“党员干部要守住本分,也就是言行举止应有最起码的底线。如果不守住这些最起码的底线,就不配当一名党员干部。”这一番术实无华的话,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1.
王志平 《学习导报》2012,(12):35-36
人均GDP的品质可以通过人们的生活满足感来反映。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这些年人均GDP迅速上升,但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分化也在加剧。人均GDP的品质,意味着简单数字背后的复杂结构——谁更多或更少地分享了人均GDP增长的好处。这些年伴随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而不断显现的社会焦虑,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当代党员》2014,(11):59-61
“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底线思维”,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改革方法论。顶层设计,底线思维。一个顶,一个底,不能守底就难以达顶。  相似文献   

13.
我们需要感动,我们心存感动,正如白岩松所说:“在社会的道德底线被不断突破的背景下,人们心中向善的愿望并没有泯灭,甚至因此变得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14.
正俞可平在10月20日的《学习时报》撰文指出:做人要有底线,治国同样要有底线。公平正义与依法治国,就是现代国家的底线。公平正义就是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它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不仅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而且关系到公民的基本权利,关系到人的全面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与当代》2011,(9):62-62
贺捷生在7月11日的《文艺报》上撰文指出:我并不是一个抱残守缺的人,从不把人们对现代生活的强烈渴望,简单地说成是“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问题是,面对当下社会的物欲横流,比如贪污腐败、投机钻营、坑蒙拐骗、道德沦丧,再就是革命精神和传统价值观的逐渐迷失.  相似文献   

16.
小测验     
吴忠民 《当代贵州》2009,(14):55-55
民生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理解是不一样的。具体说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民众基本生存的底线问题。一个人要有尊严地活下去是有一个基本底线的,这就涉及到社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基础性公共卫生等等问题;二是民众基本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问题,因为人不仅要有尊严地活下去.而且还要有机会和有能力活下去,这就涉及到充分就业、必要的职业培训问题等等;三是较高层面的民生问题,也就是更高层的社会福利问题,比如未来公立大学应该实行全部免费教育,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贵州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我们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坚守好六条底线:作风底线、民生底线、发展底线、安全底线、环境底线和稳定底线,走出一条符合德江山地特色的转型跨越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贵州视察时强调,贵州要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对省会贵阳来说,就必须运用辩证思维,紧紧围绕"守底线、走新路、打造升级版"的目标和路径,在全省"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大局中更好发挥"火车头"、"发动机"的作用,扎扎实实走出一条贵阳升级跨越的发展新路。运用辩证思维事实上意味着:看问题,必须坚持全  相似文献   

19.
《天津支部生活》2013,(11):53-53
慎海雄在《嘹望新闻周刊》上撰文指出,各级领导干部树立底线思维,对于我们准确判断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及时采取应对之策,化挑战为机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底线思维的实质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底线思维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一种关注矛盾转化的思维和决策过程,着眼于负面后果,建立防范体系。在防范的同时,更在于积极转化,从坏处准备,向好处努力。我们提倡在改革开放道路上“摸着石头过河”,这个“摸”的过程,也是寻找底线的过程。比如,  相似文献   

20.
针对少数党员干部放松党性修养、自我要求不严的问题,一位领导同志说:党员干部要守住本分,也就是言行举止应有最起码的底线。如果不守住这些最起码的底线,就不配当一名党员干部。这一番朴实无华的话,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