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我国青少年犯罪预防采取综合治理原则,取得一定效果。但同时存在种种不足,体现在法律体系、法制教育、预防体系的工作机制以及忽略被害人对犯罪预防的作用的研究等方面。据此,我国青少年犯罪预防应在预防体系、预防措施、预防的犯罪类型以及犯罪行为的矫正机构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网络被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预防和控制应立足于犯罪、被害和国家三元结构,被害人是犯罪预防体系的构成要素之一。青少年网络被害包括精神性被害和物质性被害,青少年易遭网络被害的原因与其年龄、生理、心理特征紧密相关,具有网络被害性、加害与被害的互动性和被害的高发性和被害类型的特定性等特征。青少年网络被害预防包括社会被害预防、群体被害预防和个体被害预防三方面。  相似文献   

3.
工读教育是我国青少年犯罪预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工读教育在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维护中小学正常教育秩序以及弥补家庭教育的缺陷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面对社会的巨大变革,工读教育也面临很多困难与问题。上海工读教育发展策略主要有:优化与拓展工读教育的功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规范收生标准与程序,完善办学模式,健全法律法规等。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的违法预防和矫治服务,是一项持续和多元化的工作,急需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共同建立一项有效的矫治机制,以引导青少年,使其健康成长。笔者通过对澳门地区违法青少年司法管辖范围内教育监管制度改革的考察,简述其有关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防治对策,以期对我国大陆地区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体系的构建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为了完善转型时期犯罪预防体系,我国应当根据国情,借鉴世界各国的犯罪预防理论,建立自己的犯罪预防措施体系。当前需要采取四点犯罪预防措施:设立常设的犯罪预防管理机构;建立社区预防制度;强化家庭的作用,规范家长行为;树立司法机关服务意识,搞好警民关系。  相似文献   

6.
试论情景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是一"综合病症".科学的犯罪预防体系应当是多种预防模式的有机结合.我国向来对司法预防和社会预防比较重视,而对情景预防关注不够.虽然在犯罪预防实践中,已经有了一些情景预防的做法,但尚未系统化、完善化.将情景预防纳入到我国的犯罪预防体系之中,能够更为有效地控制和减少犯罪的发生.在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应立足于我国的具体国情,借鉴国外情景预防的成功做法,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情景预防模式.  相似文献   

7.
犯罪是一“综合病症”。科学的犯罪预防体系应当是多种预防模式的有机结合。我国一向对司法预防和社会预防比较重视,而对情景预防关注不够。虽然在犯罪预防实践中,已经有了一些情景预防的做法,但尚未系统化、完善化。将情景预防纳入到我国的犯罪预防体系之中,能够更为有效地控制和减少犯罪的发生。在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应立足于我国的具体国情,借鉴国外情景预防的成功做法,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情景预防模式。  相似文献   

8.
犯罪原因研究影响着犯罪预防策略的重心。对犯罪原因链条中各环节关注的变化将引起犯罪预防策略重心的变化。刑罚预防和情境预防都曾是我国犯罪预防策略的重心,但预防效果并不理想,由此导致我国犯罪预防在策略重心选择上走入困境。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构、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社会力量的发展壮大为犯罪预防策略重心回归社会本位创造了条件。因此,我国犯罪预防策略应当是以犯罪原因与社会政策的关系研究为依据,以社会力量参与为主要措施,以预防优先理念为刑事政策的核心,最终实现犯罪预防重心回归社会本位。  相似文献   

9.
犯罪预防模式是指"犯罪预防的标准形式或据此展开犯罪预防活动的标准样式"。由是观之,我国目前并无成熟的、可操作性的犯罪预防模式。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只是指导犯罪预防的总方针,而不能将其看作是据以指导犯罪预防活动的标准样式。因此,探索和建构符合我国国情的犯罪预防模式,应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的指导下,充分借鉴域外经验的基础上,从以下四个层次予以展开:坚持社会预防,始终把优化社会政策、致力于社会完善作为预防犯罪的重要措施之一;正确运用刑罚预防,充分发挥刑罚的特殊预防作用;加强情景预防,控制犯罪实施的条件;倡导被害预防,实现由被动预防向主动预防、从"法律制止"向"物质制止"的转变。同时将以上四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并做到"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犯罪预防模本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世界各国经过探索形成了六大犯罪预防理论:法律预防理论,心理学-生物学犯罪预防理论,社会预防理论,条件预防理论,犯罪被害预防理论,综合预防理论。我国应当根据中国国情,选择在中国现阶段应当借鉴的犯罪预防措施体系,当前迫切需要的四点犯罪预防措施:设立常设的犯罪预防管理机构;建立社区预防制度;强化家庭的作用,规范家长行为;树立司法机关服务意识,搞好警民关系。  相似文献   

