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成实 《前沿》2012,(3):125-128
政治冷漠没有严格的定义,就其实质来说,是公民对自己依照正义原则和法律所享有的政治权益的放弃。当前,政治冷漠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一大顽疾,因此,关注政治冷漠现象,破解政治冷漠顽疾,对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政治参与率下政治冷漠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的政治参与是一个国家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每年公布公民的政治参与率居高不下,但同时政治冷漠现象普遍存在。笔者结合自己所接触到的现象,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外因辨证关系原理对高政治参与率下的政治冷漠的原因进行探析,以期对破解我国的政治冷漠现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法规案公开征求意见作为参与群体最广的一种公众参与立法的形式,已经推行了好些年,这不失为引导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一个有效途径。然而,其实效并不太理想。立法者常常遭遇法规案公开征求意见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公众对法规案关注少是无奈的现实。为什么公众对参与地方立法表现冷漠?究其原因,大概有三。其一,传统政治文化影响了整个社会对立法参与的态度。中国传统社会“官本位”的倾向,使公众形成了“政府崇拜”的心理和“政府万能”的信仰,对参与立法等公共事务表现冷漠,在立法决策上过于依赖立法机关作为。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形式、特点及其政治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网路政治参与,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新现象已经影响到中国社会政治的发展进程。公民利用网络平台参与政治,表达诉求,以此来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网络政治参与既不同与传统的政治参与模式,又与其交织。它建构了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新景观。  相似文献   

5.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社会的专制统治扼杀了民众的主体意识,从而呑噬了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近代中国社会民众流离失所,失去了基本生存权,只能对政治冷漠逃避;"文革"期间的政治狂热,则是特定历史条件所促成的一种非理性行为。真正导致政治冷漠的原因在于个人没有认识到自己是独立的意志主体和权利主体,没有认识到政治恰恰是关乎个人自由权利的一种公共活动。坚持"以人为本"是国民摆脱政治冷漠、释放政治热情的关键所在,而"以人为本"的政治参与需要法治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由贵阳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吴利平女士所著的《中国转型期的公民政治参与》,从经济体制转轨的深层变化入手,分析了我国社会从“国家一民众”二层结构演进为“国家一民间社会(公民社会)一民众”三层结构的必然趋势,再从政治文明和和谐社会两个宏观视野,审视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形式、特点、瓶颈和趋势。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启动与推进路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离不开广泛而有效的公民政治参与 ,但公民的政治参与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和运行规律 ,所以本文从政治自系统出发 ,分析了现有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发生发展的时代特征 ,并以此为逻辑起点设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参与发展路径 ,同时分析了转型时期中国公民政治参与所要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1949年后,中国青年的政治参与经历了一个从发展,到挫折,到复兴,再到政治冷漠的演变历程.这个演变历程,深刻制约于宏观社会结构的变迁.1990年代以后的青年的政治冷漠,可以从同一时期兴盛发展的大众消费文化的影响中找到其原因所在.本文还对青年政治参与面临的困境及其可能的出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孙岩 《理论月刊》2012,(6):102-104
政治参与是现代国家的显著标志和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在中国推进现代国家建设进程中,中国公民政治参与也伴随着中国民族-国家和民主-国家建设的演进过程实现了从无序到有序扩大的发展。本文拟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维度,从中国现代国家成长视域对中国公民政治参与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企望为推进当代中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供一定的参照。  相似文献   

11.
郭慕卿 《传承》2009,(16):136-137
冷漠与麻木似乎已经成为中国人的国民性。近代以来,从梁启超到孙中山,都强烈地感受到了中国人的这种政治冷漠。这里真正的原因,还是中国的老百姓早已被剥夺了在共同体中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没有参与,万事变得与己不相干,当然就会冷漠。这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和制度的失败。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普通公民参与政治的热情越来越高,公民的政治参与也越来越被世界所关注。公民政治参与问题不仅是现代政治学的重要课题,而且是推动和完善当代民主政治体制的核心问题。公民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制度的最基本表现,并且体现了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本文首先论述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涵义和发展历程,而后主要针对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状况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改进和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公民参与是民主政治和善治的核心价值,而公民参与意识是自主性公民参与的必要前提。本文从实证角度考察了社会资本与公民参与意识的关系。研究发现,参加志愿组织具有促进公民政治参与和社区参与意识的功能;参加官办组织和社会宽容只激发政治参与意识,而信任对两种公民参与意识均没有促进作用,信任熟人反而不利于政治参与意识的形成。因此,我国应积极推动公民参与网络的发展,尤其是促进志愿组织的发展,推动适用于现代复杂社会的社会性信任,在全社会推广社会宽容和和谐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现实意义及路径依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当今中国政治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利益诉求、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体现公共行政的公共性,要不断加强对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路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公民意识是建立在民主法治、自由平等、权利责任、公平正义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观念,它是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内在要素与一种非制度性的前提条件,公民意识的萌发与觉醒推动着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展开,公民意识的发育程度决定着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水平与效果,而培育和完善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发展相适应的公民意识则需要社会从破治制度、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6.
冷漠与麻木似乎已经成为中国人的国民性.近代以来,从梁启超到孙中山,都强烈地感受到了中国人的这种政治冷漠.这里真正的原因,还是中国的老百姓早已被剥夺了在共同体中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没有参与,万事变得与己不相干,当然就会冷漠.这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和制度的失败.  相似文献   

17.
高萍美 《前沿》2011,(13):36-39
公民意识是建立在民主法治、自由平等、权利责任、公平正义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观念,它是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内在要素与一种非制度性的前提条件,公民意识的萌发与觉醒推动着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展开,公民意识的发育程度决定着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水平与效果,而培育和完善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发展相适应的公民意识则需要社会从政治制度、组织结构、自我教育三个层面进行整体推进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基本目标是民主政治。民主政治的实现,和公民政治参与息息相关。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过程离不开公民的政治参与。公民政治参与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是加强执政党能力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公民各项权利的重要基础。在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规范公民政治参与,促进国家政治体制改革;推动公民政治参与,促进党的执政能力;保障公民政治参与,实现公民的各项权利。  相似文献   

19.
荟萃园     
“公民有序参与”推进民主政治《学习时报》近日刊登俞可平的文章说,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强调“公民的有序参与”,并把它作为推进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又指出:“要丰富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的实现形式,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参与愿望增强的要求,从基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扩大人民群众的有序参与。”文章指出,公民参与是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之一。无论对于政治国家,还是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实考量与态势期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在着力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宏观背景下,研究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现状,客观考量其政治参与程度、社会影响与发展态势,有助于规范、引导和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