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支 《前沿》2012,(20):77-78
美国次贷危机暴露了金融衍生品监管的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监管对金融衍生品的虚拟性本质特征不适应.金融衍生品的虚拟性体现在交易合约的虚拟性、交易物的虚拟性和风险的“无形性”,而“杠杆效应”又放大了这种虚拟性所蕴含的风险.从金融衍生品虚拟性着眼,我国刚刚起步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应该加强立法、统一监管,完善市场准入制度,限制交易杠杆倍数,建立场外交易备案制度.  相似文献   

2.
姚静 《人民论坛》2012,(23):80-81
由于金融衍生品交易具有高杠杆及投机性较强的特性,使得该交易中蕴含巨大风险,因此一旦交易主体对金融衍生品运用有失偏颇,就会造成巨大损失甚至毁灭性后果。通过分析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交易主体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就如何加强我国的衍生品交易主体的内控制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包括内控制度的构建、指导原则和强化内部控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美国金融调试与我国立法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次贷危机自2007年2月在美国爆发以来,已经逐步演化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并对全球实体经济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对此,美国政府采取了有力的措施,积极应对。在宏观调控方面,美国政府主要采取协同降息、向金融机构注资、实施国有化以及提供担保等措施。在金融监管方面,呼吁重建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完善金融立法,防范金融风险的蔓延。从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应该在金融立法和监管方面汲取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发达国家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模式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燕芝  蔡伟贤 《求索》2005,(4):35-37
本文就发达国家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三种典型监管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从中总结出各国对该类市场进行有效监管的共同特征及手段;并从衍生品的特殊性和金融契约不完全的角度论证了对该类市场进行监管必须进行国际合作。提出了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保护投资者是证券场外交易市场监管的首要目标。在明确证券场外交易所作为基本监管主体的基础上,应建立一个包括证监会、全国性和地方性交易所、行业协会、保荐人、社会舆论在内的多元化监管主体模式。要完善场外交易市场的准入监管机制、场外交易行为的监管机制、场外交易市场的信息披露的监管机制和场外交易市场的法律责任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6.
黄积虹  杨丰 《思想战线》2003,29(6):89-92
《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是美国金融法史上一部重大、意义深远的法律,其许多规定对世界各国金融立法和金融监管发展方向产生重要影响。它在金融业实现混业经营前提下所确立的功能监管原则给中国金融监督立法带来有益的启示。中国金融监管立法应考虑构建统一基本法,引入功能监管、双线多头监管制。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近几年急剧膨胀,负债融资发展已经形成不可阻挡之势。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监管显得意义特别重大。本文在界定地方政府融资内含的基础上,概括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监管立法缺陷,并对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监管立法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求同仁赐教。  相似文献   

8.
开放条件下我国金融监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实行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体制,监管法制不够完善,监管目标不明确,缺乏合理的信息披露制度,面对快速发展的金融衍生品市场,金融监管相对滞后。通过对开放条件下金融市场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金融监管新特点的研究,结合我国金融开放的实际情况,提出金融监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社会信用立法问题是社会信用体制搭建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信用立法为市场经济运行下的信用体系提供法律依据与制度保障.因此,社会信用立法问题的研究日益凸显其重要性与紧迫性.从法理上分析,信用立法在模式选择上有政府主导与市场主导两种路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方向、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两种权限划分方式.建立信用立法体系,应由全国人大率先制定信用基本法,严格授权立法,建立严格的征信监管法律责任制度,坚持信用立法的可诉性原则.  相似文献   