11.
2014年我国青少年犯罪研究的重点集中于青少年犯罪现状与特征,犯罪原因及预防,以及未成年被害人这几个方面。学者们多依据青少年犯罪的现状总结犯罪特征;对犯罪原因的探究总体上仍是因循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四因素分析模式,也有学者运用经典犯罪学理论解释青少年犯罪原因;在犯罪预防及对策方面,综合治理仍为多数学者所主张,同时研究呈现出多角度、深入化的趋势;在未成年被害人方面,儿童性侵、虐待以及校园安全问题是研究的重点。学界的探讨也有突出的热点问题,即青少年涉网犯罪及防治和流动青少年、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的违法预防和矫治服务,是一项持续和多元化的工作,急需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共同建立一项有效的矫治机制,以引导青少年,使其健康成长。笔者通过对澳门地区违法青少年司法管辖范围内教育监管制度改革的考察,简述其有关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防治对策,以期对我国大陆地区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体系的构建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犯罪预防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长期关注的问题 ,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预防体系是综合治理的重点工作 ,本文试图通过犯罪预防体系的思考 ,提出犯罪预防的总体思想 ,从犯罪预防的超前性、对应性及复合性三个方面提出个人看法 ,希望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开展青少年犯罪预防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要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改进家庭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帮扶弱势群体、加强对小群体的指导和干预及控制负面信息无疑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美国作为一个经济发达国家,其社会秩序经历过混乱,然后回归良好的转变。这种转变过程得益于美国在预防和控制犯罪方面的成功实践。在综合性预防策略和预防社会秩序失调策略的指引下,美国既重视普通犯罪的预防,也重视社会秩序混乱的预防,强调立法、司法和行政部门在犯罪预防中的协作,并大力开展社区警务工作。有鉴于此,我国在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需要加强立法、社区警务建设和学校犯罪预防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刑罚预防是犯罪预防体系中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不是犯罪预防的主要手段,只有具备一定的条件,刑罚预防才能达到人类所预期的效果。刑罚预防在取得积极效果的同时也必然会给犯罪预防带来一系列消极的影响。因此,在整个刑罚预防体系中,仅仅依靠刑罚的力量还是不足以遏制犯罪,必须把刑罚预防与一些犯罪预防措施结合起来,形成有机和谐的系统。  相似文献   

17.
犯罪预防与犯罪控制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预防,以犯罪原因的揭示为基础,针对犯罪形成机制,阻断犯罪原因因素.基于预防主体、对象、措施的不同视角,犯罪预防包括:官方组织预防与民间团体预防,个体犯罪预防与社会犯罪预防,思想观念预防、社会环境预防、制度规范预防等等.犯罪控制,以犯罪条件的揭示为基础,针对犯罪发生机制,阻断犯罪条件因素.犯罪控制的主体、对象、措施,同样具有全方位、综合性的特征.就措施而言,犯罪控制分为情境犯罪控制、管理制度控制、技术犯罪控制等等.犯罪预防与犯罪控制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不过两者在基础特征、阶段特征、目标特征等方面,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我国一些论著对于犯罪预防与犯罪控制不加区别,或者主张犯罪预防包容犯罪控制,这些见解的合理性均有待进一步地推敲.  相似文献   

18.
我国犯罪预防模式的选择与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犯罪预防模式应是在我国犯罪综合治理方针的指导下所采取的犯罪综合预防模式,而不是单一的犯罪预防模式。其具体内容是:坚持社会预防;正确运用刑罚预防;加强情景预防;倡导被害预防;建立、健全犯罪预防机构。  相似文献   

19.
论被害预防     
当前,世界各国犯罪预防的一个明显转变就是从被动预防犯罪到主动预防犯罪;从法律制止到物质制止;从立足于行为人预防到被害人预防。犯罪被害人研究表明,要真正实现减少社会的犯罪,仅仅从犯罪人和潜在犯罪人这一角度考虑是不够的。任何犯罪的发生,都是犯罪人与被害人相互作用的结果。以犯罪人或潜在犯罪人为中心的犯罪预防和以被害人或潜在被害人为中心的被害预防是犯罪预防体系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只有以动态的观点去理解和分析被害预防才是全面的、科学的。也只有将被害预防与犯罪预防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它在犯罪预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社区对预防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而独特的优势,一个人的健康戍长不能只靠医生而不靠护士;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能只靠学校、家庭而不靠社区;社区不能等青少年"失学、失业、失管"后才去关心他们:社区不能只关注占比例1%的社区青少年,而不关心占比例99%的广大青少年。有关社会各方应该积极努力,充分挖掘社区功能,整合社会资源,形成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社会联动机制,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社区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