10.
尹怡斐 《人民论坛》2011,(10):120-121
目前我国实行"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体制,监管法制不够完善,监管目标不明确,缺乏合理的信息披露制度,面对快速发展的金融衍生品市场,金融监管相对滞后。通过对开放条件下金融市场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金融监管新特点的研究,结合我国金融开放的实际情况,提出金融监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国际金融衍生品监管法基本原则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金融衍生品监管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预防为主、系统性原则、注重市场自律与市场约束、监管效率性原则四项。这四项原则要有效运作又必须有相应的基础。这些基础包括良好的风险管理系统、可以承担损失的充足成本、不断提高的市场透明度三个方面。在WTO体制下,我国进行国际金融衍生品的监管亦应当遵守上述基本原则,并应当从市场建设、企业组织形态改革、金融创新等等方面积极构建这些原则的运作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今日上海》2014,(3):12-13
马年新春,互联网金融格外热闹,市民纷纷开通了网络钱包。从市经信委获悉,目前上海已开展银行介入互联网P2P资金监管模式及互联网金融立法的可行性研究,重点布局互联网金融领域,将立法保障市民网上钱袋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立法顾问单位参与省级人大立法具有提高立法质量、避免封闭立法弊端等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立法科学化水平.一般而言,立法顾问单位都非常重视参与立法论证.但是,受某些因素制约,仍存在参与积极性不高、参与深度不够等问题.解决提高立法顾问单位参与省级人大立法论证积极性应当从发挥整体合力、加强沟通与交流、促进科研教学等工作、主动提出立法建议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立法理念对立法技术、立法内容和立法效果有着基础性的导向作用,树立科学的金融犯罪立法理念是引导金融刑法改革的先决条件。受制于计划经济时期金融抑制思想的影响,我国金融犯罪刑事立法理念相对落后,进而导致了立法内容与立法实践脱轨、立法目标与立法价值偏离等问题。为此,有必要在反思我国现行金融刑法立法理念的基础上,树立以金融自由为基础、风险防范为导向、金融效率为核心、金融安全为保障的全新理念,为金融犯罪刑事立法立法改革提供科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樊成  潘凤湘 《求索》2013,(2):21-23
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制度在我国已经过了10余年的发展和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绩,但在立法和市场运行、政府监管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文章试图从这几方面进行讨论,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以期促进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的高效进行和二氧化硫排污量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6.
刘丽 《岭南学刊》2013,(3):79-84
欧盟控制企业集中法律制度在欧盟竞争法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是欧盟竞争法走向国际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枢纽。随着《欧盟理事会关于控制企业集中的第139/2004号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指南的出台及实施,加上一系列具有指导性意义的判例,欧盟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管辖权限、实体性标准、程序规则的改革,已经构筑起比较完整的控制企业集中监管体系。欧盟控制企业集中的立法与实践对于我国竞争法尤其是《反垄断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特别是欧盟企业集中控制的实体规定和调查方法现在已经完善,可供我国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欧盟关于反性骚扰的立法认为性骚扰违反男女平等原则,属于歧视的一种。欧盟2002年针对性骚扰的专门立法对性骚扰的定义、受害人的保护、对性骚扰的处罚和举证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规范,为成员国提供了立法范本。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和意大利等成员国根据各自法律制度的实际情况,将欧盟2002年条例规定的反性骚扰的各项具体目标转化为国内法。了解这些立法对于探讨中国当前相关立法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粮安天下,法泽苍生.中国《粮食法》的制定是我国法学界近期的焦点问题.《粮食法》的立法宗旨应当是正确处理农民、市场、政府之间的逻辑关系,保障农民合法权益、规范粮食市场运行、促进政府有效监管、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参与.此项研究有助于我国《粮食法》的制定,促进农民、市场、政府在《粮食法》中的互动,实现治理模式创新,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是一种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民间借贷的现状分析及立法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间借贷一方面作为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及金融体制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又由于缺乏规范引导,而给金融稳定和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带来了潜在的危险。目前,民间借贷法律依据不足,利率一再飙升,纠纷不断,立法的紧迫性日益增强。建议制定一部专门的有关民间借贷的单行法规,从概念上彻底划清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界限,完善民间借贷监管和监测法律制度,规定民间借贷合同应采取书面形式,主要条款应加以规范,对于借贷资金数额较大的,规定担保抵押,建立通畅便捷的救济渠道。  相似文献   

20.
《时事资料手册》2008,(3):64-64
国务院批准的《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中,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举措之一就是,积极支持在天津滨海新区设立全国统一、依法治理、有效监管和规范运作的非上市公众公司股权交易市场,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将在我国形成深圳、上海证券交易市场之外又一个新的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